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与目的;普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筛检的概念及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熟悉: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筛检的应用原则。

了解: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公式;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大纲精要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常可通过对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的描述,获得有关病因假设的启发。

㈠现况研究1.概念: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

2.目的:⑴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从而发现高危人群及防制的重点疾病,为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

⑵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⑶为评价防制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⑷为疾病的监测或其他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3.种类⑴普查: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1)普查时必备的条件2)普查的目的3)普查的优缺点⑵抽样调查: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调查结果估计出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的调查方法。

1)抽样方法:①单纯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④整群抽样⑤多级抽样2)样本大小取决于①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高低②预期现患率或阳性率的高低3)样品大小的估计公式n= 4s2/d2①计量资料n-样本量s-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d-容许误差②计数资料n= 400*Q/pP-总体率的估计值Q=1-P4.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防止5.(1)常见的偏倚1)选择性偏倚:①选择性偏倚②幸存者偏倚③无应答偏倚2)信息偏倚: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②调查员偏倚③测量偏倚⑵防止偏倚的措施:①抽样遵守随机化原则②提高受检率③选用不易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④培训调查员、开展互相监督和服查工作㈡筛检1、定义:是用快速检验方法主动地自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病人。

2、应用原则⑴所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地患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疾病⑵筛检所用的方法是无害的、简便、易行,可迅速得到准确结果。

⑶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和治疗条件⑷筛检试验充分考虑收益3.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⑵可靠性及其影响筛检结果可靠性的原因⑶联合试验:①串联②并联4.预测值⑴试验阳性预测值=A/A+B?00% ⑵试验阴性预测值=D/C+D?00%㈢生态学研究1.定义:是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2.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结果与事实不相符。

3.生态学研究方法:①生态比较研究,②生态趋势研究。

4.生态研究的应用:①省时,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②可从群体的角度提供病因假设的线索,③可对生态比较研究中获得的病因,通过干预措施前后比较,从而肯定或否定原先的病因假设。

④在疾病检测中常应用生态学研究。

5.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①潜在的混杂因素的控制,②有生态学谬误存在。

三、典型试题分析(1)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答案:[D]【评析】本题考试要点:普查的概念及应用。

普查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普查的时限不应过长,可在1-2天或1-2周内完成,最长不宜超过2-3个月,否则不能称其为现况研究。

故,普查结果应采用时点患病率为宜。

本题正确答案为D。

(2)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A.个案调查B.典型调查C.现况研究D.生态学研究E.爆发调查答案:[C]【评析】本题考试要点:现况研究的目的、用途。

现况研究可用于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从而发现高危人群及防制的重点疾病,为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

即,用于社区诊断,为卫生主管部门找出当前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对象。

所以,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是现况研究。

本题正确答案为C。

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 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 时点患病率E. 期间患病率(2) 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病例调查D.住院病例调查E.个案调查(3)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治愈率E.病死率[A2]型题(4)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

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此结论是A. 正确B. 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C. 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D. 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E. 不正确,因为没有作显著性检验[A3]型题1982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393例进行调查(5)这是A. 普查B. 抽样调查C. 队列调查D. 筛检E. 发病率调查(6)该调查可计算A. 发病率B. 患病率C. 罹患率D. 发病专率E. 存活率[B]型题(7)A.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B. 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C.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D.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E. 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1.抽样调查2.普查3.筛检(二)多项选择题(8)有关筛选试验,以下那些说法不正确:A. 为了发现罕见的疾病B. 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C. 发现疾病后,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D. 发现疾病后,尚无有效诊治手段和措施E. 筛检阳性者就应立即治疗(9)为在某人群中进行肺癌的筛检试验,以下措施那些不适宜采用:A.CTB.磁共振C.活组织病理检查D.胸透E.胸部X光摄影(10)进行现况研究时,下述那些说法正确:A.可计算出发病率B.需要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C.可以发现因果联系D.可以计算出现患率E.可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三)名词解释(11)描述性研究(12)现况研究(13)普查(14)抽样调查(15)系统抽样(16)分层抽样(17)筛检(18)灵敏度(19)特异度(20)试验阳性预测值(21)试验阴性预测值(22)生态学研究(23)串联试验(24)并联试验(四)论述题(25)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26)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27)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征是什么?(28)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那些?如何防止?(29)有一筛检试验,每周可处理1000人,若早期检出此病的患病率为2%,该试验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时,求:一周内可查出多少阳性例数?其中有多少为真阳性?多少为假阳性?五、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D (2 )B (3).B (4)D (5)B (6)B (7) 1B,2A, 3C(二)多项选择题:(8)ADE (9)ABC (10)DE(三)名词解释(11)是根据日常纪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来描述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特征。

(12)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13)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于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14)为揭示疾病的分布规律,可调查某一人群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由此所调查出的结果可以估计出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

(15)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性地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

(16)先将研究对象按主要特征分为几层,然后再在各层中进行随机抽样,这样就保证了各层至少在重要的有关因素方面取得均衡。

(17)是医疗机构和研究人员运用快速检验方法,主动地自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

(18)筛检方法能将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患者的能力。

(19)筛检方法能将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非患者的比例。

(20)是指筛检阳性者中患该病的可能性。

(21)在筛检阴性者中未患该病的可能性。

(22)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即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23)用两种以上筛检试验,只有全部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为阳性,凡有一项结果阴性者即作为阴性。

可提高特异度。

(24)同时进行几项筛检试验,只要有一项结果阳性,就作为阳性。

可提高灵敏度。

(四)论述题(25)相同点:二者都是描述性研究,是对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某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不同点:现况研究是以个体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生态学研究则是以群体作为观察,分析的单位,进行描述。

(26)普查必备的条件:1)有足够人力、物质、设备,用于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

2)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

3)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

普查的目的:1)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2)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3)了解健康水平4)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5)了解某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优点:1)确定调查对象简单,是某人群的全部成员2) 所获数据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对疾病流行因素有一定启示缺点:1) 调查对象多,期限短,漏查难免2) 调查人员多,技术方法熟练程度不一,质量难控制3)对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不宜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点、缺点与普查相反(参照普查)(27)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2)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3)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特点:①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故称横断面调查,②只能求出患病率,不能区分新、旧病例,③调查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只能对病因提出初步线索,④无需对照组。

(28)常见偏倚:1)选择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2)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防止措施:①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②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③选用不宜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④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

(29)已知:∵患病率=2%,被查人总数=1000人, ∴病人总数=1000?%=20=a+c∵灵敏度=95%,∴a= 20?5%=19, c=20-19=1∵特异度=90%,b+d=1000-20=980, ∴d=980?0%=882, b=980-882=98 ∴一周内可查出的阳性例数=a+b=19+98=117其中,真阳性数=a=19假阳性数=b=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