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D.曲线②中b点表明反应已经结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①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曲线②中b点气压没达到最大值,反应没有结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硬B.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导致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很大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粘土混合而成的,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都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C.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是碳的单质,而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受阳光照射或与其它物质接触都不易起变化,适合书写档案.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软化B.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C.冬天取暖时,煤炉上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答案】D【解析】【详解】A、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软水,可以用肥皂水进行鉴别,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错误;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8,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错误;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故选D。
5.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O2 +H2O=H2CO3B.CaCO3高温CaO+CO2↑C.Zn+H2SO4=ZnSO4+H2↑D.2NaOH+H2SO4=Na2SO4+2H2O【答案】B【解析】【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CO2+H2O=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A.N2B.CO2和N2C.CO和CO2D.N2和H2【答案】B【解析】【详解】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还原性,均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氢气被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选B。
7.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描述不.正确..的是A.清朝的碳素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C.CO和CO2都会导致动物死亡是因为它们具有毒性D.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用来还原氧化铜【解析】A. 清朝的碳素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 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 CO会导致动物死亡是因为它具有毒性;CO2会导致动物死亡是因为它不支持燃烧;D. 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用来还原氧化铜生成物都是铜和二氧化碳。
8.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D.实验过程中一定没有CO2生成【答案】B【解析】【分析】赤热的碳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积增大一倍;能使氧化铜变红色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各气体的性质进行推导验证.(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相同,分子数也就相同)。
【详解】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一倍,根据① 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不变,可以知道混合气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② 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③ 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通过氧化铜后生成了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氢气,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故B正确,通过① 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根据④ 的分析可知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点睛】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D.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可以导致酸雨的产生【答案】A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正确;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错误;D、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其溶于水,pH≈5.6,而导致酸雨的产生是二氧化硫的过多排放,酸雨的pH<5.6,错误。
故选A。
10.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H2CO2。
【详解】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成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都具有可燃性【答案】B【解析】【分析】A. 虽然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其中的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选项错误;B.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成一氧化碳,如二氧化碳与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C. 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选项错误;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其中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可燃性,选项错误,故选B。
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C、根据木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A错;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都具有吸附性,B正确;C、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铜,C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其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故选A。
13.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