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儿童观与教育原则

第四章 儿童观与教育原则

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 •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 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
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
(三)当代儿童观(重点)
• 1.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 每个儿童拥有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
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休息权等。 • 2.儿童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 (1)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 • 遗传素质为一个正常的人提供了生理基础
1.“小大人”
(中世纪以前,预成论。儿童特点、
儿童是 2.“白板”
儿童期意义被完全忽视。)
3.“有罪的” 4.“花草树木” 5.“私有财产”
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以全新 角度审视儿童(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
有自已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
6.“未来的资源”
7.“有能力的主体”
(二)儿童观的种类(熟悉)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日益提高。 • 儿童的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前一个阶段是
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 继续,彼此相连,不能分割。
(三)当代儿童观(重点)
• 5.儿童发展具有差异性 • 儿童的发展具有各种差异,如性别差异,个体差异
和文化差异等。 • 6.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 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论是在
第四章 儿童观与教育原则
(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 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考纲要求
• 1.儿童观 • (1)儿童观的涵义; • (2)当代儿童观。 • 2.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 (1)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 (2)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儿童观*
• (一)儿童观的涵义
•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 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 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形式和成 因、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 (一)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 尊重儿童人格尊严,即教师要将儿童作为
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思 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 • 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即要求教师不仅是 儿童的“教育者”,而且应当是儿童权益 的实际维护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工作。
• 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 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养育, 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 健康地发展。
婴儿期,还是在幼儿期均如此。
• 这种活动包括操作活动和交往活动。在操作活动中 儿童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逐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 系。通过交往活动,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思想、 情感,掌握交往的技能等。
(三)当代儿童观(重点)
• 7.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 儿童的体、智、德、美的发展是儿童发展
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 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 儿童观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 进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儿童观,儿童观随着社会 的发展而变化。(随社会发展而日益更新)
• 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成员对儿童有不同的看法 和态度。
• 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必备 的专业素养(之一)
(二)儿童观的种类(熟悉)儿童观的演变?(5314267)
• 1.儿童是“小大人” • 认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之间没有
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也只是身高、体 重不同而已。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儿 童被期待像成人一样去行动,如充当童工。 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完全被忽视。
(二)儿童观的种类(熟悉)
• 2.儿童是“白板” •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人出生就像一块白板,
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 (2)教育设计、组织、实施既符合儿童的现有水平, 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3)必须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 (4)为每个儿童着想,关注个体差异。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 3.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 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 标的要求,同时,要保证每个儿童在学校里有同等的 受教育机会,教师要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儿 童。
和物质条件。 • (2)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 • 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当代儿童观(重点)
• 3.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 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
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挖掘出来。 • 4.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 2. 发展适宜性原则
• 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 展,促进每一个儿童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获得充分 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进行学前教育与课程的设 计、组织和实施都应着眼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 • (1)教育设计、组织、实施既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
•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发展
• 学前教育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因人而异地 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发挥优点有特长,在原有 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 (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 在教育中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教育组织形式。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 4.主体性原则 •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儿童积极参与、主动建
构,课程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 发展。 • 发挥主体性原则,要尊重儿童人格、尊重儿童需 要,激发儿童的主动性。 •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 • (1)准确把握儿童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 (2)在活动之前还要善于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 趣和动机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 (二)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重点准备) • 1.保教结合的原则 • (1)保育和教育工作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
什么都没有,后天给他描绘什么就是什么。 他是思想集中反映在其著作《教育漫话》 一书中。 • 3.儿童是“有罪的” • 儿童生下来就充满了罪恶,应该对他们严 加管束,使儿童不断赎罪。
(二)儿童观的种类(熟悉)
• 5.儿童是“私有财产” • 儿童是父母结婚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
父母所有。 •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 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