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2.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1.3.1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1.3.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80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布作
置业
欣赏或阅读有关这一时期的书籍
课
后
记
要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第3次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4.3.3.大革命中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4.3.4.国民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复
习
旧
课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讲
课
提
纲
︵
纲
目
·
教
学
方
式
等
︶
教学纲目: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复
习
旧
课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讲
课
提
纲
︵
纲
目
·
教
学
方
式
等
︶
教学纲目: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1.1.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讲
课
提
纲
︵
纲
目
·
教
学
方
式
等
︶
教学纲目: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教学纲目: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2.2.1.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自救运动(背景与性质)
2.2.2.洋务运动的内容
2.2.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评价
2.2.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2.3.1.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良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布作
置业
观看电视剧:太平天国
课
后
记
要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第4次
授课日期
10月30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中国革命战略的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第1次
授课日期
10月9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目
的
要
求
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道路
复
习
旧
课
讲
课
提
纲
︵
纲
目
·
教
学
方
式
等
︶
教学纲目:
授课日期
10月23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目
的
要
求
1.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都是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深刻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中国独立、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复
习
旧
课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讲
课
提
纲
︵
纲
目
·
教
学
方
式
等
︶
3.1.两对主要矛盾
3.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
重难
点点
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布作
置业
阅读教材
课
后
记
要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第2次
授课日期
10月16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目
的
要
求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了解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史的重大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目
的
要
求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了解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复
习
旧
课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讲
课
提
纲
︵
纲
目
·
教
学
方
式
等
︶
教学纲目:
3.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重难
点点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布作
置业
观看电视剧:走向共和
课
后
记
要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第5次
授课日期
11月6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目
的
要
求
了解中国先进分子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深远意义。
复
习
旧
课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布作
置业
观看电影:建党伟业阅读报纸:《新青年》
课
后
记
要
教务处制表
教师授课教案表
授课教师:第6次
授课日期
11月13日
授课班级
授课题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目
的
要
求
1.了解国民党统治情况,认识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了解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及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3.2.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