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摘要:初中是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听与说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只有听得正确,才能读得流畅,说得流利。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能体现言语的交际功能。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有语调、节奏、重音等手段,交际双方能更好地交流思想。
学习语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同活生生的人进行交际,而听力水平的高低与听的方法和熟练程度直接有关。
关键词:英语听力能力
听是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听觉领悟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接受信息、识别、判断和理解声音信号等几个层次的心理活动。
人们接受信息后,通过大脑来识别和理解每个声音信号的意义,然后作出适当的反馈。
反馈的快慢、判断的正确与否,同一个人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及个人的知识、经验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听者往往难以甚至无法控制所听材料的语速、言语的清晰度以及说话者的表达特点,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说话人的意思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学习任务。
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与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学家认为,说的能力与听的能力密切相关,人们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清。
初中是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听与说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要真正掌握
一门外语,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只有听得正确,才能读得流畅,说得流利。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能体现言语的交际功能。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有语调、节奏、重音等手段,交际双方能更好地交流思想。
学习语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同活生生的人进行交际,而听力水平的高低与听的方法和熟练程度直接有关。
常用的听力方法是:预期、猜测、抓住要点和连贯记忆等。
1、预期:预期是对将要听的材料作出判断,是听者理解并掌握将要听的材料的首要条件。
预期可帮助听者积极地想像、推理和判断,并主动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助于听者理解所听的内容。
2、猜测:猜测就是对听过而又一时不理解的语言信号进行合理的推理。
学生要善于运用自己所获的信息进行快速判断和猜测。
3、听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尽力地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很关键的。
因此,听者应时刻想着这个问题,”what does it mainly talk about? “边听边寻找答案。
如听一篇小故事,就要听明白主人公是谁,主要有哪些情节;若听新闻报道,只要了解事件的时间、地点及主要过程就行了。
多数初学者都有这样的心理:力求把每个词、每一句话都听懂。
结果怎么样呢?由于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词句上,获得的是零零碎碎的信息,听完后不知道自己听的是什么内容,抓不住中心思想。
战胜这种心理的唯一办法是尽力发现材料的内在联系,找出其主干,这是决定一个人的听力水平能否尽快提高的关键所在。
因此,听音时既要使大脑不断吸收、判断和储存信息,又要使听的过程不致中断,
既要注意用心记又要集中精力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抓住要点。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怎样进行听的能力的训练。
一、听听看看
(一)选择练习,通过辨音、辨别句子逻辑重音和辨别语调等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
(二)配合练习
1.听句子,判断异同。
通过问答法可将学生”听、说、读”训练有机结合一体。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句子,然后不按顺序一一读出,要求学生能写出教师所读句子的顺序。
(三) 情景训练
两人一组,学生a手拿几张卡片(实物更好),上面写有各种食物、水果、文具等的名称。
假如学生b是顾客,a与b作如下对话:a:what do you want?
b:i’d like to have some meat,sugar,and a bar of chocolate,please.
a:(选出正确的卡片)here you are.
b:thank you.通过这个语言场景练习。
学生在听和说上都能得到训练。
二、听、说并进,反复练习
“听、说”包括两层意思,听为了理解,说为了表达。
按照唯物
辩证原理,听和说是对立的统一,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和提高。
听的能力增强了,为流利而准确地表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说的能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练习听力时,也要多讲多说,反复实践。
三、听写
听写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学生在写之前必须听懂这个句子,还必须会拼写句子中的每个单词。
在初级阶段,应该鼓励学生在听写之前先复述听到的句子,然后再把句子写下来。
这种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听片断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短暂记忆的能力。
以上介绍的听力训练的项目是有限的,但具有创造性的教师一旦熟悉了这些项目,便会扩展出更多的适合于学生听力训练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更符合实际的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多听习惯,鼓励学生在家多看教育台的英语讲座,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