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4.1 熔化与凝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能判断并例举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明确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学会根据数据画出图像,并会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区别:温度、物质状态,并会例举几种常见晶体与非晶体。

会利用熔点和熔化吸热等知识分析解释常见生活现象。

理解熔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能说出海波和冰的熔点。

了解凝固与凝固点,明确凝固是与熔化相反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三、教学难点:实验的观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硫代硫酸钠和松香、手表、火柴、酒精温度计、石棉网、70℃左右的热水、牙签、学生探究报告。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1)水←→冰;液体←→固体(引入课题:熔化和凝固)(2)液体和固体的相互转变与温度变化有关。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与温度有关)设问:(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呢?(2)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是一样的吗?<二>新授:1、学生实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说明:第一、二大组做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第三、四大组做松香的熔化实验。

其中每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1>实验前的指导①介绍实验的装置(水浴法如下图:)②简单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③提醒学生注意控制水温比硫代硫酸钠或松香高5℃。

实验中要注意搅拌,以使它们受热均匀。

④注意人员分工、合作。

(实验时甲、乙、丙、丁4人要有明确的分工:甲负责报时,每半分钟或一分钟报一次时间,乙负责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物质的状态变化,每听到甲的一次报时,要立即报告物质的温度和状态;丙负责用细竹针搅拌,丁负责记录,及时记录时间、物质状态和温度。

)出示实验记录表:<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逻指导,促使学生较好完成实验。

针对实验记录:问:<3>、选择实验完成较好的一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将其呈现出来。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记录:出示松香的熔化实验记录:针对实验记录表格,问:①为了更直观反映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何将实验数据转化为曲线图象?②教师示范板演用描点法画出图像。

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模仿画出图象。

选几个学生画的曲线图,通过幻灯展现,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得出画曲线图的注意要点。

a、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所示物理量并标出单位。

b、注意曲线反映温度的连续变化,不能画出折线。

c、由于实验存在误差,故对实验数据应作一定处理。

2、教师通过动画课件展示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及熔化曲线图。

(1)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熔化曲线图思考:(硫代硫酸钠的熔化曲线图)①线段AB、BC、CD各表示硫代硫酸钠处于什么状态?其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哪一段,为什么?②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共用了多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吸热吗?温度如何变化?(2)比较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曲线图,讨论:(松香的熔化曲线图)松香和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中存在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松香和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教师进一步总结: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固体物质在熔化时温度和物态变化情况都是一样的。

我们将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

象硫代硫酸钠、明矾、石膏、水晶、金属等都属于晶体;将不具备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如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等。

晶体熔化时温度称为熔点。

3、出示课本表格如下:几种晶体的熔/℃(1)组织学生讨论:请仔细分折图,你从图中得哪些信息?师生共同总结:金刚石的熔点最高;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硫代硫酸钠熔点为48℃,冰熔点为0℃;不同的钢(1300℃—1400℃)由于所的成分不同,熔点也不同;高熔点物质常温下呈固态,低熔点物质常温下呈液态、气态。

(2)引导学生质疑并思考:①为什么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与我们实验中测得的结论不能完全吻合?②20℃、-20℃、-30℃、-42℃水银呈什么状态,在零下40℃时应选用什么温度计?4、师问: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你能由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来推出它们的凝固过程吗?试画一画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待学生动脑动手后,教师出示动画课件,形象的展示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凝固过程及图象。

教师进一步提问:观察图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Δ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晶体的熔点相等。

Δ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三>课堂小结:1、在这一堂课中,你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2、课堂练习:请结合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来谈生活中的一些应用4.1 汽化和液化(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和减少蒸发的事例。

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蒸发的实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液体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三、教学难点:液体蒸发时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四、教具准备水、棉花、食用油、温度计、两张同样大小的过滤纸,酒精、热水、两只烧杯、一只塑料袋。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写两个字,如“汽化”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

师:黑板上用酒精写的字怎么没有了?这些酒精到哪里去了?生:变成气态的酒精或气体。

师:雨后地上的水坑,一会儿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水到哪里去了?生:水也变成水蒸气了.(讲述)物质不仅可以在固、液态之间相互转化。

物质的液、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1]、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反之,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或凝结。

液态 气态 [2]、汽化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汽化现象? (学生举例回答)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煮沸的水冒水气……师:这些现象好象有些不同,那么不同在哪儿呢?生: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所需时间较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不明显,而煮沸的水冒水气比较明显。

师:虽然这些都是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

一般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像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属于蒸发现象。

那么蒸发有何特点?在夏日或在严冬时,值日生拖过的走廊有没不会干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1.蒸发(1)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展示)图蒸发现象的微观本质师:从分子角度看,组成液体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生:蒸发实质上就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讨论)洗过的衣服晾干时,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这说明了什么?(蒸发有快慢之分)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呢?(学生分组讨论:建立假设并分别设计实验方案来检验假设、检验学生假设)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两张同样大小的过滤纸,酒精、热水、两只烧杯、一只塑料袋。

思考如何利用上述器材来验证你的假设(并记录研究报告)交流讨论合理的实验方案:A 、把两张同样的过滤纸浸入酒精中,同时取出,分别贴在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外壁上,过一会取下,看哪张先干?B 、把两张同样的过滤纸浸入酒精中,同时取出,把一张过滤纸摊开,另一张折叠两次,过会观察哪张先干?C 、把两张同样的过滤纸浸入酒精中,同时取出,把一张过滤纸摊开放在桌面上并用书扇,另一张摊开放入塑料袋,过会观察哪张先干?教师指导,巡视,学生实验操作。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 (同种液体)液体的表面积汽化液化(凝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讨论:下列事实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1.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

2.把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

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

师: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利用这一道理来加快蒸发?(学生举例回答:如晒稻谷,干头发,)师:回顾刚才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每次比较蒸发快慢用的液体全是—水。

因此,上述三个结论,必须加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什么?生:同种液体。

(板书强调:同种液体)(讨论)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一样吗?能用实验来证实你的结论吗?(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如酒精和汽油的蒸发就比水要快得多,而食品油的蒸发则比水要慢得多。

(实验验证)将酒精、水、食品油分别取少量涂在黑板上,比较三者蒸发的快慢.(进一步讨论)酒精是否一定比水蒸发得快?在实验过程中,还要保证什么条件相同?生: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三个条件相同。

(小结)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师: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我们要尽量增大或加快蒸发,有时则要尽量减少或减缓蒸发。

你能举出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吗?(学生举例回答并加以分析)指导学生阅读书上图干手器的作用、图喷灌、滴灌的目的,这两幅图用到了什么知识?(讨论)液体蒸发时,是向外界放热,还是从外界吸热?液体蒸发后,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 (实验)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手臂的皮肤上滴一滴酒精,体会有什么感觉?再对着滴酒精的地方吹一口气,体会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猜测原因)(进一步实验)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__.2.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读数是__________.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____________.最低的温度是_______.师: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下降是什么原因?(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同时大胆推测温度计的示数将如何变化.)(小结)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液体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后,会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也会导致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3)液体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物体的热量,使物体的温度降低.,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从而使温度降低?(学生举例回答并加以解释)(讨论)从游泳池的水中上来的人为什么感觉比在水中冷?被风一吹为什么觉得更冷?夏天煽扇子时,空气温度没有降低,为什么会感到凉爽些?(阅读)人体是如何利用汗液的蒸发来调控体温的?(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行小结学了这节课后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四)课堂练习(讨论) 1.同学们在早上饮豆浆时,如果豆浆太热,你们用哪些简单的办法使豆浆较快地冷却下来?试说明这样做的理由.2.在大热天,狗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五)布置作业4.1 汽化与液化(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水的沸腾”实验过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沸腾是一种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