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学〉第四章
二、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基本损害是动脉内膜局部呈斑块状增厚, 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大、 中型肌弹力型动脉,最终导致它们的管腔狭窄以至完全堵 塞,使这些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碍以至机体死亡。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高血脂
脂蛋白分类及化学组成
分类
化学组成(%)
(超速离心法) 蛋白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磷脂
酒等。
(一)相关营养素
1.钠
血液中钠多-——保留水分多——血容量大——心脏 负担大——血流量大——对血管压力加大——血压升高 (老年人血管硬化,缓冲能力差)
长期高盐饮食使血管壁细胞内钠多——细胞肿胀—— 管腔变小——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
2.钙
①缺钙者易发生高血压;
补钙后:每天每增加100mg可使收缩压降低2.5mmHg;
➢ 限制饮酒 ➢ 控制能量、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过量摄入
达到标准体重 25-30千卡能量/Kg .BW
➢ 限制钠盐摄入 类型
食盐量
轻度高血压
3~5g
中度高血压
1~2g
重度高血压
无盐膳食
每天摄入食盐从10g减少至5g,血压可下 降10/5mmHg,<6g/日,有利于稳定血压
➢ 摄入足量的钾、镁、钙
恶性肿瘤 24.45%
心脏病 14.99%
传A 肺A 寄生 恶性 心A 脑血 呼吸系 消化系 泌尿、生< 先天 新生 其他 损伤 内分 精A 神A
一、高血压
——威胁当代人的大敌
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有 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 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世界流行形势
欧美国家(35-64岁)患病率20%以上
②更年期妇女缺钙和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③补钙可降低高钠饮食的危害; 3.钾
①钾可对抗钠的升血压作用; ②可增加心脏收缩能力;
③减轻血管阻力
④改善体内酸碱平衡
什么食物中含钾高?
4.膳食纤维
酒
1.高热能食品。无任何营养成分
2.每天平均饮酒30-40克,收缩压升高3-4mmHg
3.酒精可使脂代谢紊乱,加速甘油三酯合成,引起高血脂
第四章 常见疾病的营养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与营养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寿命的延长,这类疾病发病率 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并给国家家庭个人带来 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在北京,每年因该病死亡3万 人,因占总死亡50%。
我国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 原因
呼吸系统和 肺血管疾病 14.61%
脑血管病 22.09%
6.肾脏: 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变性、硬化—肾功 能损伤。 血压每降低5mmHg,肾损伤的危险性降低25%。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度60~86% 2.体重因素:超重与肥胖的人患高血压是体重正常人的
2~3倍。 3.生活方式和精神:
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不规律生活方式 4.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 5.与饮食营养有关的因素:盐、脂肪、钙、蛋白质、烟、
有研究表明,上述三因素中若有一项为阳性的人其发生 CHD的危险比正常人增加2-4倍;具有二项者增加5-9倍;具有 三项者将猛增到16倍。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 高2-3倍。
5.其他:
年龄,随增龄A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加; 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逐渐增多, 肥胖者,冠脉粥样硬化比不肥胖者增加1倍以上; 体力活动少量,精神紧张者 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患者AS的发生率都高。
(三)营养护理
1.主动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2.全面介绍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 3.加强健康教育中的饮食心理护理 4.食物的选择
食物选择
宜用食物
降压食物 芹菜 胡萝卜 西红柿 黄瓜 木耳 海带 香蕉 降脂食物 山楂 大蒜 蘑菇 木耳 高钙食物 奶类及其制品 豆类及其制品 高维生素食物 蔬菜 水果 鲜枣 猕猴桃 苹果 柑橘 忌用(少用)食物 高脂肪食物 动物油脂 油炸食物(油条) 高盐食品 腌制食品
(一) 相关营养素
1.脂类: 摄入总量、种类有关 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
与饱和程度和碳链长短有关。<10个碳原子和>18个碳原 子的饱和脂肪酸几乎不升高血胆固醇。
4.引起肥胖,加重糖尿病。 吸烟对心血管的影响 1.升高胆固醇 2.升高LDL,降低HDL 3.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心绞痛
高血压的治疗
综合性治疗=饮食+运动+精神调节+药物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 选择健康的膳食模式 ✓ 保持合适的体重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 限制酒精摄入 ✓ 戒烟
高血压的饮食治疗
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与危害
1.早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管壁缺氧变形; 2.血管内膜组织和弹力纤维增生,管径变窄,缺氧加重; 3.脑: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软化、痴呆; 4.脑卒中:
长期高于正常5~9mmHg,发生率33%, 升高8~9mmHg增加50%;
5.心脏: 心肌肥厚、缺氧; 利于过氧化脂质在血管壁沉积, 是心血管意外的物质基础;
研究表明,胆固醇降低的程度与CHD发生率之间 存在着量-效的关系:血Tc下降1%,CHD发生率约降 低2%。
HDL血浆浓度与CHD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2.高血压
主要通过血流力学作用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促进AS的发 展。
3.吸烟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生率较不吸烟 者为高,机理一般认为与一氧化碳、尼古丁及镉等有害物质有 关,吸烟者HDL明显下降且有量效关系。
乳糜微粒
14
95
5
(CM)
低密度脂蛋白 20 50
5
25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10 1560 Nhomakorabea15
(VLDL)
高密度脂蛋白 45 25
5
25
(HDL)
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脂入血
转运胆固醇到全身组织被 利用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至全 身 转运外周组织胆固醇到肝 代谢和排泄
一般认为,血TC和LDL水平与CHD(冠心病)发 生率呈正相关,是一种致AS因素。
美国成年男性 23.5%
芬兰
45.3%
日本
25.0%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1.高血压患病率比1992年上升31%,现有1.6亿高血
压患者,每年增加300万; 2.我国60岁以上老年患病率22.4%-42.2%,
女性高于男性,北方高于南方; 3.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2%,治疗率为24.7%;
控制率仅有6.1%。 4.年轻化、知识层发病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