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组题:翟福利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汤之问棘也是已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此小大之辩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引.壶觞以自酌控蛮荆而引.瓯越B.请息.交以绝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D.门虽.设而常关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生物..,高朋满座..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逢迎C.问征夫..不许..以前路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访风景于崇阿A.遂见用于小邑B.农人告余以春及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乐.琴书以消忧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目.吴会于云间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6.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但以刘日薄西山③谨拜表以闻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⑤以八千岁为春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⑧耕植不足以自给⑨诸侯以惠爱为德⑩倚南窗以寄傲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B. 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D. 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7.下列各种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B.“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C.《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D.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之境,则应“无所待”,这反映了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既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反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B.这里的山光水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晚霞渐起,山气氤氲,归鸟阵阵,我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C.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
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D.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
成功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窈窕..世无双..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云有第三郎,窈窕B.访风景于崇阿.此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诏书特.下,拜臣郎中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所含修辞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1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
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
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
”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
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 注①大父:祖父。
②搏髀:拍着大腿。
③毂:车轮,此指车。
④阃:国门。
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善:善于B.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制:裁决C.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飨:犒劳D.求贤良,举.冯唐举:举荐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3分)()①上怒,起入禁中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⑤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⑥复以为云中守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
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
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
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帝求贤时,他已老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18分)滕王阁风景高昌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②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
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
③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
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④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
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
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
水远山长,刚柔相济。
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
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
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⑤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
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
波光粼粼,美丽潇洒。
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
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
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
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⑥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⑦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
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
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
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
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⑧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
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
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
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
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
因为这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
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
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
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
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
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
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
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
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