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管系国际贸易地理题目: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专业班级:国贸10-2班学号: 22100763 姓名:刘萍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并都存在巨大的经济潜力,近年来,中巴双边经贸关系得到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从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以及显性优势三方面分析中巴贸易的互补性,并提出了中巴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中巴贸易现状分析中巴在1974年8月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额在与拉美国家贸易中处于首位,经过双方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中巴双边贸易投资关系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无论是双边贸易额、各种协议,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巴西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的第3大出口市场和第4大进口市场。
从表1可以看出: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从1999年的15.41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21.88亿美元,六年时间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将近7 倍.其中,巴对我出口68.34 亿美元,占其出口份额的5.78%;巴从我进口53.54亿美元,占其进口份额的7.28%;巴西顺差14.81亿美元。
表1中巴贸易统计表单位:亿美元由图1和表1可以得出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巴西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对巴西的贸易逆差虽然数额不是太大,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下去则会对双方经贸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巴贸易互补性分析(一)资源禀赋巴西是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橡胶以及各种硬木;矿产极为丰富,其中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且为露天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铁矿产量的77%用于出口,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30%;石油储量已探明148.9亿桶,天然气65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水利蕴藏量达2.13亿千瓦;但是煤矿储量仅230亿吨,且品位很低。
而中国煤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3位,产量居世界第1位,且大量用于出口;石油资源储量世界第ll位,产量居世界第4位。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巴西的资源都是高速发展的中国所短缺和急需的。
而中国的煤炭资源也是巴西经济发展急需进口的。
中巴经贸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中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同时,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产品物美价廉,能为居民降低生活成本,有利于巴西的出口和经济增长。
正是因为两国的自然禀赋互补性,奠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二)中巴贸易结合度分析所谓贸易结合度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指标,用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
贸易结合度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
其数值越大,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紧密。
中国与巴西的双边贸易的发展态势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来直接的反映。
图2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1996~2005年,中国对巴西的贸易结合度平均为59.4,小于100,这表明中国出口对巴西市场结合不紧密,从1999年开始,中国对巴西的出口结合度不断增长,说明中国企业对巴西市场的开拓富成效.1996~2005年,巴西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平均为80.4,小于100.这说明巴西出口与中国市场结合也不紧密,2000年以后,巴西对中国的出口结合度明显上升,说明巴西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富有成效;但2003年之后又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到2003年时巴西已经度过金融危机,货币贬值效应也越来越小。
总之,中巴贸易结合度都小于100,说明两国经贸联系不紧密。
(三)中巴出口产品相似度分析所谓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是用来衡量不同国家出口产晶的相似性程度进而衡量各国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情况。
1996~2006年中国与巴西出口相似度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62.66 62.96 62.62 60.89 65.20 64.37 59.83 56.54 58.62 58.68 59.25表2表2是根据上述(2)式计算的1996年~2006年中国和巴西在市场上的产品相似度指数,反映了中国和巴西各类产品的相似性程度。
由此可以看出:1996年~2006年,中巴出口相似度指数呈现趋减的态势,因为巴西货币贬值的关系,2000年和2001年出现了上升的趋势,2003年以来,两国出口相似度出现小幅度上升趋势,可能因为巴西货币贬值影响逐渐减少造成的。
从整体而言,两国出口相似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两国在第三市场上的竞争激烈程度下降。
(四)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下表是1995年、2001—2006年间中国和巴西两国十类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中国巴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由上表可以分析得出:①0类(食品和活动物)巴西RCA远远大于中国其中2006年巴食品和活动物的比较优势达到5.16,而同期中国的仅为1.10。
②1类(饮料和烟草)巴西的比较优势也较中国明显。
巴西每年都大于2.0,比较优势极强,而中国为比较劣势。
③2类(非食用,未加工的原料(燃料除外))巴西的RCA每年均远远领先于中国。
以2006年为例RCA达到了6.0以上,有非常显著的比较优势。
而同期中国却属于比较劣势。
④3类(矿物燃料,润滑剂等)中巴双方RCA均不明显,其中以巴西较高。
⑤4类(动植物油,脂和蜡)巴西比较优势超过了2.5,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比较优势极强,而中国一直处于比较劣势。
⑥5类(化学及相关产品)和7类(各种机器以及运输设备)中巴双方均为比较劣势。
⑦6类(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比较优势相似,属于较有竞争力的商品。
中国与巴西相比,有比较微弱的优势。
⑧8类(包括房屋装潢装饰用品,家具寝具,箱包容器,服装,鞋帽,各种仪器和自动化设备等各种制成品)中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巴西0、1、2、4、6类均超过了1.5,比较优势较强或者极强。
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分别为第0、6、8类商品,RCA指数显示比较优胜中等或较强。
3、5、7类方面。
两国均无优势可言。
三.中巴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一)巴西频繁对我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据统计,自1989年12月巴对我产品发起第一次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5年底共对我产品发起了21起反倾销调查,涉及机电、五金化工、轻工、纺织、食品等十几种商品。
其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措施;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
而根据WTO的统计,在1980-2006年期间,巴西对中国采取的反倾销案件数量达到31起,占整个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的9%。
以上统计显示,巴西不仅是拉美国家中、而且是发展中国家中对我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反倾销案件数量统计国家1980~1989 1990~1994 1995~2006 小计比重(%)巴西 1 7 23 31 9墨西哥0 16 18 34 10 阿根廷0 7 70 77 23 秘鲁0 0 13 15 4 委内瑞拉0 0 19 19 6 其他发展中国家 1 0 19 19 6 累计 2 46 288 337 100表4(二)中巴产品之间的竞争近年来巴西对我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巴方受益最大的是大豆、铁矿石等生产商,而服装、纺织品和玩具制造等行业却认为受到中国的竞争威胁。
与此同时,巴其他行业采取了“跟风”战略,抱怨我电子产品、机械以及工业零部件的出口,使其面临日益增大的竞争威胁。
但巴方真正担心的是其产品与我产品在第三方市场上的竞争。
尽管中巴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但是纵观巴西对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商品结构,并与我出口商品结构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双方主要出口构成具有很大的重合性。
2007年巴西出口产品的结构(%)表5(三)我国对巴西投资承诺兑现和落实的问题2004 年,我曾宣布要向巴西的基础设施、能源工业等领域进行投资,其投资额度为60-100亿美元,以缓解制约巴西出口增长和产业竞争力提高的“瓶颈”。
但是,据加拿大美洲基金会(Canadian Foundation for the Americas)的报告称,这些承诺的大项目中只有ABC(合资的铝厂)项目在推进,而其他项目因种种原因或者被搁置,或者被推迟。
因此,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度满怀期待的巴西国内对我投资承诺能否落实,存在相当多的流言和疑问。
据悉,巴西政府是在顶住了来自本国工业界的较大压力的情况下,于2004年宣布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并把此举看作是对1998年中巴签署的“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
那么,在巴国内本来就存在反对的声音而我投资又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巴国内的疑虑也就难免再起,这有可能对中巴未来的经贸合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解决贸易问题的措施(1)扩大贸易规模,提高中巴贸易结合度。
(2)政府支持成立中巴贸易发展促进公司,以降低资产专用性带来的交易成本。
中国多数企业规模小, 在贸易额较小的情况下,由单个公司各自雇佣葡萄牙语人才的成本高昂。
应该成立专门的中巴贸易发展促进公司,提供专门的葡萄牙语服务并收取费用。
这既可以充分利用相关人才、发挥专用资产的潜能,又能够降低语言及文化差异带来的资产专用性成本,进而促进贸易发展。
(3)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维护中巴共同利益。
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然是由少数发达国家所左右,中巴两个地区大国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对原有的既得利益集团构成挑战,因而引起发达国家的强烈抵制。
总结及未来展望: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巴两国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从贸易潜力来看,中巴两国之间的贸易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具体而言,在进口方面,中国除了铁矿砂、大豆和原油外,还可以扩大牛肉、鸡肉、橙汁、咖啡和压缩机等巴西优势产品的进口。
在出口方面,考虑到巴西对华反倾销的严峻形势,以及巴西市场的实际情况,我方应结合已有比较优势和巴西的需求情况,主动对一些低端产品自我设限,增加对互补性产品的输出。
尽管如此,由于存在贸易和投资流向不平衡的问题以及中国在拉美尤其在巴西不断复制在非洲处理关系的模式。
巴西已在世贸组织框架内针对中国产品启动了多项反倾销调查措施。
加之巴西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未表态,这令巴西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