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探究题综合(包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探究题综合(包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探究题综合(包含答案)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探究题综合(包含答案)第一章1.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中,首先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块受到的重力,然后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

在物块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减小。

当示数突然变为零时,物块处于漂浮状态。

2.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艾研究”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首先用测力计测量小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适量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读数为V1.接着将测力计下面所挂小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里的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读数为F1.记下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量筒内液面处读数为V2.最后快速提起液体中的小金属块,读出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2和量筒液面处读数为V3.合理的实验顺序编号为A-B-C-D-E。

用实验步骤中的测量值符号(和g)表示该液体的密度ρ= (F1-F2)/[(V3-V2)g]。

3.为了研究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例关系,___同学选用不同的圆柱体A、B、C、D进行实验。

A、B体积相同,C、D体积相同,A与C的密度为ρ1,B与D密度为ρ2,且ρ1<ρ2.为了便于观察圆柱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他分别在圆柱体上标注出间距相等的刻度线,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

待圆柱体静止后,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相同,无论是相同材料的物体还是不同材料的物体。

4.在实验“用上述实验所得食盐晶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一处错误是没有将食盐晶体完全溶解。

改正错误操作后,如果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应该减少适量的食盐晶体。

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配制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1.在配制溶液时,使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烧杯。

2.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3.在将完全溶解的食盐转移至细口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5.氯化钠是一种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4.结晶在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

如果制得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有:A。

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就过滤。

B。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

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6.___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在实验中,首先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以排尽筒内的空气并密封注射器。

然后,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

已知注射器容积为V,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 = F / (S - V),其中S为注射器的横截面积。

如果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实验中的漏气现象。

在实验室中,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1.2cm²、1.8cm²,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15N。

在实验中,应选用甲注射器。

7.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时,老师取了两个粗细相差很小的试管,将水装入大试管中,再将小试管底朝下放入大试管中。

然后,将试管倒过来,可以看到大试管中的水慢慢流出,同时小试管自动上升到大试管顶部。

但有时候,小试管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如上升、停止不动或下降。

小组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不同深度下小试管的状态。

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小试管受到大气压和大试管内水的压力影响,深度会影响这些压力的大小。

根据受力分析,小试管静止不动时受到大试管内水对它向下的压力与小试管自身重力之和,刚好与小试管受到大气压对它向上的压力相等。

即(p-ρgh)S+mg=pS,其中p为大气压,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小试管伸入大试管的深度,S为小试管底部面积。

结合上述信息推测,如果周围大气压减小,小试管能上升的深度应大于5厘米。

小兵想探究小试管的升降与质量的关系,他可以设计不同质量的小试管,重量不同的小试管在相同条件下升降的深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信息①和③可作为“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体积有关”的猜想依据。

①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使结果更加可靠。

②“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气体体积越大。

当绳端钩码增加为3N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增大。

10.科技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汽车和微信时代。

___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当他发现前方50米有障碍物时,他立即采取刹车措施,这是由系统调节完成的。

11.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堂课中,有一个实验是研究小麦对光的感应性现象。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小麦幼苗放在硬纸盒中,在盒壁上开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

几天后,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情况,如图乙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有同学认为缺少对照组。

下列实验组中,最好的对照组是(填写字母)。

2)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比背光一侧分布少。

12.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图甲中的曲线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情况。

13.激素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状腺激素具有三大作用:促进动物代谢、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下面是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探究,请分析并回答问题:组别实验动物饲养环境饲料实验结果甲正常蝌蚪池塘水普通饲料正常发育成正常的成蛙乙正常蝌蚪池塘水添加甲状腺激素的普通饲料提前发育成很小的成蛙丙破坏甲状腺蝌蚪池塘水普通饲料停止发育丁破坏甲状腺蝌蚪池塘水添加甲状腺激素的普通饲料停止发育问题:根据上表,回答以下问题。

答案:组别乙的蝌蚪提前发育成很小的成蛙,说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组别丙和丁的蝌蚪停止发育,说明甲状腺对蝌蚪的发育是必需的。

正常发育成蛙需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进行了四组蝌蚪的实验,除了不同处理外,还要求它们的数量、大小、生长发育状况必须相同。

实验设计可形成对照的有甲与乙、甲与丙等。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甲状腺激素具有题干中三大作用中的哪一项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

在此过程中,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根据下表,打篮球是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耗氧量(L/h)打篮球 90慢跑 120静坐 25睡眠 14踢足球 115散步 60肥胖易引发糖尿病,___同学的父亲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8mmoVL,医生诊断为糖尿病。

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___进行了三次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橡胶棒,观察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将一根棒子悬挂起来是为了避免接触其他物体的干扰。

不用金属棒做实验是因为金属会导电,摩擦带的电荷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理由是电荷的种类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___同学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于是他进行了实验。

他用丝线把带正电的小球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显示出来。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小钢球。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

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可能是带负电或不带电。

17.本实验旨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

我们依次将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

电阻R(欧)。

电流I(安)1.5.0.42.10.0.23.20.0.11.在进行第一组实验时,我们需要断开开关,拆下5Ω的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

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按照以下四步进行: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数据;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

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和规范,我们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操作。

2.判断滑动变阻器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什么?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图像,正确的是哪一个?4.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电源最多只能将节干电池串联。

18.小金想要将电流表改装成可直接测电阻的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M、N可接待测电阻。

已知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源电压为12V。

1.在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处于哪个位置?2.如果先将M、N直接用导线连接,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满偏,此时电流表0.6A刻度上标定的电阻值为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少欧?如果在M、N间接入一个与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相同的电阻,电流表示数为多少安?3.电流表0.2A刻度处,标定的电阻值为多少欧?4.改装后可直接测电阻的表,其表盘刻度是均匀还是不均匀?请给出理由。

19.本实验旨在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其范围为400~600Ω。

所使用的器材包括干电池两节(总电压为2~3V)、电压表(量程0-3V、0-15V)、电流表(量程0-0.6A、0-3A)、滑动变阻器(500Ω,0.5A)各一个,以及若干个开关和导线。

1.要求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拆接电路,设计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在设计实验之前,___通过估算发现所提供的电流表无法测量出电路中的电流。

请问这是为什么?2.实验时,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a处,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即为电源电压。

然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b处,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根据这些数据,如何计算出未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1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1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②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③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4V、6V、8V,每次记录电流表的示数;④断开电路,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曲线,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发现曲线基本呈直线,证明了欧姆定律在实验条件下成立。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上的断点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他们需要寻找其他方法来检验欧姆定律。

为了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小科使用了电路甲进行实验。

他们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然后根据相关数据计算Rx的阻值。

实验中,滑片P所在的a、b处分别对应着特定的位置。

为了增加电学器材实现Rx阻值的直接读取,小科增加了一个阻值可连续调节且可读数的变阻器Y,并重新设计了电路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