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九年级《三角函数》知识点、经典例题

最新九年级《三角函数》知识点、经典例题

九年级《三角函数》知识点、例题、中考真题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22c b a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定 义表达式取值范围关 系正弦 斜边的对边A A ∠=sin c aA =sin 1sin 0<<A (∠A 为锐角)B A cos sin =B A sin cos =1cos sin 22=+A A余弦 斜边的邻边A A ∠=cos c bA =cos 1cos 0<<A (∠A 为锐角) 正切 的邻边的对边A tan ∠∠=A A b aA =tan 0tan >A(∠A 为锐角)B A cot tan = B A tan cot =AA cot 1tan =(倒数) 1cot tan =⋅A A余切 的对边的邻边A A A ∠∠=cot a bA =cot 0cot >A(∠A 为锐角)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三角函数 0° 30°45°60°90° αsin 0 21 22 23 1 αcos1 23 2221 0 αtan 0 33 1 3 - αcot-3133 0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90cot(tan A A -︒=)90tan(cot A A -︒= B A cot tan = B A tan cot =)90cos(sin A A -︒=)90sin(cos A A -︒=BA cos sin =BA sin cos =A90B 90∠-︒=∠︒=∠+∠得由B A对边邻边斜边 ACBba cA90B 90∠-︒=∠︒=∠+∠得由B A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8、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9、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仰角铅垂线水平线视线视线俯角(2)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hi l=。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i lα==。

10、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11、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 , 南偏东45°(东南方向), 南偏西60°(西南方向), 北偏西60°(西北方向)。

12、解斜三角形所根据的定理 (在△ABC 中)① 正弦定理:SinCcSinB b SinA a ===2R. (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② 余弦定理: c 2=a 2+b 2-2abCosC ; b 2=c 2+a 2-2ca CosB ; a 2=c 2+b 2-2cbCosA. ③ 互补的两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Sin(180-A)= sinA , Cos(180-A)= - cosA , tan(180-A)=-cotA , cotA(180-A)=-tanA. ④ S △ABC =21absinC=21bcsinA=21casinB.:i h l =hlα三角函数中考试题分类例题解说一、三角函数的定义 例1:(滨州市) 如图1,梯子(长度不变)跟地面所成的锐角为A ,关于A ∠的三角函数值与梯子的倾斜程度之间,叙述正确的是( ) A .sin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B .cos 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C .tan 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D .陡缓程度与A ∠的函数值无关 分析:由锐角的正切、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可知:锐角的正切、正弦值越大,梯子越陡,余弦值越小,梯子越陡。

因此选A 。

二、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例4:(辽宁省十二市) 计算:242(2cos 45sin 60)4︒-︒+ 解:23262(2)224=⨯-+原式66222=-+ 2=点评: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求线段的长度例5:(云南省) 已知:如图3,在△ABC 中,∠B = 45°,∠C = 60°,AB = 6。

求BC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分析: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加以研究。

如图4,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

在Rt △ABD 中,∠B =45°,则AD = BD 。

不妨设AD = x ,又AB = 6,所以有x 2+ x 2= 62,解得x =32,即AD = BD =32。

在Rt △ACD 中,由∠ACD = 60°得∠CAD = 30°而tan30°=CD AD ,即32CD3=3,解得CD =6。

因此BC = BD + DC =32+6。

下面也是2007年关于锐角三角函数的中考题,请自己完成。

1、(江西省) 如图5,在Rt ABC △中,90C ∠=°,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若2b a =,则tan A = .2、(大连市)在△ABC 中,∠C =90°,AB =10cm ,sinA =54,则BC 的长为___cm 。

3、(丽水市) 如图6,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到墙的距离AC =3米,3cos 4BAC ∠=,则梯子AB 的长度为 米。

4、(天津市) 45cos 45sin +的值等于( )图1图3图4ACBcb a图5ABCA.2B.213+ C.3D. 15、(连云港市)计算:02122sin 45--+6、(岳阳市)计算:10)21()13(---+|2-3|+sin 245° 7、(眉山市) 计算: 2sin450+cos300·tan600—2)3(-8、(中山市) 如图7,Rt △ABC 的斜边AB =5,cosA =53。

(1)用尺规作图作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l(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2)若直线l 与AB 、AC 分别相交于D 、E 两点,求DE 的长。

答案:1、12。

2、8。

3、4。

4、A 。

5、2。

6、 12。

7、- 12。

8、2。

图7AC B一、选择题1.(2009·漳州中考)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 α的值是( )A .35B .43 C .34 D .452.(2008·威海中考)在△ABC 中,∠C =90°,tan A =13,则sin B =( )A .1010 B .23C .34D .310103.(2009·湖州中考)如图,在Rt ABC △中,ACB ∠=Rt ∠,1BC =,2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3sin 2A =B .1tan 2A = C .3cos 2B = D .tan 3B =3 题 4题 5题4.(2008·温州中考)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已知2CD =,3AC =,则sin B 的值是( )A .23B .32C .34D .435(2007·泰安中考)如图,在ABC △中,90ACB ∠=,CD AB ⊥于D ,若23AC =,32AB =,则tan BCD ∠的值为( )(A )2 (B )22(C )63(D )33二、填空题6.(2009·梧州中考)在△ABC 中,∠C =90°, BC =6 cm ,53sin =A ,则AB 的长是 cm . 7.(2009·孝感中考)如图,角α的顶点为O ,它的一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另一边OA 上有一点P (3,4),则 sin α= . ACBD7题 8题8.(2009·庆阳中考)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DE ⊥AB ,3sin 5A =,则这个菱形的面积= cm 2. 三、解答题9.(2008·宁夏中考)如图,在△ABC 中,∠C =90°,sin A =54,AB =15,求△ABC 的周长和tan A 的值.10.(2007·芜湖中考)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上的高,tan cos B DAC =∠,(1) 求证:AC=BD ; (2)若12sin 13C =,BC =12,求AD 的长. 一、选择题2.(2009·长春中考).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452AOC OC ∠==°,,则点B 的坐标为( )A .(21),B .(12),C .(211)+,D .(121)+,3.(2009·定西中考)某人想沿着梯子爬上高4米的房顶,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60°,否则就有危险,那么梯子的长至少为( )A .8米B .83米C .833米 D .433米 4.(2008·宿迁中考)已知α为锐角,且23)10sin(=︒-α,则α等于( )A.︒50 B.︒60 C.︒70 D.︒805.(2008·毕节中考) A (cos60°,-tan30°)关于原点对称的点A 1的坐标是( )A .1323⎛⎫- ⎪ ⎪⎝⎭,B .3323⎛⎫- ⎪ ⎪⎝⎭,C .1323⎛⎫-- ⎪ ⎪⎝⎭, D .1322⎛⎫- ⎪ ⎪⎝⎭,6.(2007·襄樊中考)计算:2cos 45tan 60cos30+等于( )(A )1 (B )2 (C )2 (D )3 二、填空题7. (2009·荆门中考)104cos30sin 60(2)(20092008)-︒︒+---=______.8.(2009·百色中考)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测得电线杆底部B 与钢缆固定点C 的距离为4米,钢缆与地面的夹角为60º,则这条钢缆在电线杆上的固定点A 到地面的距离AB 是 米.(结果保留根号).10.(2007·济宁中考)计算sin 60tan 45cos30︒-︒︒的值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