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鞘膜积液业务学习 ppt课件

鞘膜积液业务学习 ppt课件


• 7.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 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 8.针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 新生儿、无名氏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 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 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 认患者的身份。 • 9“腕带”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住院号、姓 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
• (二) 手术治疗 • 1.手术指征 • ① 2岁以下婴儿的鞘膜积液一般可自行吸收,但当积液量 大而无明显自行吸收者需手术治疗。 • ②2岁以下婴儿的鞘膜积液,伴有先天性腹股沟疝或者考 虑睾丸有病变的可能,早期手术是必要的。 • ③2岁以上的患者有交通性鞘膜积液或较大的睾丸鞘膜积 液有临床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者应予手术治疗。但应排除附 睾炎及睾丸扭转等引起的鞘膜积液。
• 精索部的鞘状突一般在出生前或出生后短期内即自行闭锁, 形成纤维索。睾丸部的鞘状突覆盖在睾丸与附睾表面,称 为睾丸鞘膜,其内层为脏层,外层为壁层,两层之间形成 一腔隙,称为鞘膜腔。在正常情况下睾丸鞘膜内含有少量 液体,其可通过精索内静脉和淋巴系统以恒定的速度吸收, 当鞘膜本身或睾丸、附睾等发生病变时,液体的分泌增加 或吸收减少,都可形成鞘膜积液。
• (二)辅助检查: • 1.透光试验阳性,但在继发炎症出血时可为阴性。 • 2.B超检查可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步明确诊断,对疑为睾丸肿瘤等引起的 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有重要意义。
• (三)鉴别诊断 1.腹股沟疝:阴囊内或腹股沟可及肿物。除非发生绞窄, 一般疝内容物可还纳,立位时出现,平卧位时消失,外环 口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叩诊鼓音,可听到肠鸣音,透 光试验阴性。鞘膜积液立卧位时大小无改变,透光试验阳 性。先天性鞘膜积液因鞘状突未闭,平卧后或对肿物稍加 压时,积液可缓慢进入腹腔而消失。 • 2.精液囊肿:常位于睾丸上方,附睾头部,多呈圆形,体 积较小,一般在2cm左右,可清楚摸到睾丸,诊断性穿刺 可抽出乳白色液体,内可含死精子。 • 3.睾丸鞘膜积血:有外伤或局部穿刺史,阴囊肿胀疼痛, 皮肤出现瘀斑,透光试验阴性。可穿刺抽出鲜血、褐色陈 旧性血液或血块。 • 4.睾丸肿瘤:实性肿物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质地坚 硬无弹性,一般呈持续性增长。B超或CT检查有助于鉴别。 • 5.睾丸梅毒:常有冶游史,睾丸肿大并有结节,质硬而无 感觉,有面团感觉,血康华反应阳性。
• (一)病因 • 睾丸鞘膜积液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者病因不清,病 程缓慢,病理学检查常见鞘膜慢性炎症反应。继发者则伴 有原发疾病,如急性者见于睾丸炎,附睾炎,创伤或高热, 心衰等全身疾病。慢性者多无明显诱因,有时可见于阴囊 慢性损伤或腹股沟区淋巴、静脉切除等局部手术以后,亦 可并发于阴囊内某些疾病,如肿瘤、结核、梅毒等。在热 带和我国南方丝虫病、血吸虫病也可引起鞘膜积液。
• 4.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 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特别注意在使 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你是XXX吗?”,而 是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 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 5.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 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 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 龄等。 • 6.对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护人员要求患 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 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 补写。
三、治疗
• (一) 非手术治疗 • 1.随访观察 适用于病程慢,积液少、张力小而长期不增 长,且无明显症状者。婴幼儿鞘膜积液往往能自行吸收, 也不需治疗。因全身疾病引起的积液,当全身疾病痊愈后, 积液可逐渐被吸收。 • 2.保守治疗 急性炎症引起的反应性积液及外伤性积液, 在对症处理后,积液可自行消退。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抬 高阴囊,如胀痛剧烈可穿刺抽液减压,解除疼痛,并便于 摸清阴囊内容物情况,以确定诊断。穿刺抽液在临床上也 应用于婴幼儿积液较明显、张力大且不能自行吸收者。主 要目的是减小阴囊内积液量,防止压力过大影响婴幼儿睾 丸发育。单纯抽液极易复发,价值不大。抽液后注入硬化 剂的方法,意见尚不一致。采用注射硬化剂方法时必须排 除鞘膜腔与腹腔相通的情况,同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否则后果严重。
• (三)病理 • 原发性鞘膜积液多为淡黄色清亮液体,属于渗出液, 比重为 1.010—1.025,蛋白占3%~6%,内含蛋白、电 解质、胆固醇、纤维蛋白原、上皮及淋巴细胞。继发性急 性鞘膜积液混浊、呈乳糜样,有出血则为淡红或棕红色, 含大量脓白细胞,炎症重时可为脓性。鞘膜壁常纤维瘢块、 钙化/增厚改变。可见扁平或乳头状突起,当脏层和壁层 粘连时,可发生“多房性囊肿”。寄生虫病者,积液内可 见虫卵及微丝蚴,并有炎性细胞,慢性鞘膜积液因张力大 影响睾丸血运和温度调节,可引起睾丸萎缩,双侧积液时 可影响生育能力。
四、 护理措施
•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 1.治疗期间减少活动,用阴囊托带兜起阴囊,以利积液 吸收。积治疗原发病,如丝虫病、血吸虫病、睾丸炎、附 睾炎等。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生活规 律。 • 2. 心理护理 ,积极有效的术前宣教可消除病人及家 属的紧张,恐惧心理,使之能积极配合手术。 • 3. 术前准备 (1)进行各种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胸透, 凝血功能检查,了解身体状况。(2)做好皮肤准备,剃 净体毛,清洗外阴部。(3)嘱病人注意休息,预防感冒。
二、诊断
• (一)临床表现 • 1.症状:主要表现为阴囊内或腹股沟区有一囊性肿块。少 量鞘膜积液无不适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积液量 较多者常感到阴囊下垂、发胀、精索牵引痛等。巨大睾丸 鞘膜积液时,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与性生活,步行 和劳动亦不方便。交通性鞘膜积液、站立时阴囊肿大。平 卧后托起阴囊,积液逐渐流入腹腔,囊肿缩小或消失。
• 术后护理
• 1 饮食护理 应该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 纤维素丰富的饮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烧烤、腌制等 食物尽量不吃。平时进食要定时定量,合理营养,提高机 体抵抗力,预防便秘。 • 2 体位 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卧床期间 • 可做深呼吸和下肢活动。 • 3 预防出血 避免伤口缝线断裂,脱落。定期换药,观 察切口有无 渗血,渗液。
•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采用腹腔镜治疗交通性 鞘膜积液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由于腹腔镜的局部放大作用 ,能清晰辨认内环口血管,缝合时可避免损伤精索血管及输 精管;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无明显疤痕。 • ⑤精索鞘膜积液要将囊肿全部剥离切除。
• 3 .手术并发症 • 手术并发症低,小于0.3%,主要是出血,感染,水肿,输 精管损伤及由于损伤精索动脉所引起的睾丸萎缩、不育等。
• 2.体征: • 视:睾丸鞘膜积液的肿物位于阴囊内,呈卵圆形或梨形, 皮肤可呈蓝色;精索鞘膜积液位于腹股沟或睾丸上方,与 睾丸有明显分界;交通性鞘膜积液时,卧位积液囊可缩小 或消失。 • 触:睾丸鞘膜积液质软,有弹性和囊性感,触不到睾丸和 附睾。精索鞘膜积液,可移动,其下方可触到睾丸和附睾。 交通性鞘膜积液挤压积液囊可缩小或消失。
• 出院指导 • 1 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 • 2 术后3个月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五、随诊 •
随诊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是否复发,如伴有不育 症需检查精子质量,排除术中损伤精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门诊、住院患者权益及生 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订本制度。 •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 2.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 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 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 3.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 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 认患者身份。
• 4交通性鞘膜积液:(先天性) 鞘状突完全未闭合,上与 腹腔相通,下与睾丸鞘膜腔相通,其内积液为腹腔内液体, 积液量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站立时,阴囊肿大, 卧位时 积液流入腹腔,鞘膜囊缩小或消失,睾丸可触及。如鞘突 与腹腔间的通道较小,积液变化缓慢;如鞘突与腹腔间的 通道较大,肠管和网膜亦可进入鞘膜腔,即为先天性腹股 沟疝。 • 5婴儿型鞘膜积液:鞘状突仅在内环处闭合,精索部未闭 合,积液与睾丸鞘膜腔相通。新生儿鞘膜积液的形态随鞘 状突闭合部位的高低而变化,外观多呈梨形,外环口虽因 受压扩大,但与腹腔不相通。1.75%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有 鞘膜积液,1/4为双侧性,多数随小儿生长逐渐消退,少 数消退缓慢或囊内压过高者,可影响睾丸血循环及发育。
• (四)引发疾病 • 成人巨大鞘膜积液影响正常性生活,也可导致不育。 鞘膜内长期积液,内压增高,而使睾丸缺血,睾丸生精功 能不良,导致不育。主要原因有: 1.继发于结核、睾丸炎等疾病者,不利于生育。 2.鞘膜积液过大,阴茎被阴囊皮肤包绕,不利于正常夫妻 生活。 3.睾丸周围的鞘膜积液压迫睾丸,影响血液循环,影响生 精功能。 • 很多的男性朋友,是由于患有了一些疾病后,未及早进行 科学的诊断和治疗而继发产生鞘膜积液。所以,为了预防 男性鞘膜积液,男性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丝虫病、血吸 虫病、睾丸炎、附睾炎等。
• 婴儿型鞘膜积液与其淋巴系统发育迟缓有关,当鞘膜的淋 巴系统发育完善后,积液可自行吸收。右侧睾丸下降比左 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婴儿型鞘膜积液右侧发生 几率较左侧多。
• (二)分类 • 1.睾丸鞘膜积液: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鞘状突闭合正常, 但鞘膜腔内有很多积液,积液发生在睾丸,呈球形或梨形, 由于睾丸附睾被包裹,体检时睾丸不易触及 。睾丸下降 不全者,积液在移位的睾丸部位,表现为腹股沟或耻骨旁 的囊性肿物。 • 2.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的两端闭合,而中间的部分未闭 合且形成的囊性积液,积液与腹腔和睾丸鞘膜腔都不相通, 又称精索囊肿,肿物常在阴囊上部即睾丸上方或腹股沟管 内,呈椭圆形或梭形,多囊时呈哑铃型,囊肿可随精索移 动。发生在女孩的囊肿称之为Nuck囊肿或圆韧带囊肿。 • 3.混合型:睾丸及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但并不相通。 可并发腹股沟疝或睾丸未降等异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