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鸿门宴》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首尾呼应。

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一起来看看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文言文《鸿门宴》知识点梳理【通假字】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

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3.要─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S─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S……7.坐─座,座位:置之坐上。

因击沛公鱼坐。

8.不―否,不者,若属将为所虏。

【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部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 胜尽:刑人如恐不胜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6. 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7. 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 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11.间抄小路:道芷阳间行暗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处罚,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让……称王,使动)。

臣活之(使……活,使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加彘肩(省略“于其”)【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固定句式】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古代的礼节】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是最隆重的礼节。

《鸿门宴》重难点知识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10.胜沛公不胜?杓: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

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

12.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

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课后知识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锺上。

现在在亚洲的某些国家如朝鲜、日本同样保留着这种做法。

如果将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长跪,又叫跽,这是将要站起来的准备姿势,也表示对别人尊敬。

按剑而跽是一种下意识的准备自卫的动作。

樊哙侧举盾牌,撞到卫士,头发直坚,眼眶似裂,瞪眼看着项羽,项羽被这一突发的情况弄的措手不及,只能按剑而跽。

2.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古代人的饮食习惯和现代人不同,古人一天吃两顿饭。

第一顿饭叫做朝食。

在《鸿门宴》中,项羽听说刘邦欲占关中,于是大怒,抛出“旦日飨士卒”的号令,旦日是一大清早,本来是不吃早饭的,项羽的意思是提前开饭,早早进军,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玉是古人重要的配饰之一,不仅因为玉很贵重,为统治者专有,而且玉还被赋予了某些神秘的色彩。

?,属于环形玉,即缺了一块的环形玉。

又因为?的名称来源于“决”,形状又是环形断开,所以古人用?寓意决断。

范增应经看出项羽的优柔寡断,并无心伤刘邦,又由于在席间,只能暗示。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肉在器皿中煮熟之后,古人用匕首把肉取出放在一块砧板上,这块板叫做“俎”。

然后把俎移到席上,用刀割着吃。

《鸿门宴》中又见“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樊哙是后闯进去的,身份又低,自然没有他的席位。

但他复盾为俎,以剑代刀,吃的既有气魄又“合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