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的浅论
摘要:高中写作教学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与深思,随着日益出现在高考作文中的空洞、模式化、材料简单堆积、逻辑混乱等许多匪夷所思。
紧扣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目标的规范及结合高考写作评分标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内容重在阐述高中写作教学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强调从文章的主题、思维与创新、材料的选择、文体意识、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写作提出要求,注重分主题、分阶段训练和综合训练,使写作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有章可循。
关键词:高中写作教学内容体系
初中升入高中后,对学生的写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经过三年的写作实践,很多学生写作水平却没有显著提高,最终教师和学生都陷入了迷茫。
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造成的。
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整体作文面貌有全新改观,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主题意识,让主题对于全篇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主题(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是统帅文章的纲。
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可见主题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经常在主题方面出现问题。
有的同学一篇文章洋洋洒洒下来,不知道在说什么,即无主
题;有的同学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不符合生活规律,片面、消极,即主题不正确;有的同学文章主题不够明朗,含糊其辞,即主题不鲜明;有的同学文章主题有多个主题,即主题不集中;有的同学文章主题平庸,即主题不够新颖;有的同学文章主题不能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即主题不够深刻。
高考作文的主题一般要应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新颖、深刻。
文章的主题是制约高考作文等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主题的专题练习,分别从主题的正确、鲜明、集中、新颖、深刻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写作的主题意识,让主题对于整篇文章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让文章主题释放出理性的光芒。
二、注重系统的思维训练,勇于创新。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理性认识的过程。
写作是一项思维性很强的活动。
从材料搜集、主题提炼、内容和结构安排、到语言运用都离不开思维。
作文训练的价值之一在于它的思维训练。
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深刻性也是成就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的三个基本思维要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来自于思维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思维空白、思维单一、思维混乱和条理不清。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写作教学中没有注重系统的思维训练。
从而使写作这一思维性很强的科学,脱离了
思维的规律。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发散性思维过程中,发掘潜能,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显得特别重要。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的训练。
三、强化材料意识,写丰满厚重的文章。
如果说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篇章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
文章是否丰满,厚重完全取决于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部分对材料的运用也有明确要求,即材料要“合理”、“丰富”、“新鲜”。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高度重视材料的积累,重视材料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常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好的写作素材。
料积累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广,如社会热点、名人轶事、经史子集、名言警句等等,涵盖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学生积累了材料,不等于就掌握了材料,会运用材料,如果要在写作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材料,还应该还对所积累的材料有个内化的过程。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同时内化,在写作实践中内化,把积累的材料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合理地运用丰富、新鲜材料,写出丰满厚重的文章,这是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通过点滴积累和有效思考而逐渐锻炼而
形成的一种能力。
四、注重文体意识,强化篇章结构。
高考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文体不明的现象。
为此,在日常的写作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文体意识,避免写成一篇四不像的文章。
高中阶段,我们写作教学的侧重点主要应是记叙文和议论文。
写记叙文重在训练情感的抒发过程,重在寓情于事,寓情于景的描写中。
写议论文重在训练观点的论证过程,有真情实感,有理有据,重在对事物层层剖析以证明观点。
文章结构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考察内容之一,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晰关系着文章的成败。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文章结构的知识,懂得各种文体安排结构的一般规律。
如:记叙类文章。
常以事件发生的开端、经过、结果为经线来安排结构,当然其中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等方法;记游的文章常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
此外,要注意安排好文章的线索。
议论类文章。
如果说,议论文的主题是它的灵魂,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是它的血肉,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那么结构就是它的框架,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
合理安排议论文的结构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之一。
在指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结构时,要考虑到论点的阐述和论据的安排,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据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形成合乎逻辑的写作思路,产生合理的议论文结构。
五、强化作文语言表达。
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有明确要求。
首先,语言要通顺,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语言要有文采。
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
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
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当前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描写语言的平淡;说理语言的空洞;记叙语言的苍白。
要解决这些问题,仿写是较为理想的办法,当然这也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和规律。
提升语言层次的方法很多,如:运用积极修辞。
在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对比、类比等修辞;在记叙文中,注重细节描写;注重炼字效果;学会引用;句式的灵活多变等。
通过阶段专题训练,使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这样便基本达到了强化作文语言表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