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再让学生用手触摸,比较一下两杯水的冷热。
从而得出扩散的快慢跟温度的关系。
固体也会扩散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蒸发: 实质上是处于液体 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 开液面的过程。
沸腾: 处于液面上的分子 要离开液体,同时液体 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 要离开液体,比蒸发更 剧烈。
1、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
7年级(上)
一、本章总述
物态变化 物 质 的 特 性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凝华和升华 分子是构成物质 的一种微粒
物质的构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
物质的溶解 性和酸碱性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酸碱性
物 理 性 质 和 化 学 性 质
本章节内容VS课程标准
本章内容
第1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节 汽化和液化 第3节 升华和凝华 第4节 物质的构成 第5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6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7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章教材的特点
1、涉及面较宽 2、突出观察实验 3、注重联系实际 从生活问题出发引出课题;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各节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节课题 课时数 2 2+1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酸碱性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不同: 硫代硫酸钠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未
达到这一温度,硫代硫酸钠不会熔化;熔化没有 结束,温度不会上升。
松香的熔化并不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它 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在熔化的整个过 程中,温度逐渐上升,并不存在到达哪一温度时 才开始熔化的情形。
相同:两者的熔化过程都要吸热。
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例题: 关于夏天冰块冒“白气”,冬天人的口中 呼出“白气”是一回事吗? 分析: 冷的物体 冰 块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
热的物体 夏天空气
白气(小水珠)
冬天空气
人体呼出 人体呼出水蒸气遇冷液化 水蒸汽
水蒸气液化实验 结论: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 都可以液化。 乙醚液化实验
二、沸腾的特点: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剧烈发生的汽化现象。 ②液体的温度必须达一定值才沸腾(这个温度叫沸点) ③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
温度/℃ 沸点
A B C
时间/分
液体沸腾的图象
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酒 精的沸点是780C,谁先汽化。 2.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的沸点-183℃, 液态氮的沸点-196℃,将液态空气进行蒸 发,氮气和氧气,谁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 出来。
低沸点物质的用途
〔不同点〕
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比较缓慢
汽化
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沸腾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比较剧烈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相同点〕
都是吸热的汽化现象。
注:水蒸气是看不 见的,变成小水珠 后才被看见的。
水蒸气液化后 形成的小水滴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书本P121
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温度/ ℃ 状 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0
固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温度/ ℃ 状 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0
固
温度/℃
温度/℃
48 ℃
时间/分
时间/分
硫代硫酸钠熔化的图象
松香熔化的图象
实验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否无限量 溶 解 结论
蔗糖
不能
水
一定条件下,物质能溶解 的数量是有限的
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相同吗
实验情况
蔗糖
溶
水
食盐
溶
水
是否溶解 结论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把实验1中的盛放蔗糖的烧杯放 在三角架上加热,边加热加搅拌, 观察现象. 你的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能力相同吗
降低温度
气体液化的方法
压缩体积
液化的实际应用
液氢箱 液化石油气 液氢箱
气体打火机
火箭
思考:电冰箱工作时,其背面为什么会发热? 阅读: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给烧杯里的碘加热, 杯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停止加热后,在盛有 水的烧瓶底部看到了什么?
资料:
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 一种 人工降雨的方法。涉及几个物态变化的过 程:
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当水和酒精混合时,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 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模 拟 实 验
讨论: 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
固体
液体
气体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由于分子的运动使物质从一处进入 另一处的现象,叫扩散。
液体会扩散,且扩散的速度与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
特别注意:
不要让皮肤沾上浓硫酸,如 果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应立刻用 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碱性物质 探究:如何清洗沾有油污的瓷砖? 注意: 强碱也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碱 时要小心,不要直接接触它们。
注意: 酸属于酸性物质
?不同的酸性物质,酸性有强有弱
预习: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晶体熔化的图象
非晶体熔化的图象
温度/℃
D
温度/℃
凝固点
C
B
A
时间/分
时间/分
晶体凝固的图象
非晶体凝固的图象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器材:两块相同的磨砂的 玻璃片、酒精、烧杯、药 棉、水、滴管、酒精灯。
注意:控制变量
思考 减少蒸发的实例
节水!
喷
滴
灌
灌
探 实验 究
液体蒸发时,是向外界放热,还是从外界吸热? (液体蒸发后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温度变化
结论
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升高,放出热 量;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物质溶解的能力与 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提出问 题
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 猜测 1: 猜测 2: 猜测 3: 颗粒变小 可能会加 快溶解。
建立假说
搅拌可能会 加快溶解。
热水中比 冷水中可 能更快溶 解。
设计实验
分组讨论
具体目标
1.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 含义, 如熔点、沸点、溶解性、酸碱性, 并能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 4.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 5.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 碱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 响、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 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6.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体
如:金属、海波、萘。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 :松香、蜡烛。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熔点表
(1)知道表中的物质都是晶体。 (2)确认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3)了解一些低熔点物质和高熔点物质,判断它们 在常温下处于什么状态。
(4)记住冰的熔点。
温度/℃
D
温度/℃
熔点
B
C
A
时间/分
时间/分
盐碱地
酸雨伤害的树木
第七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1、两者根本区别: 变化中有没有别的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能引起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2、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3、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雾 凇
降雨形成过程
能够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和 霜吗?请叙述具体的方法。
③
将碾碎后的蔗糖溶入 水中,再用放大镜观 察 ,这次你看到了什么?
蔗糖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极小的微粒状态存在。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 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 由水分子构成的。
探究活动四
实验情况
油
水
油
酒精
是否溶解
不溶
溶
结论
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却能溶于别的 物质
1、为什么用洗洁精很容易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2、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造成河里的鱼 缺氧死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物质在溶解过程是否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呢
探究活动六
实验情况 氢氧化钠 升高 水 硝酸铵 降低 水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_。 2、温度计插入酒精中,读数是_____。 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么
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低的温度是________。
结论: 液体蒸发时从外界吸热。
一、观察思考:
①水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水温如何变化? ②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温度是否变化? ③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在温度计示数还没下降 时,水是否沸腾? 不会沸腾,因为没有吸热! 二、描点画图、分析归纳
条件控制
学生实验 及记录 结论
搅拌能够 加快溶解 在热水中比在 冷水中更快溶 解 颗粒变小使 溶解加快
酸性物质
为什么需要轻轻煽动?
原因:有些物质可能具有 毒性,所以实验室里的化 学药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 闻,更不能用嘴尝,这是 一个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