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
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
1498~1512年任佛罗伦萨共和国长官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
1513年有余美第奇家族复辟,被捕。
著有代表作《君主论》。
《君主论》主要论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
2.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
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
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从1492年至1504年,哥伦布先后四次出海远航到达了西欧人认为的美洲大陆,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拉、特立尼达等岛。
他误认为到达的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3.教皇子午线1493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
1492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
但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航路上的所有据点。
4.《九十五条论纲》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文献,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梦口贴出《九十五条纲论》。
《纲论》认为教皇出卖赎罪券犯了错误和违背了基督教的原理,之处基督教徒只要忏悔,不买赎罪券也能得救。
由此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5.耶稣会天主教会为反对宗教改革运动而成立的宗教组织。
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军官罗耀拉创设于巴黎。
旨在反对宗教改革,宣扬天珠教会最该权威;在欧洲致力于影响世俗权力,并积极在全世界传播基督教。
明后期进入中国传教。
6.慈温利瑞士宗教改革运动领袖。
慈温利与路德一样,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基础,否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谴责斋戒、炼狱、赎罪券和教士独身,力主简化宗教仪式以建立廉检的教会。
不同的是,他比路德更激进,主张组织民主,信徒有权选举牧师,还主张废除圣经没有规定的仪式。
慈温利的宗教改革在罗马教廷和瑞士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以失败告终,没有建立独立的教会组织,许多成员后来加入加尔文教会。
7.英国国教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
又称安立甘教。
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
1563年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条》,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
8.闵采尔闵采尔(1490~1525),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原本攻读神学,是路德的信徒,后来与路德决裂,走上了更为激进的道路。
在宗教观点上,反对用上帝的教义劝慰世人,主张在尘世实现人人平等,取消尘世的压迫和剥削;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认为信仰应当表现为人的理性,天国不是来世,而是要在现世建立。
闵采尔的神学思想带有强烈的政治性质,不仅抨击教士和僧侣,也反对诸侯、领主和城市贵族。
子啊他的鼓动下,1524~1525年,,德国爆发了农民战争,闵采尔直接领导了萨克森和图林根的农民起义,后来被俘就义。
9.圈地运动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这种情况在英、德、法、荷、丹等国度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
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是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
大贵族大量侵占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清教运动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
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
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
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
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清教明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主张,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反封建斗争的现成的思想武器。
11.大抗议书1641年长期议会通过的反专制重要文件。
《大抗议书》列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权利等。
《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
12.掘地派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代表无地和少地农民的空想共产主义派别,领导人是温斯坦莱和埃弗拉德。
掘土派运动开始于1649年4月,在温斯坦莱和埃弗拉德领导下,掘土派占领萨里郡的圣.乔治山上的公有地和荒地。
由于地主和军队的镇压,到1651年,掘土派运动失败。
1652年,温斯坦莱发表《自由法》,详细阐述了掘土派的主张,描绘了公有制共和国的蓝图,被认为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13.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政变。
詹姆斯二世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引起普遍不满。
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
1688年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皇逃往法国。
1689年2月6日,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
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4.《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的法案。
规定: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国王不得干涉国会事务;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议员在有在议会活动的自由等。
《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15.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标志事件。
1775年4月18日,北美英军总司令盖治派两个团到附近的康科德去搜查通讯委员会的秘密军火库。
19日,英军在莱克星顿与当地民兵相遇,双方发生了冲突。
这是北美人民的武装力量第一次与英国正规军交锋,它揭开了北美人民反英战争的序幕。
16.《常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传民主、独立的小册子。
《常识》的作者是潘恩,该书于1776年1月发表。
潘恩在《常识》里大胆地呼吁独立,反对英国统治。
《常识》提高了人民的觉悟,对美国独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7.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发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的时间。
1767年,英国国会通过法令,向美国殖民地征收茶叶税。
但法令遭到北美人民抵制。
1773年12月16日夜,波士顿的一批青年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在波士顿港靠岸的东印度公司的茶船,吧东印度公司三艘船只所载茶叶全部倒入大海。
此举被认为是对殖民地政府的挑衅,英国政府决定派兵镇压。
18.《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党的由杰弗逊等人起草的关于美国独立的宣言。
《独立宣言》宣布:“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19.雅各宾俱乐部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组织。
其前身是三级会议时期部分代表为在会外讨论问题而组成的布列塔尼人俱乐部。
1789年10月,该俱乐部随国王和制宪议会从凡尔赛迁至巴黎,改名“宪法之友社”,因常在圣奥诺雷街雅各宾修道院开会议事,故称”雅各宾俱乐部“。
俱乐部的参加者有自由贵族、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
后来自由派贵族、立宪派及吉伦特派陆续分裂出去,俱乐部成为革命民主组织,罗伯斯庇尔成为主要领导人,成为雅各宾派专政的重要支柱,对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俱乐部被封闭,1799年最终解散。
20.网球厅宣誓法国大革命前夕国民议会代表提出的革命纲领。
1789年6月20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封闭了会场。
于是国民议会代表在一个网球场集会,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
在主席巴伊带领下,代表们庄严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决不解散。
网球场宣誓标志着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纲领的形成。
21.《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议会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图案则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2.热月政变热月政变雅各宾派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二月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罗伯斯庇尔的政策激起了人们的不满,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各派人物联合起来,成为热月党人。
热月9日,国民公会通过了逮捕罗伯斯庇尔的决议。
7月28日,罗伯斯庇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
23.恐怖统治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推行的统治政策。
为抗击反法联军和镇压叛乱,雅各宾派实行恐怖统治。
在政治方面,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宣布逮捕一切明显和“所谓”反对革命的分子;改组革命法庭,加速审判。
在经济方面实行经济统制:征集物资,供应军队;颁布全面限价法,对40种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颁布法令,严禁囤积居奇;建立由巴黎无套裤汉组成的革命军,保证限价法令的执行。
在宗教方面则推行“非基督教化”运动,包括关闭教堂,改用共和历法。
24.《共产党宣言》1848年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等。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对后来的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25.南方重建1865~1877年间美国联邦政府为南方叛乱各州归复联邦而采取的政治措施。
南北战争结束后,约翰逊总统赦免南方叛乱领袖,并准备无条件接纳叛乱各州重新加入联邦。
致使南方各州先后颁布《黑人法典》,剥夺黑人刚刚获得的自由权利。
此种政策激起资产阶级的不满。
1865年12月国会通过宪法第13条修正案,宣布在美国领土上禁止奴隶制度。
1866年6月又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给予黑人以公民权。
1867年国会通过《重建南方法案》。
1870年叛乱各州重新归复联邦。
1877年联邦政府全部撤回驻军,政权移交给南方各州。
26.《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的一项旨在解放美国南部叛乱州黑人奴隶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