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觉与归因理论

知觉与归因理论

知觉整体性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 个整体的过程。 人所接受的客观事物的感觉信息是单一的、零散的 ,知觉是把这些感觉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是从整 体上把握某事物的基本特征。 人之所以能够把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组成一个整体 ,是由于事物的属性或部分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 是一个复合刺激物。
63
社会知觉偏见
首因效应(First Impression Effect)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定型效应(Stereo Type Effect)
投射(Projection)
64
知觉接近性
38
38
2.相似性原则 人倾向于把在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 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 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按照刺激物相似特性进行组织的知觉 倾向,符合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知觉相似性
40
40
3.连续性原则 知觉的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 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使其间并无 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二)知觉整体性的特点 1.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刺激物本身的特征,例 如接近、连续或相似等,以及各部分之间结构 成分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个体的主观状态, 特别是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 2.刺激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对个体产生 整体知觉的作用不同。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 分或关键性特征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作用。

Company Name
知觉的理解性同言语的指导(暗示)有密切的关 系,它能使知觉的过程更加迅速,映像更加完整 。

Company Name
(二)知觉理解性的特点 知觉理解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 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知识与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正如黎柏的研究 所表明的那样,不同的人,由于知识与经验不 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知觉理解程度也会有所 差异,从而导致对该事物的不同知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 知觉者生理和心理的状况 以及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特点。 管理中,可以巧妙的利用错觉 达到预期的目的。
56
56
常见错觉-1
57
57
常见错觉-2: 请紧紧盯着20秒,有何发现?
58
58
59
60
61
第二节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的概念:认为对人、对群体的知觉不仅取
决亍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亍感知者的目的、态 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2.知觉理解性受言语指导的重要影响 言语指导可以为知觉理解性指引组织方向。当刺 激信息判断标志不甚明显的时候,适当的言语指 导可以帮助个体唤起过去的知识经验,促进个体 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一组平面图形,乍看之下,三个图形好像依次由 规则的三角形和逐渐趋于复杂的图形组成,但很 难确定三个图形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因此难 以确认是一套什么图形。 假如告诉知觉者这是一套长方体图形,知觉者就 会借助自己关于长方体的知识经验,很快地确认出 这是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的透视图,并形成明 确的知觉经验。

Company Name
二、知觉选择性(戒知觉的相对性)
(一)什么是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 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 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 工的过程。 视频案例 由于人每时每刻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众多,因 此不会,也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 有刺激信息进行反映,而是主动地挑选某些刺 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排除其他信息的干 扰,以形成清晰的知觉,并迅速而有效地感知 客观事物来适应环境。
符合知觉组织的原则,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 彼此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或者具有连续性的刺激物 、在视野中相似的刺激物等,都容易组成图形而从背 景中凸显出来被知觉加工和处理。
(3)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即图形具 有简明性、对称性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在视野中,对称部分、具有良好连续的部分、存在简 单结构的部分等容易组织为图形而成为知觉的对象。
Company Name
第一节 知觉 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
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 对象做出某种解释是它具有某种意义) 相对/选择性(根据事物乊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具有一 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恒常性(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仍保持 不变)
图形与背景的组织是最简单的知觉组织形式,它把作用于 感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成从背景中凸显出来的物体或 图形。图形有时被称为知觉形象或知觉对象。从这个意义 上说,知觉过程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知觉对象的过程。
人在知觉范围内对图形与背景的辨识反映了知觉的 选择特性。从背景中选择图形的特征有: (1)图形有形状,背景相对而言则没有形状。 (2)背景似乎是在在图形的背景的背后连续伸展,没 有分界的轮廓线。 (3)图形具有某些物体的特征,背景看似无形的东西 。 (4)图形凸显在前面,背景似乎衬托在后面。 (5)图形往往具有一定的意义,容易被记住。
(4)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闭合时容易成为知觉的 对象。 视野中封闭或趋于闭合的部分容易组组织为图形而 成为知觉的对象,它符合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2.封闭与主观轮廓
由于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是作为整体作用于 人的,因此,客观事物作为一个复合刺激。 其各个部分或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它 们之间形成了某种固定联系,并在人脑中保存下来。 在知觉过程中,这种通过主观上的补充、简约、替代、 改组等活动,把不完整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 过程称为封闭性知觉。
态度 价值观 动机 需要 兴趣 经验 期望 个性
小案例: ①“关注点” ②看图联想 ③对钱币大小的估计
51
知觉对象因素
(1)大小法则 (2)强度法则 (3)对比法则 (4)动感法则 (5)重复法则 (6)新颖法则
52
情景因素 ① 时间
② 工作环境 ③ 社会环境
小资料: 情景对自我知觉的影响
3.知觉选择性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人的知觉选择性不仅依赖客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还与知觉者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目的 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个体的意 义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联想:“踢猫效应”

Company Name
三、知觉整体性
(一)什么是知觉整体性
社会知觉
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和团体特性的知 觉。
自我知觉
是指个体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 态的认识。 小资料:
人际敏感性
62
人际知觉的一致性觃律
当获得关亍某个人少量的信息资料后,就力图对 他的大量特性作出判断,形成一致的印象。
对物的认知允许事物的各种特性不协调一致,而 对人的认知通常不允许人的各种特性不协调一致。
四、知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 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 。知觉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 特征,它在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
由于知觉的恒常性,使人们在环境发生变化 时,仍然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
知觉的恒常性
35
35
知觉的组织原则
知觉的组织原则: 个体因主观经验的影响使客观刺激情境带有强烈 的组织倾向。 1.接近或相邻原则 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 或接近的刺激物更易知觉为整体,这是由于在知 觉过程中,当刺激物之间的辨别性特征不明显时 ,人经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寻找 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合乎逻辑或有意义 的知识经验。
45
45
5.同域原则 人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 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形状,这种知觉组织 原则称为知觉的同域原则。
它们看起来像什么?-1
47
47
它们看起来像什么4
49
49
二、影响知 觉的因素 知觉者因素 知觉对象因 素
情景因素
50
知觉者因素
(三)知觉选择性的特点 1.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 (1)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成 为知觉的对象。 光线强、声音响、轮廓分明的刺激物容易被成 为知觉对象而被加工。反之,光线暗淡、声音微弱 ,轮廓模糊的刺激物不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 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知觉的基本特点
(3)了解常见的错觉
(4)掌握人际知觉的一般觃律 (5)了解人际知觉的常见错觉 (6)了解归因理论
3
第一节 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 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它是对事物 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 反映(如颜色、气味、外观等)。知觉是对于对 象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的反映。
结果表明,如果先看A图,再看B图,100%的被试 会把B图看成是年轻女子;如果先看C图,再看B图 ,96%的被试会把B图看成老妇人。个体因为先前 知觉经验的不同而导致对同一知觉对象的理解产 生如此大的差异,充分表明个体对刺激信息的理 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而 形成了知觉定势。
5
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理解性
(一)什么是知觉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 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 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 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人 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 验也会存在差异。
心理学家黎柏(Leeper, 1935)以如下图所示 的A、B、C三张图片为材料,研究个体先前的 知觉经验对后续知觉理解的影响。A图为一位 年轻女子,C图为一位老妇人,B图则同时具有 两者的特征,既可以看成是年轻女子,也可以 看成是老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