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特色(完整版)
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语言特色(完整版)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出了洞庭湖波涛浩瀚
16
例:
二炼形容词
①热闹 ②红杏在枝头绽放,开得 那么灿烂,那么热闹 ③用了通感 手法 ④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 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 蓬勃的生机。 孤,孤独。一片孤独的城池处于 万仞高山之间。写尽环境之孤寂, 人心之孤苦。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6.本诗的“诗眼”是什么?(06江西)
5
炼字设题形式:
1、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2、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 个更好,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诗中(某一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 作简要分析 5、某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6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或写出来对象的特点、心理(意象的特征) 明确 第四步: 作用
或渲染了氛围(意境的特征)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感)
7
炼字篇
•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古典诗词炼字鉴赏
1
•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2
轻风
细柳
淡月
——俗
梅花
轻风摇细柳 轻风舞细柳
淡月映梅花 淡月隐梅花 ——非上品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绝
3
一字之师是什么样的老师?
11
答:① “诗眼”分别是“咽”、“冷”。 ②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 阴冷。(作具体解释) ③ “咽”、“冷”两字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 (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清冷的 景象(意境)。
12
•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 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就 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 哪一类的词语?
18
对于月亮,我有许多想象。我觉得太 阳是咸的,月亮是甜的;太阳是硬的, 月亮是软的;太阳像是悲壮的军乐,月 亮像是缠绵的情曲;太阳是压在我们头 上,叫我们下沉,下沉;月亮是浮在我 们心上,带我们上升,上升„„
19
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 “红”、“绿”用作 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蕉叶转绿的动态, 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道出了感叹时 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了对时光 流逝的惋惜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王之涣
这里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 笛人之心。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 的内心痛苦。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20
三炼副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答:①忽,忽然,不经意,漫不经心②前两句写 少妇不知发愁,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 上翠楼,去赏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 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 丈夫,不禁伤感。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 由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 之处。
26
五炼数量词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
27
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 城西楼晚眺》许浑) 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 中有夸张,增添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 染力。
注意:联系全诗
21
四炼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22
四、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 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 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 更加生动形象。 ⅰ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者起强调作用。
关于“诗眼” (题型:某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
要分析)
①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 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 口。 ②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③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 第五字。 ④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 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 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回望(步骤一)。 • ②离人已经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 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步骤二)。 • 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离人间真挚情谊和离别的不舍与酸楚(步骤 三)。
9
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3
一炼动词
14
动词艺术效果: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
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 鲜明。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动词、拟人、双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15
分析归纳: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 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 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炼字命题方式一:
提问方式: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08全国卷一)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的“孤”字的妙处。
3.联系全诗,赏析“雪” “朱”的表达效果。
4. “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5这首诗第二句中得“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 述理由 。(06福建)
24
• ⅲ表颜色的词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 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
25
(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07天津) 答: ① “葱葱” ,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靡 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 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
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17
修辞简介之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 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 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 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 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 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 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 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过 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 了一首诗,你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 “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点, 你写的是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 就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数枝就是开 了一片,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 里,昨夜一枝开,这就显得这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 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 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 所以叫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 【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 4 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
34
3、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 全篇
•
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 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 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 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就陡然变 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 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 的艺术魅力。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3
• ⅱ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 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 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 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 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 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 析。
32
具体阐释如下: 1、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类 词一般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其中的“空”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 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 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 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