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物流管理试题答案

生产物流管理试题答案

生产物流管理习题集答案(第一部分)一、判断题:正确的涂A, 错误的涂B1. 生产物流指的是在企业内部为保障生产而进行的物流管理,也可以称为在制品物流。

(A)2. 从供应链循环的角度来看问题,供应物流的管理内容是与销售物流相同的。

(A)3. 生产企业的供应物流也就是供应商的销售物流。

(A)4. 供应链上的任何企业,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来区分其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任何来自于上游的产品不论是何种形态,我们都称之为是原材料的供应物流。

(A)5. 生产物流是对原材料、零部件与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计划,包括对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

(B)6. 在进行生产物流管理过程中,无需关心市场需求及采购供应情况。

(B)7. 生产物流管理需确定物料需求的时间和数量,而不需确定所需物料的来源。

(B)8. 生产物流管理中包括物料的接收以及仓储管理、物料的库存计划和控制。

(A)9. 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按照正确的数量,以正确的成本,送到正确的地方,交给正确的人。

(A)10. 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

没有加工,生产系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物流,生产系统将会停顿。

(A)1. 约束理论是针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所言,它指出企业有哪些活动是必须进行约束的,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B )2. T0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EliGoldratt 博士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

它产生的时间不长,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继MRF和JIT之后出现的又一项组织生产的新方式。

(A)3. JIT 系统与传统的生产系统最大的不同,是采取了推式生产系统。

(B)4. MRPII是指MRP物料需求计划)的第二代。

(B)5.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同一组设备和工人,在生产组织形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适应加工不同产品的生产能力,并且能保持高的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B )6. 备货型生产(make to stock,MTS )的产品个性化程度高。

(B)7. 不同的生产方式其订货提前期是不一致的。

(A)8. 生产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完成工业作业的生产过程叫连续生产。

(A)9. 相同零件在工序间的移动可以采用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和平顺移动三种方式,其中平顺移动的加工周期最短。

(B)10. 按工艺专业化形式组织生产物流的缺点是流程较长,搬运路线不确定,物流运费高。

(A)1. 主生产计划(MPS是生产物流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生产物流计划和管理的依据。

(A)2. 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生产什么、什么时段应该产出,是独立需求计划。

(A)3. 备货型生产中MPS十划对象的最终项目是产品和备品备件等独立需求项目。

(A)4. 按订单装配生产方式中MPS十划对象的最终项目设在最终产品层比较合理。

(B)5. 制定主生产计划时,每个月某种产品各个型号的产量之和应小于总体计划确定的该种产品的月生产总量。

(B)6. 制定主生产计划时,总体计划所确定的某种产品在某时间段内的生产总量应该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分配在该时间段内的不同时间生产。

(A)7. 在制定主生产计划时,必须首先清楚地了解相关约束条件,根据产品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资源,将关键资源用于关键产品。

(A)8. 主生产计划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动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

(B)9. 应该用最少的项目数进行主生产计划的安排。

(A)10. 主生产计划冻结期的长度应保持固定不变。

(B)1.预测是相关需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B. 2.短期的需求预测比长期的需求预测更准确。

A.3. 短期预测的时间跨度最多为 3 年。

B.4. 德尔菲预测法中专家采用公开讨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

B.5. 间歇的需求代表处于其生命周期早期或晚期的高需求量物品。

B.6. 企业的中期预测主要用于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预算等方面。

A.7. 相关需求的数量是随机的、不确定的。

B.8. 企业的短期预测主要用于规划新产品、资本支出等方面。

B.9. 预测是采用数学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来推测未来,不可能出错。

B.10. 模拟模型允许预测人员对预测的条件作一定程度的假设。

A.1.招标是指由卖方根据招标条件应邀发盘的行为。

B.2.在竞争性谈判中,谈判小组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A.3. 选择性招标有称为有限竞争招标。

B.4. 在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向取得投标资格者寄送保函。

B.5. 开标分为公开开标和秘密开标。

A.6. 间接供应的本质是采购管理的问题。

B.7. 按照供应商的供货地点不同,供应方式分为间接供应和直接供应。

A.8. 开标是指买方按照事先发出通知或公布的交易条件,公开邀请卖方发盘的行为。

B.9. 对供应商积极性的评价可以从采购价值和吸引力两个方面来衡量。

A.10. 竞争性谈判是指采购人或代理机构直接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方式。

A.1. 厂内物流是根据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以及生产排程的有效实施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A)2. 场内仓储管理的流程以及具体内容与一般仓库管理工作大不相同。

(B )3. 物流设施与设备的选用对提高生产物流效率作用并不明显。

(B)4. 不论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类型是什么样子,其物流管理的核心是物料需求计划。

(A)5.一旦技术的工艺手段和生产资源确立之后,物料需求计划几乎是无法改变的,生产物流的计划与管理因此也只能围绕着物料需求计划来进行工作. (A)6.物料需求计划的再次生成只有一种方式。

(B)7. 物料清单是一种用规范的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

(A)8. 库存信息是保存企业所有产品、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等存在状态的数据库。

(A)9. 现有库存量是指根据正执行的采购订单或生产订单,在未来时段物料将要入库或将要完成的数量。

(B)10. 提前期是指计划某项任务开始到完成所消耗的时间。

(B)11. 安全库存是指为了预防需求或供应方面的可以预测的波动,在仓库中经常保持的最低库存数量。

(B)12. 产品结构是多层次和树状结构的,其中最短的一条加工路线就决定了产品的加工周期。

(B)13. 倒序排产是指将MRF确定的订单完成时间为起点,然后安排各道工序,找出各工序的开工日期,进而得到MRP订单的最晚开工日期。

(A)14. 如果得到一个已过期的开工日期,那么为了按预定的交货日期,则应重新计划订单并压缩提前期,否则只能推迟交货期。

(A)15. 工序间隔时间是估计工件从一个加工中心转移到下一个工作中心运输的等待时间。

(B)16. 物料编码是计算机系统对物料的唯一识别代码。

(A)17. 物料编码的通用性是指编码时也应考虑与产品(BOM单)、生产、采购、货仓运作、物料控制、财务、使用软件系统等相关方面的配合使用问题。

(B)18. 连续数字编码法的优点是简单;而缺点是新物料无法插入编码。

(A)19. MRP 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采购计划。

(B)20. MRP不需要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就能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

(B)21. 在能力计划中,工艺线路设计、时间定额以及物资消耗定额是关键的三个要素。

(A)22. 工艺路线和工序一般是不变的,没有必要随着生产类型、技术进步、产品发展和员工素质的改变而变化的。

(B)22. 粗能力计划的处理过程是将成品的采购计划转换成对相对的工作中心的能力需求。

(B)23. 细能力计划从产能的角度保证了市场需求的可执行性。

(A)24. 细能力计划过程的尾部环节将会对生产能力和物料需求进行初步的平衡性调整。

(B)25. 细能力计划应是细中有粗。

(B)26. 粗能力计划与细能力计划的区别之一是参与闭环MRP十算的时间点不一致,粗能力计划在主生产计划确定后即参与运算,而细能力计划是在物料需求计划运算完毕后才参与运算。

(A)27. 物资消耗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需要消耗的物资标准。

(A)28. 非工艺消耗定额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如六角钢、氧化铝等。

(B)29. 在SLP方法中,将研究工程布置问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归纳为P—产品、Q—产量、R-工艺过程、S—辅助部门、T —时间5个基本要素。

(A)30. 传统的SLP 方法是基于计划拉动式生产的方法而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基于市场订单需求属于推动式生产。

(B)31. SLP方法基本上是动态的,其布置设计和生产系统具有适当的弹性柔性能紧随市场变化及时地、适度地进行调整。

(B)32. 改进SLP法与SLP区别之一是改进SLP方法加入了动线分析。

(A)33. 详细布置设计阶段对各作业区内部所使用的各种设施、设备器具、作业场所、车间通道等进行详细布置和安排。

(A)34. 所谓动线分析,实际上就是物料搬运系统分析。

(A)35. 实际流动模式常常是由8 种基本流动模式组合而成的,新建企业时可以根据生产流程要求及各作业单位之间物流关系选择流动模式,进而确定建筑物的外形及尺寸。

(B)36. 所谓物料流向图法,是用各单位之间物流量(物流强度)大小来确定物流之间移动的最合理顺序并依此进行厂内布置的一种方法。

(A)37. 不能只根据各产品的加工过程编制工艺路线图来进行工艺路线分析。

(B)38. 相关接近原则是为判定生产车间之间位置关系满足接近要求的程度而决定的。

(B)39. 适合性系数是指满足接近原则的物流量占总物流量的比率。

(A)40. 比较各方案的适合性系数,适合性系数小的方案较优。

(B)41. 生产进度控制是对生产量的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完成生产进度计划所规定的产品产量。

(B)42. 在某种程度上,生产系统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问题都会反映到生产作业进度上。

(A)43. 设备维修不是对机器设备、生产设施等制造系统硬件的控制的唯一方法。

(B)44. 库存控制是使各种生产库存物资的种类、数量、存储时间维持在必要的水平上。

( A ) 45. 库存控制的主要功能是既要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又要通过规定合理的库 存水平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方式,使库存数量、成本和占用资金维持在最低限度。

( A )46. 影响生产进度计划的原因不能归结到最后都是因为设备的有效作业时间不足而影响生产进度。

(B )47. 建立足够的库存作缓冲, 是一种很复杂的办法, 就应付欠产而言, 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 B )48. 许多企业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故障发生后的抢修上。

( B )49. OPT 系统将重点放在控制整体产出的瓶颈资源上,优先处理所有瓶颈作业。

并以平衡物料流动为原则,使整个系统达到产出最大的目的。

(A)50. 如果设备是三班运转,同样存在加班的可能,停产造成的损失也可以挽回。

( B )51. 当关键设备操作工缺勤时, 派其它工人顶上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