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间音乐欣赏(word课件)

中国民间音乐欣赏(word课件)

中国民间音乐欣赏
民歌概述
一、民歌的定义与特征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

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加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它的特征是:口头流传、即兴创作、集体加工
民歌是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1)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

民歌的作者和传唱者是劳动人民,他们通过编唱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幸福,同时也以民歌抒发感情,美化生活,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历史。

(2)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的创作是在演唱、流传过程中进行的。

一首民歌经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几代人的传唱加工,日积月累,有的脱胎为新的民歌;有的经历了千锤百炼,变得更美、更完善。

如此不断发展、繁衍,使民歌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3)民歌的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干,易于传唱。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在它的形式中积淀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自然的艺术美。

❖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一)、离不开人民的生活
❖1、人民性如:《小河淌水》《十大姐》
❖2、民歌与历史文化节日
❖3、民族性格
❖二)、传授各种生活、生产以及历史文化知识
❖如:两首《孟姜女》
❖如:《牧歌》
❖如:《小白菜》
二、民歌与歌舞的体裁类别
民歌与歌舞可分别按照体裁类别和地方色彩分类,大体分为:❖号子:劳动号子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历史
一、刘安《淮南子·道应训》中谈到我国古代的《邪许歌》:“今
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二、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有这样的论述:“我们的祖先
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的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艺术特征
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无拖腔,简洁明快。

2、节奏的律动性强:
a 长律;
b 平律;
c 短律;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领、和结合的演唱方式
a交替呼应式
b重迭式
c 综合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三)、作品介绍
北方号子之一《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是1942年前后,延安鲁艺的音乐系师生在晋、陕交界处的黄河岸边采集民间音乐的时候,从一位船工哪里记录下来的。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哎?
❖几十几道弯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杆哎?
❖几十几个那个梢公呦嗬来把船来扳?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哎。

❖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杆哎。

❖九十九个那梢公呦嗬来把船来扳
号子欣赏之二《哈腰挂》
❖《哈腰挂》:这是一首流传在黑龙江的森林号子,所谓“哈腰挂”
就是弯着腰挂钩的意思,在运木头的劳动中,一般是8个人一个组合,因为领唱者开口就唱“哈腰挂”而得名。

❖林区劳动号子
《抬木号子》(领)哈腰挂来!(合)嘿!
呦号嘿呀,嘿!
蹲腿哈腰,嘿!
漏钩挂好,嘿!
挺腰起来,呦嘿!
嘿嘿嘿,嘿!
推位个“把门”嘿!
不要个晃荡,嘿!
往前走哇!嘿!
呦嘿!嘿!
老哥八个,嘿!
抬着个木头,嘿!
上了个跳板,嘿!
呦嘿!嘿!
呦号嘿!嘿!
找准个脚步,嘿!
多加小心,嘿!
前边个拉着,呦嘿!
后边个催着,嘿!
前拉后催,嘿!
这就上来啦。

嘿!
哈腰撂下!嘿!
北方号子欣赏之三——《走绛州》
❖《走绛州》:这是一首山西号子,也被称作《扁担歌》一根扁担软溜软溜溜呀哈哈,
软溜软溜软溜软溜溜呀哈哈,
担上了扁担到绛州。

杨柳青那个花儿红,
兹各兹各察啦啦啦崩,
哎咳哎咳呦呀要到绛州。

南方号子之一《拔根芦柴花》(扬州)
❖这首民歌是在当地的农田劳动中所唱的歌,属于“秧田歌”,这是劳动者自己消除疲劳、自我调节的作用,这首歌是50年代由我国音乐家费克将它记录下来的。

❖叫啊我这么里来,我啊就来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
❖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鸳鸯那个戏水要郎猜.
❖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
❖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啊来栽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来采.
❖洗衣那个哪怕啊黄昏那个后呀,采桑那个哪怕露水湿青苔.
❖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
❖泼辣鱼那个飞又跳,网啊来抬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情郎那个劳动来呀比赛.
❖情姐那个勤劳啊山歌那个唱呀,情郎那个送姐把谜猜.
❖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
南方号子欣赏之二——《川江船夫号子》
❖《川江船夫号子》共有8段,第一、二、三段是平水号子,曲调悠扬、潇洒,随着领唱者的一句“看,前面有一道险滩”号子进入了第四段“见滩号子”,这是即将面对危险之前的警报。


五、六段是“上滩号子”,留下的是齐心协力的吆喝声。

第七段
是拼命号子,这是人类站在生死边缘的呼喊声。

第八段是下滩号子。

高峡出平湖,川江上,以往的暗礁、激流已不复存在,长江三峡已经变成水运的坦途。

川江上流传已久的号子,如今已成为绝响!
它具有指挥、协调劳动的实际功用,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

❖山歌: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劳动中表达内心情感的民歌。

曲调爽朗质朴,节奏自由舒展,演唱形式以独唱或对唱为主。

山歌通常是对唱歌曲,如《小河趟水》、《敖包相会》等。

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

2、节奏、节拍的自由性。

3、即兴性强,随时随感而发。

4、曲式结构最多、最常见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

类别
1、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走西口”;“花儿”
⑴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

⑵山曲: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

山曲又被当地人叫做“酸曲儿”,意思是它主要唱爱情内容。

⑶花儿,又叫做“少年”,多表达爱情,是起源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的少数民族情歌,
2、放牧山歌
3、田秧山歌
❖小调:也称“小曲”,是在乡镇中流行的民歌,多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和风俗活动中。

曲调流利抒情,结构比较整齐,演唱
时常加进表演和伴奏。

艺术特征
1、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式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2、节奏和节拍的规整性。

3、小调的旋律进行多是曲折形态,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
直线进行,它的乐汇变化也较多样。

4、曲式结构最常见的为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类别
1、吟唱调:是儿童在生活和游戏时所唱的民间小调。

如:北京儿歌《水牛儿》摇儿歌:是大人摇哄孩子入睡时所唱的小调。

如:辽宁新金《摇篮曲》2、谣调长工诉苦歌如:《揽工调》
妇女受苦歌如:《小白菜》
情歌
生活歌曲如:《看秧歌》
嬉游歌
3、时调:时调是小调类民歌中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类型。

它有如下特点: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一般群众歌唱,还有职业或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由于流传的时间久,范围广,同一首时调多具有多种歌词内容。

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
三、民歌与歌舞的色彩区
汉族民歌、歌舞音乐的地方色彩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片。

汉族的民歌与歌舞之一
❖一、汉族民歌的南北分界线:就汉族地区的色彩特征而言,南北的分界线是东起苏北、洪泽湖、沿淮河西至伏牛山直到秦岭。

(如图)
❖二、汉族民歌的分布:南方地区的民歌主要包括了江浙、闽粤台、湘鄂和西南地区,民歌分布广,种类比北方民歌更加丰富
和多样。

另外湘鄂一带的民歌具有南北民歌的过度风格。

❖三、民歌中的号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