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
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
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
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篇。
22.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采的关系中,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最早广泛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是语言教学领域。
24.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名”是由“实”决定的。
25.我国哲学家荀子认为“名”和“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6.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
27.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时间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8.“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是“一般的”意思,指研究人类的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29.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语言”,说法正确的是:语言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头语和书面语。
2.“说话”的过程涉及到的相关问题有:社会问题、哲学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物理问题等。
3.口语和书面语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指的是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结构。
4.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两方面创制的专门术语是能指和所指。
5.下列各组语言单位之间存在聚合关系的有:很,非常;辆,部。
6.存在语言符号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有;词、语法、语音、词组。
7.语言系统内部包含的语言单位有: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语篇。
8.“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9.公元前后,印度人、希腊人已经对语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10.中国古代对语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音韵,文字、训诂、虚词等。
11.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语言学新学派有: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
12.出于应用目的,西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在语法学、语音学、语汇学、诗律学、修辞学等方面。
13.乔姆斯基创立的生成语法中和语言学结合的学科有:数学、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1.语汇包括词、语、某个专业范围的词语汇集。
2.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示大量共同的概念是因为语汇具有普遍性。
3.旧词的消失与新词的产生反映了语汇的活跃性。
4、有些词的音和义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这反映了语汇的理据性。
5.汉语语汇中不包括语素。
6.“尚且”属于汉语古语词:“目击”不属于汉语古语词:“瘪三”属于汉语方言词。
7.“花、草、虫、鱼”这组词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汇:“千古、间苗、雷达”属于一般语汇。
8.汉语中特有的而且是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是成语,如来自历史事件的成语“指鹿为马”。
9、外来词“俱乐部”属于音译兼意译。
10.在“邯郸学步、名牌大学、敲竹杠、春运”这几个语言单位中,不属于“语”的是“名牌大学”。
11.“天下乌鸦一般黑”属于谚语中的俗语(俗话)。
12.“雨伞”属于语素:“光”是不定位语素:“天(天地)”属于实义语素。
13.复合词的类型有:陈述式如“口吃”;偏正式如“狂热”;支配式如“丢脸”;补充式如“改善”;并列式“动静”等。
14、“犹豫”属于单纯词:“芒果”是复合词;reader(读者)属于派生词:“者”不是词。
15.在“前景、大衣、带走、香槟”这几个语言单位中,“带走”是词组。
16.复合词“纲要”中,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的模式为并列式。
17.合成词“收割机”中包括的所有词根语素的是收、割、机。
18.汉语中特有的复合同是补充式复合词。
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语言系统结构要素的组成,现代语言学提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观点认为组成语言系统的要素是语音、语义、语法。
2.对语言结构系统的“四分”包括语音、语汇、语义、语法。
3.按照传统的语言学的观点,组成语言结构系统的要素有语音、语汇、语法。
4.下列语言单位属于“英语语汇”的有:(1)book(书)(2)WTO(“世界贸易组织”简称)(3)hang by a hair(危在旦夕)(4)no pains,no gains(种瓜得瓜,种豆得豆)5.“大、守株待兔、敲竹杠、情人眼里出西施”等语言单位都属于“现代汉语浯汇”。
6.“梵阿铃、扑克、逻辑”属于外来词:“香槟酒、卡车”属于音译兼意译词。
7.“说、笑、行、走、赤、橙、黄”属于基本语汇:“沙丁、尼龙、真空、清音”属于一般语汇。
8.关于谚语,说法正确的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的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的寓意;有的反映某种客观现象,但不一定有深刻的道理。
9.专用语汇包括:科技术语、行业语、隐语、阶级习惯语,禁忌语等。
10.成语、歇后语属于汉语特有的固定词组形式:“枕边风、捅马蜂窝、跑龙套”属于惯用语。
11.“词”和“语”的共同特点是:都是语汇单位、形式固定、意义凝固、能独立使用。
12.“元音”一词属于合成词、一般语汇、专用语汇。
13.“了、一、儿、第、初、者、子、化、员”都是定位语素。
14.“电话、走、书、灯、大、民、迹”都是实义语素。
15.“沙发、巧克力、坦克、扑克、玻璃、萝卜、妯娌、杜鹃”都是由一个语素直接构词的。
16.下列单位全是词的是:菜、采、蔡、猜、坐、睡、豆、电。
17.“老虎、老鹰、老鼠”属前缀式派生词:“bandage(绷带)、satisfy(使满意)”属后缀式派生词。
18.重叠词“星星、刚刚”属于“名词性重叠词”。
19.下列词中全是重叠构词的是:爸爸、姐姐、渐渐、常常、干干净净、看看听听。
20.“看戏、唱戏、金笔、跑掉、小碗儿、大声、不去、很大”都是词组。
21.下列全都是由复合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黑板、铁路、人参、下岗、部件、丢脸、梦游、汉语。
22.下列全是由附加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锤子、花儿、黑乎乎、绿化、党性、作者、老鹰、老虎。
23.下列属于英语中的词尾的是:-s(表复数)、-er(表比较)、-ing(进行时)、-ed(过去式)。
一、单项选择题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31.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32.“我认为他的观点不对”这个句子属于复杂结构单句。
33.主从关系复句指前是转折复句:“如果投有你,我就输了”的复句类型是假设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