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兴陆游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钟我辈情。
每带余酿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
轩窗风过书答乱,洲渚潮生钓艇横。
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嘲衰老,说造物主常常钟情于我,很久以来我就已经两鬓斑臼了。
B.颔联写诗人的雅兴,常常带着几分醉意月下赏花,朦胧的睡梦中听莺鸣。
C.一个“横”字形象地写出了钓艇随意停放的状态,又写出诗人自适自足的情态。
D.全诗紧扣标题,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从白天到晚上,层次清晰。
(2)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酬周参军吴均日幕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适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胡芦提倒稳。
①囤:用苇篾编织的盛粮食的器具,这里指盛钱的用具。
②胡芦提:即“葫芦提”,犹言稀里糊涂。
(1)“醉太平”是________;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元曲的“曲眼”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小令有散曲“当行本色”的特点。
所谓“当行本色”,即语言上意深词浅,抒情时明快直捷,艺术形式,上重赋多比。
请结合全曲分析这首小令的“当行本色”。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寄中朝①往还②杜牧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
朱绂③久惭官借与④,白头还叹老将来。
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注释】①中朝:朝廷。
②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
③朱绂:古代系印章或玉佩的红色丝带。
④借与:即借绯。
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衣,官阶不到五品而特许穿绯衣的称为借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己的心声。
B.首联写诗人本自不愿为世俗沾染,却发现做官后自己仍然难免沦于世俗。
C.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
D.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虽然朝廷大门对天下人才都是大大敞开的。
(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秋日山寺怀友人(唐)刘沧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1)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
A.《咏秋即兴》B.《清秋思远》C.《怀古伤秋》D.《秋日赠别》(2)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A.寓情于景物之中B.远景与近景交错C.对比与衬托并用D.以虚景衬托实景(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________、________”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①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
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
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
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