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科试题(附答案).doc

肿瘤科试题(附答案).doc

肿瘤科考试题.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1.在临床使用鸦片类止痛剂的过程中,应重点观察病人的哪项生命体征:()A.血压B.脉搏C.呼吸D.心率2.恶性肿瘤的药物止痛要点,下列哪项除外:()A.按时B, 口服C.轻度癌痛首选弱阿片类药D.个体化给药3.癌痛的三阶梯给药法原则是:()A.按止痛药物的有效血浓度B.按止痛药物的半衰期C.按止痛药物的剂量大小D.按药效的强弱顺序递增使用4.恶性肿瘤病理分级的根据是:()A.肿瘤生长快慢B.肿瘤的生长方式及浸润性C.有无复发或转移D.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分化程度5.有关癌的定义正确的是:()A.是指间叶组织起源的恶性肿瘤B,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C.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肿块D.上皮组织与间叶组织混合构成6.一般来说,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为:()A.手术治疗B.放射治疗C.化学治疗D.生物治疗7.肿瘤病人放疗后的主要黏膜反应是:()A. 口腔黏膜反应B.食道黏膜反应C.胃肠道黏膜反应D.皮肤黏膜反应8.下列哪类药物不属于抗肿瘤药:()A.烷化剂B.抗代谢类C.抗肿瘤抗生素D.干扰素9.肿瘤病人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应给予保护性隔离:()A.白细胞计数低于4.0X107LB.白细胞计数低于3.0X107LC.白细胞计数低于2. 0X107L D.白细胞计数低于1.0X107L10.下列关于良性肿瘤的描述正确的是:()A.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B.呈膨胀性生长,常无包膜C.术后不复发D.生长缓慢,不会转移.多选题(共14题,每题1分)1.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分期包括:()A.怀疑期B,恐惧期C.幻想期D.绝望期E,接受期2.食道癌病人,放疗后一周出现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充血疼痛,可采取的护理措施有:()A.每次饭后温开水漱口B.饮食忌过冷、过热、过硬C.暂停放疗D.早晚用软毛刷刷牙E.补充营养,促进溃疡愈合3.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50X107L,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有:()A.指导病人少活动、慢活动B.减少各种不必要的穿刺C.输入血小板D.头痛时使用阿司匹林止痛E,协助生活护理,减少碰撞4.为了防止化疗药物所引起的静脉炎,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A.按要求充分稀释化疗药物B.给药速度宜快C.可深静脉给药D.经常变换给药的静脉E.给药浓度不宜过高5.肿瘤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A.局部反应,如静脉炎、药物外渗B.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黏膜炎C.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D.脏器的毒性反应,如心、肝、肾等的损害E.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6.肿瘤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A.静脉给药B.腔内注射C.肌内注射D,动脉插管E. 口服7.鸦片类止痛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A.便秘B.恶心、呕吐C.兴奋D.呼吸抑制E.成瘾性8.有关恶性肿瘤的pTNM分期描述正确的是:()A. pT是指原位癌B. 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或浸润范围C. 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D. M代表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E. p特指病理学诊断的TNM分期9.肿瘤的扩散方式有:()A.直接蔓延B.淋巴转移C.血行转移D.种植转移E.骨转移10.恶性肿瘤的分期是根据哪几方面来判断的:()A.原发肿瘤的大小B.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C.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D,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E,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高低11.下列适宜放疗的肿瘤病人有:()A.恶性淋巴肉瘤病人B.乳腺癌病人C.鼻咽癌病人D.宫颈癌病人E.食道癌合并食道气管痿病人12.癌痛的三阶梯给药法的目的是使病人达到:()A.睡眠时无痛B.休息时无痛C.日间活动时无痛D.工作时无痛E.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1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在于;()A.分化程度与异型性B,有无病理性核分裂C.肿瘤生长速度的快慢D.生长方式与浸润性E,有无复发或转移14.为预防肿瘤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可采取哪些措施:()A.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B,选用有效的止吐药 C.分散注意力D.指导病人减少进食 E.保持环境整洁,减少不良刺激.简答题(共14题,每题1分)1.肿瘤的扩散方式有哪几种?2.癌痛药物止痛要点是什么?何为疼痛的三阶梯给药法及其目的是什么?3.鸦片类止痛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有哪些?4.肿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有哪些?5.化疗药物给药方法及途径有哪些?6.何谓细胞周期?7.肿瘤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有哪些?8.放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有哪些?9.何谓肿瘤、癌、肉瘤、癌肉瘤?10.化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是什么?11.配置抗癌药物过程中的防护原则是什么?12.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3.癌症病人主要的心理变化分期及特征是什么?14.抗肿瘤药物根据化学结构、来源分几类?其作用原理是什么?正确答案:一.单选题1. C2. C 6. A 7. A3. D4. D5. B 8. D 9. D 10. D.多选题I.A, B, C, D6. A, B, C, D, E 10. A, B, C, D II.A, B, C, D .简答题2. A, B, D 3. A, B, C, E 4. A, C, D, E 5. A, B, C7. A, B, D, E 8. B, C, D, E 9. A, B, C, D12. A, B, C, D, E 13. A, B, C, D, E 14. A, B, C, E1.肿瘤的扩散方式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特征,可通过浸润性生长向周围组织直接蔓延或通过脉管等转移到全身各处。

(1)直接蔓延:肿瘤细胞不断增殖,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并沿组织间隙、脉管壁及神经束衣等直接伸延,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的过程称直接蔓延。

(2)转移(淋巴道转移、血管转移和种植转移):肿瘤细胞自原发部位侵入脉管或脱落至体腔,被带到其他部位生长,形成与原发性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此过程称为肿瘤转移。

新形成的肿瘤则称为转移瘤或继发瘤。

2.(1)止痛要点:药物治疗是控制癌症疼痛的主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药物治疗癌痛的5个要点是: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2)三阶梯给药法:三阶梯疗法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癌痛治疗方法,其原则为按阶梯给药:依药效的强弱顺序递增使用(下图是WHO推荐的三阶梯疗法)。

其目的是要达到癌症病人夜间睡眠时无痛,白天休息时无痛,日间活动和工作时无痛,真正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3.(1)便秘:采取措施预防便秘。

开始使用麻醉止痛药前,应了解病人以往排便习惯和使用缓泻剂的情况,每天记录排便情况,鼓励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和适量的粗粮。

每日清晨用温开水冲服一些蜂蜜有一定帮助,严重便秘可用番泻叶,必要时灌肠。

(2)恶心、呕吐:一般用药后数天至1周,恶心和呕吐逐渐减轻。

可口服灭吐灵、维生素Bs缓解。

(3)镇静和嗜睡:慢性疼痛一旦缓解,病人进入嗜睡状态,一般可在2~5天后消失。

白天可给予含咖啡因饮料以对抗镇静作用。

(4)呼吸抑制:应随时观察病人的呼吸,并与其基线对照,若病人发生严重呼吸抑制,可按医嘱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

纳洛酮的剂量应根据病人呼吸频率来调整。

(5)身体依赖和耐药:为了防止出现戒断综合征,鸦片类止痛剂需在3~4周内逐渐减量,并延长间隔时间,直到停用。

(6)心理依赖:护士应理解病人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而影响睡眠、休息和进食,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应认真执行“三阶梯止痛方案”。

4.适应证(1)放射敏感(如恶性淋巴肉瘤、睾丸精原细胞瘤等)或中度敏感的肿瘤(如鼻咽癌、宫颈癌等)都可以接受放射治疗。

(2)手术未能切除的肿瘤,若此肿瘤对放射线敏感,术后应做放疗。

(3)某些部位不宜手术(如高险区中乳房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综合征、桥脑、皮质运动区)或不适合外科手术(如髓母细胞瘤、小脑肉瘤、松果体瘤)或深部手术困难的肿瘤(如颈段食管癌、中耳癌等),应做放射治疗。

(4)术后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术后应补充放疗。

(5)放疗与手术均有价值,可以与手术配合治疗(如乳腺癌、直肠癌、食管癌等)肿瘤常行术前、术后放疗。

禁忌证(1)行大野足量放疗后一些敏感度差的肿瘤近期复发时,不考虑再次放疗。

(2)外科手术切除彻底的良性肿瘤。

(3)晚期肿瘤病人处于恶病质状态或颅内高压严重,而又无有效减压措施者。

(4)肿瘤所在脏器穿孔如食道气管痿,或已有远处转移合并大量积液如胸水、腹水者。

(5)重要脏器如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6)血象低下的病人或有骨髓再生障碍者、急性感染体温在38. 5°C以上者,暂不宜放疗。

5.(1)静脉给药:静脉注射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

①静脉推注法(静推):适用于一般刺激性化疗药物。

注射药液前先推注生理盐水,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后再推注药液并注意药液稀释的浓度。

推注速度宜慢,定时检查回血情况,药液推注完后推注5-lOml生理盐水,以保证头皮针内无残留化疗药液。

②静脉冲入法(静冲):适用于强刺激性化疗药物,是预防药物外渗、减轻药物对静脉壁刺激的给药方法。

首先选择适宜静脉建立输液通路,待滴注通畅后将稀释好的化疗药由莫菲氏滴管侧孔冲入,随即冲入葡萄糖溶液2~3分钟,待药液冲入体内后,再恢复至原有滴数。

当采用联合用药时,需防止两种药相混,一般应间隔20〜30分钟。

③静脉点滴法(静滴):用于抗代谢类药物。

需将药液稀释后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注入,以维持血液中的有效药物浓度,通过扰体内正常代谢,阻断DNA的合成,以达到更高的疗效。

④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药法:对需给予强刺激性化疗药物或长期反复给药、静脉穿刺极为困难的病人,可通过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药。

深静脉腔大,血流快,对血管壁刺激性小,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2)肌内注射(肌注):适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应备长针头且肌注宜深,以利药液的吸收。

(3)口服:口服药物需装入胶囊或制成肠溶剂,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并防止药物被胃酸破坏。

(4)腔内注射:腔内注射主要用于癌性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液、膀胱癌等。

注药后需协助病人更换体位,使药液充分扩散。

(5)动脉插管:适用于一些晚期不宜手术或复发而局限性肿瘤。

可直接将药物注入供应肿瘤的动脉,达到提高肿瘤局部药物的浓度和减轻全身性毒性反应。

6.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一个周期,称为细胞增殖周期,简称为细胞周期。

7.(1)局部毒性反应: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外周静脉给药常可引起静脉炎。

表现为被穿刺过的静脉发红、疼痛、血管变硬、色素沉着呈条索状或树枝状,甚至血流受阻等。

若强刺激性化疗药不慎渗漏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①静脉炎:a.按要求充分稀释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宜慢。

b.应选择外周条件较好的静脉,并有计划地由远端小静脉开始,注意经常变换给药的静脉,以利于损伤静脉的修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