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常规运动规律知识讲解
图2-22 人物走路动作透视图
第四节 不同情绪的行走
图2-23 人物走路动作透视图
图2-24 兔子的走路动作之一
图例解析: 在图2-24中,a时左脚接触地面,b时下 沉压缩位置,c时右脚抬起开始踏步,d 时右脚抬起到跨步的最高点。
图例解析: 在图2-25中e时右 腿伸直到接触的位置;f时为 压缩动作,腿向下弯;g时当 左腿抬起时兔子身体上升;h 时左脚抬起到跨步的最高度。
图2-7 绊倒的动作
图例解析: 图2-7中人物不小心绊倒是意外发生 的动作,可以看出人的下肢在失去 重心后向前匍匐;人的上肢动作, 也因身体失去平衡而出现了较大的 运动轨迹。
第一节 人的走路动作
人物的年龄、身份、工作、职业、性别的不同、加上不同感情的注 入,所表现出来的走路姿势也是不尽相同的。人物造型及拟人化的动物 的行走也是和人物行走的基本规律一样,不过类似的行走方法往往还需 要与角色的个性相吻合才行(图2-9、2-10)。
图2-9 走上楼梯 图片选自 human figure in Motion (1901)
图2-10 转弯走下楼梯 图片选自 human figure in Motion (1901)
一、人的走路动作规律 人走路时左右脚交替向前,带动躯干朝前运动。为了保持身体的 平衡,配合两条腿的屈伸、跨步,上肢的双臂就需要前后摆动(图211)。 为了保持重心,总是一腿支撑,另一腿才能提起跨步。 在行走过程中,头顶的高低必然成波浪形运动(图2-12)。当迈出 步子双脚着地时,头顶略低;当一脚着地,另一只脚提起朝前弯曲时, 头顶略高。
图2-28 蹦跳的行走动作
图例解析: 图2-28、2-29为几种特定 情景下的行走动作规律。 角色行走动作受环境和情 绪影响会有所不同。在表 现这些动作时,需要在运 用走路基本规律的同时, 将人物姿态变化与动作幅 度、走路运动场速度及节 奏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达 到预期的效果。
图2-29 人物不同情绪行走组图
图2-33 跑步动作
图2-13 双腿的压低与伸长形成的波形轨迹 图2-14 人走路的动作分解示意图
第二节 行走的循环画法
循环动作是指物体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比如人会不停地朝前迈步, 需要不断地重复着走路的动作。
一、循环动作的基本方法 动作的开始—结尾—开始相接。即将一个 动作的结尾那张原画与开头的那张原画,用若 干张动画连接起来,反复连续拍摄,便可获得 重复同一动作的效果。 二、走路原地循环的规律 走路原地循环是身体在原地进行上下的运 动。双脚着地的脚,通常做第一张原画。为了 走得更为有力,注意脚尖的抬起和脚后跟的点 地。确定脚的距离,并根据秒数、张数进行位 置的平均分割。加入背景,要使方向与走步的 方向正好相反,并注意与走步的节奏速度。它 的速度要与走步的速度一样(图2-15)。
图2-11 走路四肢交替摆动示 意图
图2-12 人行走时头顶波浪形的运动轨迹
走路动作过程中,跨步的那条腿从离地到朝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 关节必然成弯曲状,脚踝与地面呈弧形运动线(图2-13)。
脚踝与地面所形成的弧形运动线高低幅度与走路时的神态及情绪有 很大关系。
人走路的动作分解见下图(图2-14)。
人在正常的奔跑过程中,身体要略向前倾,步子要迈得大;紧握双拳 用力甩动双臂,使身体平衡有力,不断向前迈进;脚步弯曲的程度大, 每步向前蹬出步幅也较大。并且在动画制作中要有一张双脚腾空的图片, 身体的波浪曲线运动也比走路要大(图2-30至图2-32)。
图2-30 真实影像中人的跑步动作
图2-31 人的跑步动作轨迹 图2-32 头顶的波浪曲线运动
人 物 常 规 运 动 规 律
因此,我们在画一个运动过程时,要准确刻画出各个骨骼关节的变 化状态、没有骨骼关节的活动,就不能产生动作。
动态与平衡 动画表现的是连贯的、运动的形象,也就是表现姿势不断变化、重
心不断移动的状态。在生活中,重心不稳就要摔倒(图2-7);只有 调整姿势达到平衡,才能立得住。
图2-19 人的背面行走动作
图2-20 人的侧面行走动作
四、人的俯视行走动作 从上面看人物俯视行走见图2-
21。
五、人物行走动作透视 人物在透视状态下处在立体的
空间中,身体的走向要符合透视线, 手和关节等要在弧线内摆动,注意 透视变化,要左右对称(图2-22、 2-23)。
图2-21 人的走路动作俯视图
图2-15 循环轨迹
完整的人物循环走路见图2-17)。
图2-16 走路的关键动态
图2-17 人物循环走路组图
第三节 人的不同角度行走
一、人的 正面行走 动作人的正面 行走分解 动作见图 Nhomakorabea2-18。
图2-18 人的正面行走动作
二、背面走 人的背面行走动作见图2-19。
三、人的侧面行走动作 人的侧面行走分解动作见图2-20。
图2-25 兔子的走路动作之二
其中我们还要掌握的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掌握膝关节、踝关节为
活动中点。第二、走路动作中跨步的腿,从离地到落地为一弧形运动
线。
图例解析:
图2-26是行走了半步的实例图。一个
完整的完步需要24格,一拍二进行
拍摄。原画①和原画m为左右脚的更
替;原画⑤是最低压脚的一张,身
图2-26 沉稳的步伐
体重量压在前脚;原画⑨为最高的 拉长一张,身体抬起同时后脚前迈
进;注意原画③,前腿仍旧伸直,
避免给人以屈腿的感觉。
图例解析: 图2-27中,角色身体上下点跳 动,动作起伏很大,表现出愉 快、自信、欢快的情绪。一拍 一,动作细腻,a=u,完成了 一个完整的走步循环。 图2-27 角色夸张的走路动作 选自《木偶奇遇记》
人物的跑步动作
学习目标:掌握人的跑步基本规律,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重点:学习基本的跑步特征,注意跑步时的动态,同时掌握解剖、 透视方面的知识。 学习方法:观察、写生、在生活中理解和总结,并由此设计动作。
第一节 跑步的运动规律
跑步是动画片中最常见的动作之一。动画片中人物根据不同的情节、 心情、状态会有不同的跑法。如小孩的跑步,基本上全靠脚尖来支撑、 蹬出,尽量不让脚板贴地,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脚底和地面的接触面, 增加脚尖弹跃的力量,从而来获取更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