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导论02-05《孟子》其书

国学经典导论02-05《孟子》其书

国学经典导论
第二章 孟子与《孟子》
第五节 《孟子》其书
主讲 万平教授
国学经典导论
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 孟”。《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 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记 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 行动,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 成,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其学说出发 点为性善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
国学经典导论
《孟子》这部书不但思想宏博,而且 文章也雄健优美。“缘木求鱼”、“揠 苗助长”等故事家喻户晓,“鱼与熊掌 不可得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等名言警句,皆出于《孟子》。《孟子》 一书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均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的地位。
国学经典导论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 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 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据司马迁《史 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孟子晚年见道 不行,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 章、公孙丑等人著书立说,“序《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 篇。”
国学经典导论
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 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 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赵岐 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 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 《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 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 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国学经典导论
《孟子》一书是孟子
的言论汇编,由孟子 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 成。共有7篇传世。 包括:《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 公》、《离娄》、 《万章》、《告子》、 《尽心》,每篇均为 上下篇,共261章, 约35000字。
国学经典导论
两汉时代,诸子书中,有人为之作注 的,除了《论语》、《老子》以外,就 是《孟子》。历代为《孟子》作注重要 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 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总结了前人 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 集大成的著作。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 译注》(中华书局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