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现代史研究论文

近现代史研究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作业(2015-2016-1)五邑侨乡近现代历史文化研究——浅谈五邑民歌研究目标:1.研究问题:五邑民歌在近现代是如何发展的呢?五邑民歌是一个五邑地区的名片,它反映五邑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而我们选择这个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五邑人民、了解五邑地区的风土人情。

2.分析问题:五邑地区的民歌起源于哪里?有哪些种类呢?各个种类又有什么特点呢?在近现代,五邑民歌有哪些发展呢?而现代社会,民歌不再广为流传,这是为什么呢?3.解决问题:对于以上问题,我们近现代史研究小组组织了关于五邑民歌的社会调查。

调查后,针对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经过小组讨论、合作,列出问题答案的提纲并逐步将其完善。

4.研究目标:通过对五邑民歌的研究,我们希望能让同学们更了解五邑地区的风土人情。

让更多人去了解五邑民歌,让五邑民歌文化得以传承研究体会:通过近现代史的调查研究,我们懂得了写论文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是发现答案的第一步。

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们学会系统地收集资料,有目的的进行调查,并学会更好地和队友合作。

也明白了五邑民歌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传承。

本次研究的待改进之处:刚接触论文,对论文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对于调查研究,我们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群。

摘要五邑民歌作为五邑地区文化的代表,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五邑民歌及其发展,本论文首先对五邑民歌的起源进行了讲述。

然后详细介绍了五邑民歌的种类及其特点。

接下来详述五邑民歌在近现代的发展。

最后指出五邑民歌在现代生活中不为人们熟知,引出了对五邑民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五邑民歌种类特点起源传承一、五邑地区民歌的起源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歌曲。

而在侨乡江门,每一个市(区)都有特色十分鲜明的民歌。

这些民歌所表达的情感都与生活惜惜相关。

但是到了现在,年轻人都不再听这些古老的民歌,而是去听一些流行歌曲。

这些民歌展现了老一代的生活和情感,我们应该要传承这些民歌。

为了深刻的了解五邑民歌,我们小组展开了调查而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五邑民歌的起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根据我们去小区的走访和查阅书籍、资料。

我们认为五邑民歌产生的根源如下:在侨乡江门,每一个市(区)都有特色十分鲜明的民歌,它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

五邑的民歌民谣,是用地方语言演唱的。

作者多是无名的平民百姓,他们通过民歌,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忧等复杂感情,因而真挚、细腻、感人至深。

对于喜庆节日,人们理所应当会歌舞相庆。

每逢良宵佳节,如春节、端阳、中秋、国庆等,侨眷们欢聚在一起,尽情欢唱,抒发对新生活的热爱,赞美侨乡的新貌。

尤其是在结婚闹新房时,男女青年相聚,一唱众和,互相竞唱,表示友谊和爱慕之情,气氛极其热烈,有时竞至通宵达旦。

人是文化的体现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关于五邑民歌起源,有一种说法是中原人迁徙时带来的。

早在4000~5000年,江门五邑,尤其是新会已有人类居住。

这些先住民后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南越人”。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多批中原民众逐渐迁入岭南,西汉时期中原民众在岭南的分布有所扩大,五邑地区也有了他们的身影。

唐宋以后,大批中原人的迁入,在南越人聚居的五邑地区,汉族人口由于数量的不断增加,成为土著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主体,南粤文化逐渐被中原文化同化,随着中原文化的不断渗入而使南越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

人民口头创作传唱的民间歌谣与周边地区的民谣交流融合,逐渐形成风格独具的五邑民歌。

(备注:中原文化对五邑民歌造成的影响,在五邑的县志中都有记述。

)二、五邑民歌的种类及特点虽然现在摇滚、爵士等流行曲席卷全国,英语、韩语等外语歌曲引领潮流,但在华侨之乡五邑地区,本土的民歌依然凭借着它独特的魅力广为流传。

五邑地区的民歌种类众多,其中以咸水歌和客家山歌为主。

其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二胡、竹笛等传统乐器。

五邑民歌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经过了一代代的口口流传,已经成为了侨乡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汉族传统渔歌,又称“白话渔歌”,主要流行于新会和沿海地区,内容主要与渔民们的水上生活有关。

咸水歌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单乐段,或由四个乐句组成复乐段,以男女互答的对唱形式为主。

在节奏上,咸水歌与水上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要划船,水上居民的生活是摇摆的,所以咸水歌也是在摇摆或划浆的基本节奏上组成的。

过去,在村民聚居的基围、河岸、船中,常常能听到人们以歌自娱,以歌会友。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其主要流行于客家地区,在鹤山和台山都有存在。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曲调中通常含有众多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

在内容上,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常常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将虚无缥缈的思想情感转变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属于自我陶醉,闲适之时随口哼上两句,借此来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二是属于男女对唱,这也是客家山歌最主要的部分,很多人通过对唱的方式彼此增进感情,因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三是属于戏谑性的歌谣,在茶余饭后之际,人们互相以山歌调戏讥讽对方,为农作生活增添些许乐趣。

客家山歌的流行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风格——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

例如:唔怕死来唔怕生,唔怕叔公研脚踭;研了脚踭有脚趾,两人有命总爱行。

这是“赋”体情歌。

在五邑地区,开平的民歌较有代表性。

开平民歌是流行于开平城乡的民间歌谣,人们口头创作、传唱的民间歌谣与周边地区的民谣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开平民歌。

在20世纪初,木鱼、夹房歌、童谣、女嫁歌、哭丧歌等已颇为流行。

木鱼在开平比较流行,深受大众喜爱。

木鱼调子悠扬纯朴,长于叙事、抒情。

下为十八相送田基段:哥送啊我,到田啊基,田基啊有隻大蟛啊蜞。

伱鉗下我,我鉗下伱,哥呀,我睇見那畜生啊還有情啊誼。

我共哥伱下田我就無了心機。

总之,随着演唱者的心境而异。

木鱼的唱法,多种多样,大约有龙舟腔、三级浪腔、乙儿腔、清新腔、轻快腔等6种,每种唱腔各具特色。

后来又发展有小卖鸡、禾楼歌、莲花板、八仙腔、梅花调等多种曲种。

其歌词通俗易懂,谐趣幽默,善于用来赞颂和讽刺。

卖鸡调是独具特色的五邑民歌品种,因其起源于道士在法事时,手捧公鸡吟唱,好像在叫卖公鸡,所以称之为卖鸡调。

卖鸡调原始一种喃呒调。

而小卖鸡则短小活泼,可随做随唱,内容通俗易懂,为群众所喜闻乐听。

它的句式是五五七七,句句押韵,第四句的押韵只局限于平声,后来经过研究,改成上平下平;下平的尾腔又提高八度演唱。

三、五邑民歌在近现代的发展根据调查,五邑民歌近代的发展与全国各地民歌的发展相差毫厘,从新文化运动的对文化的歌颂,到抗日战争的民族复兴之歌;解放战争胜利的赞颂;改革开放的雀跃……和时代息息相关。

19世纪中后期,中国正受到外来列强的侵略,生活很艰苦,而民歌也鼓舞了侨乡人民们。

“苦瓜花,黄麻麻。

大姐呀,不用怕。

大中华,是我家……”,这些广为流传的民歌不仅顺口、浅白易懂,更重要的是,它鼓舞了民众抗战的士气和激情,让人们懂得去爱国、爱乡和保卫自己的领土。

民歌深入浅出表现手法和自然无华的意境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大跃进时期,五邑民歌也有着那个时代的浮夸。

就如这首《唱丰收,唱跃进》:听过李书记报告,心情舒畅乐陶陶。

回忆今年生产事,教人兴奋劲头高。

粮食钢铁双丰收,两个丰收两上游。

……从来生产讲斤两,如今开口千斤粮。

……这首民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跃进时期民间的那种浮夸风气。

改革开放时期,经济飞速发展,民歌文化发展也日益增进,吸纳了西方的元素,慢慢地向现代流行歌曲进化;《妹妹找哥泪花流》歌曲情深意浓,婉转动听,充满对亲人的思念与期盼,表达了向往幸福生活的心声与开,《祝酒歌》整首歌曲清新明快,以跳跃的节奏,抒情的气质见长情。

这些歌曲都是吸纳西方歌曲的元素,结合当地的音乐风格形成一种新的音乐,这也是由于了当时的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才会有这种变化的。

近代的歌曲的发展和变化,多半跟人民的生活的环境和自身思想观念有关,在不同时期的歌曲风格不一样,所以说当地的歌曲变化也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条件。

随着五邑侨乡的旅游文化逐渐兴起,五邑民歌也有了它的春天。

人们对侨乡文化日益重视,开平碉楼、民歌、舞蹈、粤曲小调……开平碉楼的风采也带动了开平民歌的发展。

2004年的广东省春节晚会上,开平民歌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潮。

2003年为配合开平碉楼申报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当地创作了大型舞台剧——四个乐章的《碉楼随想曲》。

晚会导演得知了这个舞台剧,并深为其中的《侨乡梦圆》所吸引,于是将其搬上了晚会舞台,引起了巨大反响。

开平民歌剧正利用其日益增强的吸引力,不仅继续为当地的各项建设事业出力,还成为了当地文化品牌之一。

现在的民歌虽不如从前那样被人们普遍认识,但它也仍有其闪光之处。

自从文化大革命以后,许多粤曲艺人遭受迫害,导致粤曲和粤剧遭到重创,有关研究和演出一度停滞。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加上江门市提出建设文化名市,大力提倡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曲艺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焕发和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独特的魅力。

2005年,江门市参与承办了第五届中国曲艺节,使曲艺文化更加蓬勃。

在日前结束的第二届“珠中江”民歌大赛总决赛中,江门市开平文化馆选送的《洋丫游碉楼》力拔头筹,摘得一等奖。

据悉,这是开平市第二次获得“珠中江”民歌大赛一等奖殊荣。

同时,其他7支选送的参赛队伍也以良好的表演,获得佳绩。

时间在流逝,但五邑民歌魅力却没有随之消逝,反而散发着它的独特魅力。

四、社会环境的变化让五邑民歌不再广为流传据调查,五邑地区的百姓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了解五邑民歌。

依据调查数据估算,五邑地区知晓民歌种类的人数仅有百分之五。

有趣的是,在我们小组的调查过程中,当我们问到一位阿姨关于咸水歌(民歌的一个种类)事宜的时候,她说:“咸水歌?那不是山区乡下才有的吗?我们城市里不流行这个。

要说到歌曲的话,红歌我还是知道得比较多的”除了对校外的人们进行采访外,我们访问了班上五邑地区的同学们,但他们对五邑民歌也并不了解,有的甚至没听说过。

调查显示,五邑民歌并不人知。

而红歌却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建国后甚至是改革开放,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红歌。

红歌在每个时代都被人们所了解,而民歌不为大众所了解的原因就在于社会的环境。

红歌是指一个国家为激发向心力而作的歌曲,所以每个时代的红歌都有它的特点。

而民歌的发展似乎没有抓住人们的心,似乎没有跟上社会的步伐。

首先,社会环境在变化,而民歌并没有与网络宣传相结合。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手机电脑环绕着人们的生活,民歌发源与民间,却没有与高科技接轨,这大大局限了五邑民歌文化的传播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