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措施类
①种树种草
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计划地逐 步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①新型能源技术,如核能、可再生能源的利 用技术 ②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固碳技术
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课本表述】为了保护臭氧层, 国际社会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 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 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 新型的制冷系统。我国积极参与 了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并制订 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 质国家方案》。 【课本分析】含管理措施和技术 措施 【高考答题】按课本即可,主要 有3点:
管理措施:制定法律法规,执行严格的排放标 准,限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促进 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技术措施:①新型能源技术,调整能源结构, 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 ②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④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⑤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以便及时 采取对策 工程措施:安装回收装置或烟道气脱硫脱氮装 置 生物措施:广种花草树木
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①强化节水意识;②实行 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农业 生态环境 工程措施: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②跨流域调水,③修建水库等 生物措施:①选择耐旱的需水量少的 作物;②营造防护林 技术措施:①节水技术(喷灌、滴灌、 管道运输、循环利用);②改进耕作 制度
寒潮 【课本表述】提前发布准 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 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 港;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 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 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课本分析】主要是技术 措施和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①加强国际 协作 ②制定法律法规,减少 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 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 技术措施:③研制新型 的制冷系统
防治酸雨的措施 【课本表述】 最根本的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 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 综合开发与利用。 我国政府——发展洁净煤技术、清 洁燃烧技术。 【课本分析】主要是技术措施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A.台风 【课本表述】利用气象卫星和雷达,加强对台 风的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 【课本分析】主要为技术措施 B.暴雨洪涝 【课本表述】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 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则需要工 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 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 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 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 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 等。
高考措施类常考题
一、课本纵览 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防治酸雨的措施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荒漠化的防措施 生物措施 技术措施
例题精讲 1.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课本表述】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 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另一方面努力加 强国际间的合作。 【课本分析】含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高考答题】 思路一:从各项措施入手。
思路二:内容应包括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 加吸收量、适应性对策三个方面。
管理 措施
工程 措施
生物 措施
技术 措施
①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限制砍伐森林 ③应用经济手段(包括征收污染税费, 实施排污权交易,提供补助资金和开 发援助) ④鼓励公众参与(包括向公众提供信 息,进行教育、培训等)
建设海岸防护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技术措施:加强防汛预警、预报通讯系统的现 代化建设,应用高新技术手段研究、提高预报 准确性和延长预见期
干旱 【课本表述】①因地制宜实行农 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 旱区农业生态环境;②在干旱多 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③开展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
林;⑤改进耕作制度等。 【课本分析】包括管理措施、生
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管理措施:①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 如全流域统一管理,污水达标排放。 ②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 资源意识 ③运用经济杠杆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水量少的产业 工程措施:①跨流域调水工程,②修建水库, ③建污水处理厂 生物措施:①大力植树种草,涵蓄水源 ②积 极推广耐旱作物 技术措施:①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灌 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管理措施: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③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工程措施: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②实施护坡工程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 技术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沙地飞播、钻孔深栽、种 植耐旱植物(梭梭、柠条、沙拐枣) 建“三北”防护林带 建人工草场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跨流域调水、 小流域综合治理 管理措施——建立法规,调整农业结构, 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合理放牧; 禁止乱采滥挖 以节水为中心,合理调配使用水资源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课本表述】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 警系统,增强快速反应的能力。
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 政策法规体系,有条不紊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 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 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 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小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 率和强度。 ④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课本分析】包括管理措施、生物措施、工程 措施和技术措施
【课本分析】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 措施
管理措施:① 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 法规与法令 ② 加强分蓄洪区管理,使区内的生产与生活适 应防洪要求 ② 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③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强化防汛 指挥和抢险系统 ④ 建立防洪基金,实行防洪保险等 工程措施:①修建水库(中上游) ②修筑堤坝(中下游) ③整治河道(中下游) ④建滞洪、蓄洪区(中下游) 生物措施:建河流防护林工程(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