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计划总学时:54 实践学时:24
适用专业:种植
制订人:果蔬与花卉教研组
制订时间:2011。

4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本教材主要系统阐述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述、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任务:教材立足“双带培养工程"教学要求,体现“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技能适用为宜”原则,书中安排了大量实训内容.本书可作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适用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产类、生物技术类、生物工程类专业教材,同时可作为其他专业生态与环保选修课选用教材,也可供从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二、课程特色
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环境问题以及农业环境保护。

依据生态与环保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在充分考虑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任务的难易程度、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和教学组织的可操作性前提下,根据认知及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三、知识能力和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模拟生产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学会常见的生态与环保知识,并能结合地的实际情况,会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常见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并有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学会与职工、农户交往,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四、课程内容
第1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
1。

1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1.1。

1 生态学的概念
1。

1.2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1.1.3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1.2 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环境保护的关系
1.2.1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1。

2.2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环境保护在研究目的内容方面的关系
1。

2。

3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环境保护在生实践方面的关系
1.3.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学习方法
1。

3.1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学科的特点
1。

3。

2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学科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学科的学习方法。

难点:层次结构理论。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当今世界存在的五大生态危机。

2、了解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环境保护的关系。

3、掌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学科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建议
结合我国当前存在的一些重大生态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能源等进行讲解。

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一)教学内容
2.1 生态系统
2.1.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组分
2.1.2生态系统的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