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道德与法治 学科德育课例 体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 学科德育课例 体例

激活生活体验情思和谐共振——课题《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开篇语)在多年的小学品德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探寻如何基于儿童的生活,建设一个真实自然的、和谐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

家乡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地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学习《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时,根据课标要求,我尝试着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提前几个周的时间,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走进生活,去搜集自己家乡的美景资料,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或上网,或去图书馆,或访问亲戚朋友,或在家长带领下亲自到景点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资料,然后小组合作,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在自己的课堂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整个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美景及家乡人亲密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美景及家乡人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多角度地感受了家乡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升华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明白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正含义。

一、课题版本鲁教版五四学制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的第1课时。

二、确立目标(一)课标分析关于家乡,小学段《课标》中共有两次要求,即低年级“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中高年级“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年级《小学品德与生活》中《我生活的地方》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三年级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对小学低年级有关家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一是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多角度地感受家乡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二是引导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地域与居民、气候与饮食、历史与古迹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三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的、历史的思维视角,能客观地了解家乡,形成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四是将问题意识与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调查了解事物的基本方法。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共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二)课题分析(提示:下面需要按照我们近年来的“规范性要求”重新修改)鲁教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安排了“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及“浓浓乡土情”三个主题,本节课是第二个主题《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的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为背景,在低年级“知道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家乡名人,从“知道”到“加深了解”,从“关心”到“激发热爱之情、唤起自豪感”,螺旋上升,一步步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一是寻找家乡的美景,二是我是小导游。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收集了大量关于家乡——牟平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资料,为学生展示了牟平“山、海、岛、泉、河”富有特色的自然美景,从欣赏精彩手机彩铃《山海岛泉河》导入,引导学生寻找家乡的美景,通过对话、寻找、聆听、观看、制作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认识了解牟平,提升了热爱家乡牟平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通过对二年级《我生活的地方》一单元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一些途径对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没能多角度地感受家乡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尤其是对自然景观的历史典故和现代人文景观的内涵了解还很少;尽管已经具有一定的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但并不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正含义,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不强烈。

根据这种情况,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我认为应该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整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热爱牟平,体验家乡的美,并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展示、表演、解说等活动,进行积极有效地对话交流,思维碰撞,升华赞美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图文说明、、、、、、、、、、、、、、、、、、、、、、、、、、、、、、、、、、、、、、、、、、、(五)课题德育资源(本土)家乡牟平地处美丽富饶的山东半岛东北部的黄海之滨,是烟台市最东端的一个滨海新区。

如何引导三年级的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美景呢?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亲自收集牟平美景资料,从普通的文字介绍到图片资料,从美丽的神话故事到全国著名词作家牟平人曲波作词、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的歌曲《养马岛之恋》,从精美的手机彩铃到牟平的风光片以及中央电视台每天滚动播放的牟平宣传片《蓝色牟平,一见钟情》等,我都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制作成精美的课件,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学习进行有力的补充和总结。

二是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撰写导游解说词,并在课堂上合作展示,这样,大大丰富了课程资源。

(六)课题德育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

2.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合作学习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激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明确要点与准备四、教学流程(对教学流程的撰写要求,请见评选标准)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切入主题首先,教师亲切地介绍,自己曾去过许多地方,但总觉得自己的家乡牟平是最美丽的,并反问学生“你觉得牟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引导学生交流,并进行适当提示、概括,如: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盛产海鲜、名人辈出等。

小结:牟平是一个有着美丽风景和动人传说的地方,牟平很美,又美在哪里呢?切入主题:家乡的美景,并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本单元上一主题“我的家乡在哪里”之后,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看看自己的家乡到底有多美。

“我曾去过许多地方,但总觉得自己的家乡牟平是最美丽的!”一句平常的导语,让老师对家乡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也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接着引导学生交流对家乡的认识,更会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美好印象,激发学生探究家乡美景的学习欲望,引出主题:走进家乡的美景。

第二环节:聆听彩铃,寻找美景首先播放一段特殊的手机彩铃《山海岛泉河》。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都在哪里听到过这个彩铃?彩铃里都介绍了牟平的哪些美景?最后一起小结:彩铃里的“山海岛泉河”,概括出了我们牟平山海相依、岛泉相连的如画美景,接着,就一起走进“山海岛泉河”。

【设计意图】这段精彩的手机彩铃,是由牟平区政府统一制作的,牟平境内移动、联通手机用户必用的彩铃,每位同学只要拨打过手机,都听过这段彩铃,对彩铃的内容也耳详能熟。

彩铃把牟平山海相依、岛泉相连的如画美景概括为“山海岛泉河”五个字,正好为学生课前的探究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方向。

让学生从欣赏彩铃开始,把牟平如画的美景找出来,通过交流理解其基本涵义,为下一环节我当小导游,详细介绍牟平美景打好基础。

第三环节:导游带领,走进美景首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家乡名胜古迹、山水美景资料,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小组长负责组织整理,并撰写导游词。

然后,导游小组进行导游活动。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走到教室前,由小组长牵头介绍、展示本小组收集到的景点资料,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补充。

等所有小组介绍完毕,老师又播放一些美景图片,让同学猜猜这是哪里的景点?最后,让同学说说都去过哪些地方,并结合自己的旅游照片向全班介绍旅游的经历和感受。

介绍完毕,再把照片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小报纸上,制成一张风趣的“风光小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做小导游,着手收集资料,并一起合作整理资料,再共同为大家进行导游介绍,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美景最好不过的途径了。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景点资料,就会对该景点有初步了解;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一起合作学习,整理资料,学生对探究的景点又会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最后,课堂上再通过其他导游小组的介绍,对牟平的整个景观就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第四环节:欣赏美景,升华情感首先,老师播放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并向全世界循环播放的牟平宣传片《蓝色牟平一见钟情》。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如激动、自豪等。

最后总结,通过学习,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多了一份爱和自豪,永远铭记美丽的家乡,好好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中央台每天滚动播放牟平的宣传片《蓝色牟平,一见钟情》,说明牟平已经站在了国际舞台上,向全世界敞开了自己的怀抱,迎接八方客人的光临,孩子们看了这段片子后,一定非常兴奋,非常自豪。

对家乡的喜爱、赞美之情,进而转化为自豪和骄傲,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

最后环节:板书设计五、精彩片段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家乡的美景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积极进行生与生、师与生、生与各种教学资源的思维对话,进行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碰撞,实现了和谐课堂的高效。

下面是本课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思维对话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寻找美景”是了解家乡美景的前提,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找到了美景,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美景,因为学生都喜欢旅游,因此,当课前布置去收集家乡景观资料的时候,他们都很高兴,纷纷行动起来,上网,去图书馆,访问家长,有的甚至让家长带领去景点实地考查,有的还让家长帮忙搜集。

然而,尽管学生的兴致很高,也下了一番力气,但是仅凭个人力量是无法将牟平的景点资料查找完整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引领,将学生分散的思维凝聚起来,通过大家的总结整理,寻找到牟平“山海相依、岛泉相连”的如画美景。

导入新课后,老师又播放了一段特殊的彩铃:山海岛泉河,恭迎天下客,牟平欢迎您。

秦皇牧马地在这里扬名,道教全真派在这里发祥,英雄杨子荣在这里诞生,正在建设的知识港湾、国家海岸、环保特区、生态绿谷,将使牟平成为烟台东部一个亮丽的新城。

师:同学们,听过这段彩铃吗?在哪里听到的呢?生1:我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听到的。

生2:我给老师打电话的时候听到的。

师:哦,原来同学们在给亲人、朋友、老师打电话时都听到了这段彩铃,那你知道彩铃里都说了些什么吗?因为学生们课前都进行了一些调查,收集到了一些景点资料,听完彩铃后,都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1:这段彩铃是说牟平很美丽,欢迎人们来旅游。

师:是呀,“恭迎天下客,牟平欢迎您。

”生2:我知道秦皇牧马地指的是养马岛,因为我查了资料,之所以叫养马岛,是因为秦始皇曾经在这里放过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