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部分)》课程复习大纲(试用)标志:△重点 *难点说明:有些题目含于纲要之中,需自加演绎。
规定背诵之文:(其中前有﹡号的为背诵篇目,下同。
)1《诗经》:﹡关雎﹡蒹葭氓七月东山﹡君子于役﹡黍离﹡伯兮﹡采薇﹡溱洧將仲子﹡靜女野有死麕﹡碩鼠大雅:﹡生民(第一章)2《楚辞》:﹡《越人歌》﹡《离骚》(从“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到“岂余心之可惩”;从“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到最后。
)﹡《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3先秦诸子:﹡《老子》章二十一、章二十五、章七十八、章二、章十八、章二十、章八十《论语》:﹡《楚狂接輿章》﹡孟子性善論觀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民为贵章》﹡《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从“野马也,尘埃也”到“不亦悲乎”)﹡《庄子·胠箧》(从“故绝圣去知,大盗乃止”到“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4《史记》:﹡《项羽本纪》(末段“太史公曰:……”)《李将军列传》﹡《报任安书》(从“古者富贵而名灭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5《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客从远方来6《汉乐府诗》:﹡上邪﹡有所思﹡东门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白头吟﹡上山采蘼芜还有历史散文、汉赋、《史记》等重要篇章、句子。
温馨提醒:先读熟了,调子、句子熟了,再记忆,硬记会很难受的。
总绪论(2学时)掌握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文学的演进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三古七段划分法。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一、先秦文学概述掌握1 先秦文学的范围 2先秦文学的发展概况△3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 △4先秦文学的主要特征5先秦两汉文学作者的流变。
教学中注意学习本章节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二、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掌握 1文学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2文学艺术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3 原始歌谣:A歌诗谣谚的含义△B原始歌谣的类别和内容。
(熟悉《弹歌》《蜡辞》《屯·六二》《中孚·六三》《侯人歌》等)*△C原始歌谣的特征D古代典籍中伪托的原始歌谣。
教学中注意用歌谣实例及相关材料讲清诗乐舞相结合的特征,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形象感。
第一章上古神话掌握 1神话含义种种(性质)。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2上古神话的起源 :A产生的前提.B 产生的原因3神话对原始先民的作用4保存上古神话的主要文献资料。
《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 5上古神话的类型和内容(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 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
*△6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7神话的演化(寓言化,历史化,仙化)△8神话作为浪漫主义文学最初源头。
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中注意厘清学术界对神话的性质,类型,中国上古神话与西方神话异同的不同看法,要促使学生,引导学生辨析思考.第二章《诗经》掌握△1《诗经》释名。
掌握诗六义、风雅、变风变雅、风骚、四家诗等名词。
*△ 2《诗经》的分类(音乐分类,内容分类)。
风、雅、颂分类的依据(参注释)。
3《诗经》的作者,地域和年代△4《诗经》编辑和流传 :A采诗.B献诗.C删诗(参注释).D传诗四家△5《诗经》的文化内容: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附《大雅·生民》一诗的民俗文化学阐释);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比较大雅、小雅诗、国风的怨刺诗。
熟悉《小雅·巷伯》《硕鼠》《相鼠》《新台》《陈·株林》《王风·黍离》等诗);关于战争徭役的诗;*婚姻爱情诗。
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6《诗经》的艺术成就:A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历代赋比兴的解释(参注释)。
B句式和章法.C双句押韵的基本用韵规律.D质朴和谐的语言.E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性.△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抒情诗传统、风雅、比兴)教学中除了讲清主要的知识点之外,建议要有意识地增加学术的广度和深度,要介绍诗经学的前沿动态,不仅让学生学得实在,而且有广度和深度。
并不定期抽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掌握一、△1散文的勃兴:A春秋后期到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B“士”阶层的崛起与壮大(作者队伍).C百家争鸣的盛况. 百家争鸣。
D文学.内部自身的发展催生散文的勃兴. *△散文的发展:A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B诸子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分为三个阶段。
2散文的萌芽(文字的发明和古代中国最早的书面文学):A甲骨卜辞.B铜器铭文(金文).C 《易》之卦爻辞.△3散文的形成:《尚书》与《春秋》的名称,时代,思想内容及文章语言特点、文学价值。
(今古文尚书;春秋的作者;春秋笔法)。
教学中除了讲清主要的知识点之外,要特别注意厘清散文勃兴的社会文化背景,要深入阐述社会变革与文化学术争鸣对散文带来的重要影响.二、1《左传》:A《左传》释名。
△《左传》的作者问题(参注释)B“春秋三传”。
C《左传》的思想内容。
*△D艺术成就(叙事艺术与战争描写的特点,写人艺术,语言艺术与行人辞令)。
(有的叙事记言,出于臆测或虚构,“非记言,乃代言也”;神异梦卜与后世志怪小说;人物类型:累积型和闪现型;重耳人物形象分析;细节描写;等等。
)E《左传》对后世的影响。
△2《国语》:A《国语》的成书,体制及语言艺术、文学价值(熟悉《召公谏厉王弭谤》)△ B 《国语》与《左传》之异同。
C《左传》《国语》等书虚拟情节(参注释)3《战国策》:A成书情况;《战国策》与《国语》同异。
B思想:纵横家的人生观与贵士的思想.*△ C艺术:"辩丽横肆"的文辞与铺张扬厉的气势;人物形象塑造。
(苏秦人物形象塑造) (熟悉《冯谖客孟尝君》、《苏秦始将连横》、《鲁仲连义不帝秦》、《庄辛说楚襄王》、《荆轲刺秦王》基本内容)△D比较《左传》和《战国策》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E对史记的影响为了使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以记述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的演进特点和艺术特点,应着力结合作品及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展开阐述.要适当介绍历史散文的学术研究前沿状况.△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诸子散文掌握:1《老子》:著者及成书年代,△《老子》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
(老子的道和现代宇宙观;辩证法;柔弱胜刚强,太极拳;小国寡民思想)2孔子和《论语》:A孔子的生平事迹.B孔子的思想和影响C《论语》的成书及思想内容 .* △ D《论语》的艺术成就.E《论语》的影响.3《墨子》:A墨子的生平和《墨子》成书 .B《墨子》的思想 .*△C《墨子》的文风及"三表法".D《墨子》对诸子散文发展的贡献.△E比较孔、老、墨三家思想和文体特色。
4《孟子》:A孟子生平及《孟子》成书情况.△B《孟子》的思想.△C《孟子》的艺术.△D比较孟子和庄子的比喻特色E由《孟子见梁襄王》分析孟子艺术特色D孟子散文对后世散文发展的贡献.*△5《庄子》:A庄子生平及《庄子》成书情况.△B《庄子》一书的结构及思想.△C《庄子》的艺术特征。
庄子“三言”。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熟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基本内容)D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为何说《庄子》是中国小说之祖。
6《荀子》的成书,思想(荀子和孔孟同异,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及散文风格.7《韩非子》的成书,思想及散文风格。
比较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8课文未载的《孙子》,可课余关注去,不考。
△9阐述先秦寓言的演变和艺术特色,并着重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的不同特征。
△10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总结先秦说理散文的文学特征、文学成就及文学影响)先秦诸子散文实际上是一部先秦的政治思想史,哲学史,散文发展史,教学中在了解诸子思想的发展轨迹时应着重突出其文学性,所以对诸子散文艺术风格及特点的讲解评述应该详尽.同时也要注意对学术前沿诸子散文研究概况的介绍.第五章屈原和楚辞1"楚辞"释名2楚辞体的来源△3楚辞的特征4屈原对楚辞体产生的贡献;5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篇目*△6《离骚》的内容,思想意义,结构,艺术特色*△7《九歌》的篇目及其内容,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8《九章》的篇目及其内容,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 9《天问》的基本思想和艺术特色10《招魂》的作者,思想,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11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包括楚辞对《诗经》的新发展;“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等)*△12屈原与庄子在浪漫主义上的异同13宋玉及其《九辩》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
楚辞作为一种新体诗,在教学中应紧扣作品的地方文化特色来厘清先秦诗歌的发展线索,重点要讲清"楚辞"对《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新发展.要注意结合屈原的作品来认识楚辞,来了解屈原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高尚人格和艺术个性.要介绍楚辞学的前沿研究动态,扩大学生在知识上和学术上的视野.第二编绪论掌握*△1汉代是文学价值受到重视的时代A出现了汉赋这样完全以文学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B文学创作的兴盛C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D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初步意识。
△2出现了普及于全国的文学样式和以京师为中心的全国性的文学网络3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包括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4汉代文学与经学双向互动的表现。
*△5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定了重要基础A后世文体基本不在先秦形成B五言诗在汉代形成C辞赋在汉代形成,并推动了颂,赞,箴,铭等文体的形成D辞赋影响到散文的修辞化,出现了骈偶相当工整的文章,至魏晋发展为骈文6汉代文学的分期本章从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方面概述汉代文学.主要以文学现象为线索,应引导学生回顾先秦文学,把握其发展脉络.各文体具体内容留待以后各章,要防止不必要的交叉.第一章汉代政论散文与哲理散文1汉代政论,哲理散文的特色2秦代及西汉初,中期的政论、哲理散文。
A《吕氏春秋》:成书过程及体例特点;文学成就B李斯:《谏逐客书》,刻石文。
△B贾谊△ C晁错贾、晁比较。
D刘安《淮南子》e董仲舒、刘向的策对叙录3西汉散文的演变。
西汉后期的政论、哲理散文。
书信体散文。
4东汉前期的政论、哲理散文 A刘歆与扬雄△B王充. 王充的思想和《论衡》的宗旨;《论衡》的艺术特色;不足。
△(5)东汉后期的政论,哲理散文 A王符 B崔寔0 C仲长统6东汉碑文、游记本章涉及作家,作品众多,风格各异,要着重讲清作家的艺术个性,督促学生通读和理解相当数量的作品.第十二章汉代辞赋1赋的基本知识A释名△B赋演变为文体的过程△C汉赋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
△2汉赋发展的初期A骚体赋的概况。
九体B贾谊及作品C粱园文学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