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对药敏结果的影响刘美清,林玮,朱晓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摘要: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标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状况及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应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试剂盒,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641份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半定量计数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641例标本中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检出率,共分离出阳性155例,总阳性率24.2%,其中单纯Uu阳性122例(19.0%),Uu合并Mh阳性18(2.8%),Mh阳性15例(2.3%)。
Uu药物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是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和交沙霉素;Mh敏感性和Uu+Mh敏感性从高到低的是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均较低。
结论支原体感染以单纯Uu为主,其次是Uu+Mh混合感染和单纯Mh感染,3种感染抗生素敏感率有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报告和不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用药,才能有效治疗和控制支原体感染,选择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作为首选用药。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半定量计数;抗生素敏感试验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主要包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
支原体感染后可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自然流产、死胎、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1]。
近年来,由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呈上升趋势,其耐药性越来越高,致使临床经验治疗更加困难。
随着Uu和Mh感染情况以及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的不断变化,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用药依据,对本院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支原体培养鉴定、半定量计数及药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自我院有不同程度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妇科、泌尿外科、皮肤性病科和肾内科等641例患者,男性254例,女性387例,男性年龄为21 68岁,平均41.8岁,标本为尿液、精液和尿道分泌物等,以尿液为主;女性年龄为18 65岁,平均31.9岁,标本为宫颈分泌物和尿液等,以宫颈分泌物为主。
1.2标本采集男性用无菌棉拭子缓慢插入尿道2 4cm 处,轻轻捻转取柱状上皮细胞;尿道分泌物拭子在清晨不排尿之前采取最佳,或尿后>2h采取,立即放于无菌管内送检。
女性用阴道内窥器扩张后,先用棉拭子拭去宫颈口的分泌物,再用另一棉拭子插入宫颈1 2cm处捻转10 30s,以获取更多的柱状上皮细胞,置无菌管内,立即送检。
留取中段尿液送检。
1.3试剂与抗菌药物药敏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由选择性培养基和试剂条组成,共计配有鉴定、半定量计数及药物敏感性试验3大类和9种常用抗菌药敏试剂条,分别有高、低2种浓度的药物,依次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
计数区分为两种情况:<104和≥104ccu·mL-1。
1.4检验方法取出所需数量的冷冻干燥培养基,滴加稀释液到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培养基完全溶解后液面至标签2.9 mL标线处。
将50μL培养基加入反应板的C-空白孔中。
1.4.1接种分泌物标本将无菌拭子采集的标本插入培养瓶中,在靠近液面上方的瓶壁挤压旋转拭子数次,使拭子中的标本渗入,弃拭子。
1.4.2接种尿液标本尿液经2000r·min-1,离心10min,取沉渣0.2mL加入培养瓶中。
将接种标本后的培养基充分混匀,取50μL分别加入反应板除空白孔C-外的各孔中。
将试剂条的每一孔中滴加一滴无菌液体石蜡油后,并盖上盖子,将剩余培养基连同试剂条一起置35 37ħ隔水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24h和48h观察结果。
1.5检验结果判读如培养基与空白孔不变色,判定为阴性;如培养基由黄色变红色并且透明清亮,试剂条上的鉴定孔变红,判定为有Uu和Mh生长。
如果药敏试验低浓度孔和高浓度孔均为黄色,判定为敏感(S);如果低浓度孔变红,高浓度孔为黄色判定为中介(I);如果均变红,判定为耐药(R)。
培养基为混浊红色,考虑细菌污染。
2结果2.1支原体培养结果通过本试验可发现641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培养阳性155例,总阳性率24.2%,与相关文献报道接近[2-3],男性为22例占3.4%,女性为133占20.7%,略低于相关文献报道[4-5],其中单纯Uu阳性122例占检出率的19.0%,占阳性患者的78.7%;单纯Mh阳性15例占检出率的2.3%,占阳性患者的9.7%,Uu合并Mh阳性18例占检出率的2.8%,占阳性患者11.6%。
尿标本总数为249例,31例阳性,占12.4%;无菌拭子标本总数为378例,132例阳性,占34.9%。
2.2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结果Uu单纯感染时,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均达到90%以上,其次是阿奇霉素(86.9%)和罗红霉素(79.5%);Mh单纯感染时,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高均达到90%以上;Uu+Mh感染时,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性较高均达到80%以上;而喹诺酮类药物如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性均较高。
3讨论支原体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常定植于健康人的泌尿生殖道,为机会致病菌,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菌群失调后,益生菌繁殖减弱,支原体繁殖旺盛导致支原体培养阳性。
本实验结果得出,支原体感染以单纯Uu为主,其次为Uu+Mh混合感染,单纯Mh感染最少。
·501·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13Jan;17(1)表1641例支原体培养结果及培养阳性年龄组分布性别例数阳性数(%)<30岁30 40岁41 50岁>50岁男女合计25438764122(3.4)133(20.7)155(24.2)5727794453312155510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及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155例支原体阳性患者中,检出率以40岁以内年龄组最高[6],占83.9%,说明中青年正处于性频繁期,发生感染机率高。
从检出率分析,女性检出率(20.7%)远高于男性检出率(3.4%),可能由于支原体常寄生于人体生殖道黏膜,其特殊的终端结构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其产物可损伤细胞,并进入宿主细胞内,导致感染的发生。
男性检出率低也可能与标本取材关系密切,本实验女性以宫颈分泌物为主,男性以尿液为主,所以为了提高检出率,尽量留取分泌物标本送检。
由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β-内酰胺类、磺胺嘧啶、甲氧苄啶和利福平天然耐受,主要应用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来治疗支原体感染,主要药物包括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
从表2显示出,单纯Uu敏感性在90%以上从高到低依次是四环素类中的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以及大环内酯类中的克拉霉素和交沙霉素,其次是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单纯Mh和Uu+Mh混合感染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是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而喹诺酮类中的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较低而耐药率均较高,一是由于支原体gyrA基因、pareE基因中的点突变,引起耐药性高;二是由于其抗菌谱广等特点,近年来临床用量大、临床医生经验用药、应用不合理,使得喹诺酮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导致了大量耐药株的不断出现,使耐药率逐渐增加,应尽量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
而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对Uu敏感率能达到80%左右,但其对单纯Mh和Uu+Mh混合感染敏感性最低(6.7%),而耐药率在80%左右,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的感染菌株选择性用药。
而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由于胃肠反应较大,医生对抗生素用药习惯不同,可能临床很少用此类药物,使得敏感率高达90%以上。
从表2可以看出,单纯Uu、Uu+Mh、单纯Mh的药敏结果有些差异,但均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高度敏感,因此临床生殖道和泌尿道支原体感染应以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为首选。
只要待检标本中存在产脲酶菌如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7-8]等,支原体培养基不能完全抑制细菌的生长,有可能使支原体培养出现假阳性。
当菌液浓度<104ccu·mL-1时,培养基对细菌抑制明显,不易出现假阳性;而高浓度≥104ccu·mL-1时,培养基抑菌效果不明显,培养液易变混浊而出现假阳性。
当发现培养瓶中液体变红且混浊时,应考虑有细菌污染,需进一步做普通细菌培养,排除污染,提高支原体的检出率。
表2155例支原体药敏结果(例/%)Uu(n=122)S I RMh(n=15)S I RUu+Mh(n=18)S I R强力霉素121/99.201/0.814/93.31/6.7016/88.91/5.61/5.6美满霉素120/98.402/1.615/1000017/94.41/5.60交纱霉素111/91.07/5.74/3.314/93.31/6.7015/83.32/11.11/5.6克拉霉素112/91.82/1.68/6.61/6.72/13.312/80.04/22.2014/77.8罗红霉素97/79.510/8.215/12.31/6.72/13.312/80.03/16.71/5.614/77.8阿奇霉素106/86.99/7.47/5.71/6.71/6.713/86.73/16.7015/83.3氧氟沙星24/19.872/59.026/21.32/13.34/26.79/60.04/22.24/22.210/55.6左旋氧氟沙星36/29.569/56.617/13.91/6.75/33.39/60.04/22.25/27.89/50.0司帕沙星60/49.249/40.211/9.03/20.08/53.34/26.74/22.28/44.46/33.3总之临床不能看到分离出支原体就盲目进行抗生素治疗,因为支原体浓度只有在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对人体有致病作用。
本实验支原体计数<104ccu·mL-1,共21例,其中19例Uu和2例Mh,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决定是否用药治疗;当计数≥104ccu·mL-1时,患者处于感染状态的危险性高,需要抗生素进行治疗。
所以临床医生应正确采集标本,对支原体计数与药物敏感试验相结合进行检测,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以便准确而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避免误用抗生素,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控制支原体感染,尽可能减少耐药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