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秦、齐、楚D.燕、齐、楚、秦2.商鞅变法最能体现哪一学派的思想(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3.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A.启B.汤C.盘庚D.纣王4.下图为北京人复原头像,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A.会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造房屋和使用陶器5.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
下列人物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尧C.汉武帝D.成吉思汗6.有学者认为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已知道冶炼金属。
按照此标准,你认为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半坡时期B.夏朝C.商周D.秦汉7.台湾作家柏杨在《中国人的史纲》中把中华人的活动历史,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事实越来越多并且有文物验证但文字流传较少的“半信史时代”和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
按其划分法,“传说时代”应指()A.盘古开天辟地B.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C.夏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9.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刑法非常严苛D.徭役赋税沉重10.“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11.与下图中“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纣王与武王B.项羽与刘邦C.曹操与华佗D.张骞与蔡伦12.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A B.B C.C D.D13.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14.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
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15.下图反映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白渠16.我们扬州市有一个宝应县,“县”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正式确立于何时A.商朝B.战国C.秦朝D.汉朝17.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A.商朝—→夏朝—→西周B.夏朝—→商朝—→西周C.商朝—→西周—→夏朝D.西周—→商朝—→夏朝18.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戍边农民因雨误期B.陈胜吴广的号召C.民族矛盾的尖锐D.秦朝的暴政1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今天的户籍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编制户口D.推行县制20.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A.处于旧石器时代B.过着群居生活C.会人工取火D.会采集植物果实21.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22.在达州市中小学生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将自己的心得概括为:“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仁爱。
”他的班级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A.儒家法家B.道家兵家C.道家儒家D.墨家儒家2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咸阳B.大泽乡C.巨鹿D.荥阳24.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A.强征赋税B.修骊山陵C.严刑苛法D.统一度量衡25.“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26.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7.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空框中应填的是夏→商→西周→☐→☐→秦→汉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东周、战国D.西周、东周28.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A.韩国B.宋国C.赵国D.魏国29.西周后期国王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的事件是A.武王讨伐B.国人暴动C.商汤灭夏D.涿鹿之战30.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其两位领袖是()A.刘邦、项羽B.陈胜、吴广C.韩信、张良D.苏秦、张仪【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齐国在东,秦国在西,楚国在南,燕国在北,韩国、魏国、赵国在中间。
因此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燕、秦、齐、楚。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变法设立郡县,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主张的实施,故A符合题意。
道家主张无为,儒家主张仁,墨家主张兼爱,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所以答案选C。
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分工明确,会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故B符合题意;ACD 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5.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黄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尊为“人文初祖”,而炎帝与黄帝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A选项符合题意;尧,是黄帝之后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B选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
C选项不符合题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国。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已知道冶炼金属。
”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时期已经知道冶炼金属青铜器,所以C符合题意。
半坡时期、夏朝时期还没有文字可考,AB不符合题意。
秦汉朝代在商朝之后,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人部落联盟时期。
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因此“传说时代”应指黄帝和尧舜禹时代。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盘古开天辟地,属于“神话时代”;选项C夏商周时期,属于“半信史时代”;选项D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有文字可查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
选项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解析: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C解析:C【解析】【详解】“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刑法非常严苛,轻罪重罚,人民动则就会被治罪,故C符合题意。
题干所示现象实际上是说明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刑法严酷,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注意结合秦朝暴政来理解材料中的现象。
10.B解析:B【解析】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
故④不符合题意。
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11.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B符合题意。
ACD项人物与题干“楚河汉界”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秦朝的一位商人,秦朝的货币是方孔圆形半两钱,故答案选B。
1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和以德治国,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是兵家风范,不是道家风范,这一说法不正确,②不符合题意;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不是典型墨家风格,③说法错误,也不符合题意;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这是法家思想的体现,④正确,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的主题思想,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解析: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