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①。
1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②,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③,袁府郡即日便征④。
2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⑤,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⑥,败。
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①铛(chēng):一种平底锅。
焦饭:锅巴。
②贮录:贮存,收藏。
录:收藏。
③孙恩:字灵秀。
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水而死。
④袁府君:即袁山松。
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
⑤沪渎:水名,在上海东北。
2、二十三、过江诸人: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②。
周侯中坐而叹曰"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④!"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2当共戮力王室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注释」①新亭: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
②藉卉:坐在草地上。
③正自:只是。
④戮力:合力。
⑤楚囚:本指楚国的囚犯,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3、江左有管夷吾: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
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
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①。
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
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②。
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复何忧!"「注释」①黍离之痛: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殿都已经毁坏,长满了禾黍,不胜感慨,作《黍离》一诗。
见《诗经。
王风。
黍离》,后以" 黍离之悲" 、" 黍离之痛" 作为感叹国家衰亡的典故。
②酬纳:酬谢接纳。
③管夷武:管仲名夷吾。
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4、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①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②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5、曾参不受鲁君邑:①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②“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6、周处改过自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
1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2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7、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
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
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
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
②孺(rú)人:妻子。
③台阁:宰相。
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
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
⑥褊(biǎn)心:私心。
⑦穆如者:端庄的人。
此指妻子。
⑧夫人:此指贵夫人。
⑨觖(jué)望:不满意。
8、杭世俊喜博: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
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
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
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
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
”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
始寻道反。
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⑤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
”遂不告姓名去。
[注释]①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
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③视学:职官名称。
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
④舆(yú):轿子。
⑤学使:即“视学”。
9、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
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
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
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
④中朝:朝廷中。
10、芮伯献马贾祸:1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2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3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4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5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11、王昭君出汉宫: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12、商於子驾豕: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1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2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3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4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5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 h ǐ):同“猪”。
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淖(nào):烂泥。
⑥服田:驾牲口耕田。
⑦牧: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13、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14、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之外,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15、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未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老臣、家臣)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人名,魏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住在偏僻地方,出身卑微的人),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16、赵括自少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17、(宋公)与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即陈(通“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通“擒”)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黥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黥者,皆我敌也,虽及胡狗,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子鱼论战》)18、郢人有遗燕相书者,夜书,火不明。
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而误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之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19、戴进,锻工(锻炼金属制作首饰的工匠)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通“值”)倍常工。
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
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粮食)?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御(使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