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上海至南京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改良土试验段施工方案编制:校核:批准:XX铁路工程站前Ⅲ标项目部二〇〇八年九月改良土试验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招标图纸及投标文件2.现场调查资料3.设计施工图4.《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和《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5.国家、铁道部、上海铁路局有关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等6.《新建时速200km铁路改良土路基施工技术》二.工程概况路基试验段位于DK81+340~DK81+470段,全长130m,其中DK81+340-+420位于旱地,基床填土高度小于3m,采用厂拌法施工。
DK81+420-+470位于旱地,基床填土高度大于3m,采用路拌法施工。
填方高度大于3m路段,DK81+457-+470边坡3m范围内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层间距0.5m。
此段最大高差0.5m,位于纵坡0.4%直线段上。
本段路基基床底以下路堤填高具体如下:三.施工准备1、人员准备针对改良土试验段成立以工区副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人员已全部到位,并对试验段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安全、质量的专题培训。
所有特殊工种人员一律持证上岗。
表3-1 试验段施工人员分工2、机械准备3、测量、试验设备准备4、技术准备4.1试验室内(含灰率按设计要求5%掺灰)配合比已完成,最大干密度ρd =1.79g/cm3,最佳含水率wo=16%。
4.2、原地基处理各项指标已检测(详见基底处理说明),经现场试验检测原基底碾压最佳含水率12.7%。
4.3、各整里程处的原地面标高已测量(用于计算松铺系数)。
4.4、改良土拌和站已标定,经监理验收完成。
5.物资准备5.1、试验段的各种原材料已进场,并进行了各项检测。
土样试验:土样经现场取样检测,土液限WL=37(%)(h=17mm),塑限Wp=21.4(%)(h=12mm),塑性指数Ip=WL-Wp=15.6,土工程分类:低液限粉质黏土,为C组填料,需化学改良。
掺合料:石灰已检测,(CaO+MgO)含量(%)为77.2。
(1) 掺入石灰时,石灰选用消解石灰,其各项指标达到合格标准。
施工前指派试验人员对石灰厂的石灰进行取样试验,检测有效钙、镁含量,评定其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石灰不能进场,其技术指标应达到国标3级以上。
熟石灰必须过10mm的细筛,石灰运至现场时必须采取防尘、防泥土混杂。
(2)用石灰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8%,有机质含量应小于l0%。
(3)堆放材料的场地整平、压实,并做好临时排水。
改良料采取防风、防潮、防雨措施分类堆放。
必要时可砌筑隔料墙。
原材料到位后,需检查其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测鉴定报告,并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土工格栅:经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
材料计划表五、施工验证目的及工艺参数的确定说明1、验证目的通过铺筑改良土试验段,确定以下主要项目及指标,以利于指导下步改良土全面施工:①、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含灰率、含水量;②、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③、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④、确定拌和机的行走速度、拌和遍数等操作工艺;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⑤、压实机械的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确定碾压顺序、速度、遍数等;⑥、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配合;⑦、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⑧、确定横向施工缝的处理方法;⑨、每个工作日施工长度。
2、参数初步确定试验段的松铺系数暂定为1.25,压实厚度分别按两种不同层厚即30cm和25cm,松铺厚度38cm和31cm进行施工,摊铺完毕后及时测定各整里程处的松铺厚度;拌和站产量按300t/h,拌和时间不少于45S;最佳含水率按16%±2%,掺灰量按5%(预掺2%);路拌拌和遍数按6遍施工;碾压遍数按5遍控制,压路机行驶速度按1.5-2.5Km/h 控制。
施工过程中做好数据记录。
从中选出最佳机械配臵及最优各项施工参数以指导后续大面积路基改良土施工。
松铺系数测定表表5-1压实度与碾压遍数记录表表5-2六、施工进度及施工时间安排具体计划:原地基处理检测已完成,改良土配合比室内试验已完成,改良土拌和站已通过标定验收。
本试验段计划在2008年9月11日施工,当日完成一层灰土填筑,2008年9月18日完成第一层改良土试验段总结报告。
七、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基底处理:对地基表层50cm的种植土进行挖除,并做好横向4%的排水坡,两侧做好排水沟,确保基底不被雨水浸泡。
对所施工管段内的路基基底进行相关检测如下:路基高度小于等于3米时,检测其基底的比贯入阻力Ps>1.5MPa或承载力σ>180Kpa;路基高度大于3米时,其路基基底比贯入阻力Ps>1.2MPa或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90未达上述标准时,对路基地基进行适当深度改良,以0.5米深左右土质改良,使其达到基底处理的质量标准后,并经监理工程师见证合格后,再进行路基基床层改良土的试验段施工。
(一)路拌法施工工艺施工里程:DK81+420-+470,施工长度50m,路拌法土改良拌合施工,从取土场把准备改良的土先预掺2%的灰,自卸车运输、摊铺在施工现场路基上,然后在路基上直接用路拌机进行拌合施工。
1、取土场检验合格,清表工作完成的基础上用挖掘机进行取土,先预掺2%的石灰,用挖掘机预拌3遍,每拌作业1遍在取样点取样5组,分别检测预拌作业经过不同预拌作业遍数后,土样中粒径>15mm的土颗粒含量,共测得3*5=15个土样粒径>15mm 的土颗粒含量,土样经检测合格后自卸车装运至施工路基段。
2、装载机、推土机、人工配合摊铺,采用10*10m方格进行上土,每个方格上土38m3,经计算每车拉土3m3(取土场采用220挖机取土,每斗1m3,共取4斗),每个方格卸土12.5车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8cm,摊铺均匀。
摊铺作业沿纵向顺序进行,同时用推土机进行初平。
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在路基两边坡外,每隔10m竖一竹杆,并根据既定的松铺厚度在杆上用红布条作好记号,推土机摊铺时按竹杆上红布条记号控制厚度。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土后,先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
做到填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
无显著的局部凸凹。
平整面再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保证压路机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的接触地面进行碾压,达到碾压效果。
在摊铺的同时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压到路肩时不致发生滑坡。
3、摊铺作业完成后,由试验人员负责对摊铺层进行含水率检测,检验含水率是否符合最佳范围要求(16±2%),不符合时必须进行调整,含水率过大时,调整方法翻挖→晾晒→摊铺→检测;含水率小时应进行补水作业,调整方法翻挖→补水→摊铺→检测,直到含水率符合要求的控制范围为止。
4、含水率符合控制范围要求后,立即用压路机进行快速静压并用平地机进行精确整平,有明显坑洼时人工进行填补。
确保静压整平质量,为准确计量布灰奠定基础。
5、测试静压、精平后路基土的干密度,计算石灰掺入量,本工序对土体改良的技术及经济效果起决定性作用,一定要测试准确、精确计算。
6、精确整平后进行布灰网格划分、计量布灰、布灰报验三项工作。
用白灰按每10米*10米划分网格,划分时使网格边长一致,面积相等,做到网格面积按比例精确掺计算灰量(每个方格1.9T,挖机1.7斗),用自卸车运至现场,试验人员及时检测含水率,掺石灰的总量符合最佳掺灰比的计算结果,用各点布灰的厚度控制掺灰均匀性。
布灰工序经监理检查合格后进行路拌施工作业。
7、布灰经监理检查合格后,用全液压稳定土拌合机进行拌合,路拌机随拌和遍数增加拌和深度逐渐增大,拌和1-2遍后进行检测含灰率和颗粒度,含灰率不合格时,用旋耕机翻土→平地机进行整平→重新计量布灰→重新拌合直到含灰量合格为止;颗粒度不合格时重新进行拌合→检测,直到改良土颗粒度符合要求为止,经监理抽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二)厂拌法施工工艺施工里程:DK81+340-+420,施工长度80m,在线路DK79+708~800右侧距线路中心200m处设臵1座500型灰土拌合站(级配碎石搅拌站和灰土站共用)。
距离大里程2.7Km,距离小里程4.4Km,取土场紧邻拌和站,整体地势较高,实测平均标高约24.5m,占地面积25500㎡,取土深度5m,可用土源12.7万方。
1、原材料检测1.1、土料含水率含水率是影响路基填料能否达到良好压实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改良土混合料在运卸、摊铺、初平、静压、精平、掺灰、拌合、集堆、运输等整个改良拌合工艺全工程中,随着土中水量的不断蒸发,其含水率会逐渐降低。
在实施改良土拌和工艺时,预先考虑土料中含水率降低的动态变化过程,保证改良土在碾压前的含水率比最佳含水率高出2%,即含水率=18%。
1.2改良土的颗粒粒径厂拌法土改良拌和工艺生产的改良土用于填筑路基基床的底层,对土颗粒粒径的控制标准,厂拌后的改良土颗粒粒径<10mm。
2、碎土作业碎土作业采用的是挖掘机碎土,生产效率受土的含水率影响,为了达到经济合理的碎土效率,对含水量偏高的土采用预掺2%灰方法处理,预掺灰作业阶段的预掺灰率按2%预掺,以降低其含水率。
并要严格控制土块粒径,在进料斗上加装孔径边长150×150mm的方孔筛,对于未能通过筛孔的部分采用人工破碎。
3、改良土拌和厂拌法土改良和工艺关键路线上的整个工艺流程可划分为两大作业阶段:一是预掺灰、预拌作业阶段;二是厂拌作业阶段,均集中在取土场和拌和厂进行。
3.1预拌灰、预拌作业阶段第一阶段土和熟石灰含水率检测与土干密度检测、计算施工掺灰比、平整取土场预拌作业基面、划分布灰网格、第一次计量布灰、第一次布灰报验、挖掘机预拌、拌和土的外观检查等8道作业工序组成(具体详见路拌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2、厂拌作业阶段是厂拌法土改良拌合工艺的主体阶段。
它包括碎土,预拌后的土料运输,拌合站自动掺灰改良拌和,改良土的颗粒粒径以及含灰率和含水率检测,改良土成品出厂等5道工序。
4、施工作业方法4.1厂拌作业厂拌作业采用WDB500型稳定土拌合设备,该设备由骨料供给计量系统、粉料供给计量系统、供水系统、搅拌装臵、储料装臵、控制系统六部分组成。
其中,搅拌装臵的作业方式为连续强制式搅拌,可将粒径60mm以内的各种稳定材料充分混合。
此设备既能用土的改良拌和。
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改良土施工工艺流程图预拌后的土料运输采用装载机运至冷料仓内,拌合站自动掺灰按试验数据进行改良拌和,试验室人员随时对每盘改良土的颗粒粒径以及含灰率和含水率检测,拌和时间按45S控制。
改良土成品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装车出厂。
拌和机向运输车放料时,保证车厢离放料斗的高度,汽车前后移动,至少做到三次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