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外主要社会指标体系简介
❖ 一、总体性社会指标体系 ❖ (一)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提出的社会指标体系 ❖ 该所提出的社会指标体系共包括lO个方面的内容:
(1)人口;(2)学习和教育服务;(3)有收益的经济活 动和非经济活动;(4)收入、分配、积累和消费;(5) 卫生、保健服务和营养;(6)住宅及居住环境;(7)家 庭构成、家庭住户;(8)闲暇和文化;(9)社会保障和 福利服务;(10)公共秩序和安全。
❖ 弱点:重点不突出。
2、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 具体做法:从一个总的或一系列的社会目标 出发,逐级发展子目标,最终确定各项社会 指标。
❖ 具有明显的内在逻辑一致性。所有的指标都 与一个总的或某个社会目标相联系,指标体 系具有比较明确的价值取向。
❖ 一般采用“目的树”的分析方法。
3、以某种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 (4)教育:按年龄、性别分类的有文化人数百分比,不同教育级别 在校女生百分比,各级教育女教师百分比,中学教师与学生比例, 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小学教育的辍学和留级情况,教育 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每人每年平均教育经费,某些类 型的学校每个学生的平均费用,每千人口中有文化的人的比例, 大中学校人学人数中女生比例,大学教育中女生入学趋势。
❖ (1)人口: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百分比,人口性别比例,婴儿死 亡率,受计划生育方法有效保护的夫妻百分比。
❖ (2)保健和营养:婴儿成活率,每10万人口医院床位,每10万人口 医生数,每人每年保健开支,每人每日平均吸收热量和蛋白质。
❖ (3)住房:按房屋结构分类的住房百分比,无饮用水、供水不足和 供水充足的村庄百分比,按饮用水源(城乡)计算的住户百分比。
❖ (六)德国社会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分类
❖ 德国的社会指标体系分为10个目标领域和56 个目标量纲及众多的具体指标。10个目标领 域分别是:人口、社会的地位和变动、就业 和工作条件、收人和收人分配、消费、交通、 住宅、健康、教育和公众参与。
❖ (七)印度社会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分类 ❖ 1982年,《印度的社会情报:趋向与结构》,共包括7个部分的内容:
第三章 社会指标体系
本章基本内容
➢ 1、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 ➢ 2、社会指标体系的设计 ➢ 3、几种典型社会指标体系介绍 ➢ 4、我国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
第一节 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
一、社会指标体系的涵义
❖ 社会指标体系是一系列 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的组合。
二、社会指标体系的层次
三、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范围
地域范围、部门范围、时间范围
三、社会指标体系的设置方式
❖ 社会指标体系建立的三种基本方式: ❖ 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 ❖ 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 以某种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1、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
❖ 通常是政府利用社会公共机构的相应分类而 建立起来的。
❖ 优点:包括范围广、分类细,比较系统、全 面,易于管理和获得信息资料,信度和效度 较好,因此,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 。
(四)日本社会指标体系的内容和分类
❖ 日本的“国民生活指标”内容为: ❖ 第一部分:生活领域。包括健康、环境与安全,经
济安定,家庭生活,劳动与工作、学校生活,地区 与社会活动,学习与文化活动。 ❖ 第二部分:关心领域。包括国际化与生活,信息化 与生活,高龄化与生活,城市化与生活,国民生活 的差距,家庭与社会病理。 ❖ 第三部分:主观意识。这部分指标内容来自于民意 测验或舆论调查,目的在于从人们的主观意识和心 理方面来了解国民的生活意识和需求。
容、范围、目的以及选择单项社会指标的 原则和方法。 ❖ 2.选择、确立单项社会指标
❖ 3.确定社会指标体系的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有多种途径,每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使用方法都不一样,各有其优缺点,需要我们分清 情况区别对待。
❖ 4.确定社会指标的处理方法 ❖ 5.确定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
任何一个指标体系都是针对某一个固定范围而言 的,因此,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给出它的使用范围。
社会问题 ❖ 3、进行国际间、地区间、部门间社会发展
水平的比较 ❖ 4、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社会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社会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1、目的性 ❖ 2、科学性 ❖ 3、联系性 ❖ 4、统一性 ❖ 5、可比性 ❖ 6、可行性
二、社会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
❖ 1.设计社会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 总体框架包括社会指标体系所应有的内
❖ (五)英国社会指标体系的内容和分类
❖ 1970年,英国第一本《社会趋势》问世,以 后每年定期出版一册。
❖ 《社会趋势》中的社会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 个领域:(1)人口;(2)交通运输通讯与环境; (3)资源与支出;(4)就业;(5)闲暇;(6)收入 与福利;(7)卫生保健与公共安全;(8)教育; (9)住房;(10)法律实施。
❖ 一些研究人员和学者根据他们所提出的理 论和假设,将社会现象编制成指标体系, 并用他们的理论来说明这些指标。
❖ 社会学研究建立的比较简单的社会指标体 系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
四、社会指标体系的评价原则
❖ 1.选择指标要有代表性 ❖ 2.确定合理权重 ❖ 3.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 ❖ 4.数据要准确 ❖ 5.选择科学的分析方法
❖ (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社会指标体系
❖ (三)美国的社会指标体系
❖ 这套指标体系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总共包括11 大类:人口和家庭、健康和营养、住房和环 境、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教育和训练、工 作、社会保险和福利、收入和生产、参与社 会活动、文化、闲暇和时间的利用。有61个 二级指标和众多的三级指标。
❖ 总的来说,是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具体来说,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 筑领域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及其数量表现。
❖ 反映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描述人们社 会生活经济条件的经济指标,如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应包括在社会 指标体系的研究范围之内。
四、建立社会指标体系的作用
❖ 1、评价经济和社会是否协调发展 ❖ 2、监测和揭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