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第一册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一课探宝行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利用信息的一些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应具备的信息道德和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在传播、利用信息时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以及使用计算机应有的良好习惯。

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本课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很多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而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知识传授上和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上;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教学难点应该是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建议教师介绍关于黑客与病毒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学生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组织教学时,也难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步,因此,在备课和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尽可能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应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挫伤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此年龄段的学生知识面窄,要理解和掌握本课中这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难度较大,所以要尽可能结合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或课件演示的方法,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演示课件,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

(通过课件或挂图演示一组信息处理的画面)师:谁能说一说画面中的人在做什么?每个画面请一、两位同学讲述,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信息”,根据学生对整组画面讲述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引出本课问题:什么是信息?二、确定问题,引出新知师: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人们在处理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你知道人们通过哪些方式传递信息吗?此处对什么是信息这一问题的讲解,教师要最大限度的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的例子,以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避免单纯介绍抽象的概念。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1、自主学习布置学生看书,结合自己的见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此阶段,教师应布置有针对性的学习问题,可以确定如下具体问题:✧你知道哪些处理信息的方法?✧信息技术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给以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2、协作学习给学生分成小组,布置讨论、交流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哪些应用。

教师要求每组最后要推选一名代表来说明本组的讨论结果,可以采取请学生为大家看图讲故事或者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信息技术的小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3、自主学习布置学生带着如下问题看书:☆传播、利用信息时要遵守哪些要求?☆在使用计算机教室时应该注意什么?4、协作学习分组讨论大家在计算机教室上课时应该怎么做;在利用、传播信息时,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强调,以加深学生对信息道德的理解和记忆。

四、学习总结,构建知识框架你有哪些收获?生汇报师构建知识框架【第二课时】上机操作【课后反思】【第二周】第二课参观“计算机王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

3、掌握正确开、关计算机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1、训练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2、培养爱护公物的道德。

【教材分析】知识点: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开机与关机。

知识结构:计算机的发展:重点是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其它简介。

关【学生分析】本课接触到的实物很多,而且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要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

【教学重点】开机与关机。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流程】一、进入问题情境,引出新知可以通过演示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动画或游戏等,并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演示一个小游戏或者小动画)师:同学们很多人都见过电脑,还有的同学已经用过电脑,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了解哪些和电脑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如下问题来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电脑?✧电脑都能干什么?二、搭建支架,创设学习环境在上面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

师:电脑有这么种,能够做这么多事,那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由哪国人发明的?是哪一年发明的?学生此处的回答可能不很理想,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始新知的讲解。

教师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简史,重点说明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名字、诞生时间和诞生地,以及它的大小、计算能力等,并与现在的计算机进行适当比较,使学生了解现在的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从而激发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兴趣,同时,简单说明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为下面的学习搭建好基础。

三、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教师向学生布置好学习问题(任务),让学生带着老师留的问题学习。

可布置如下主要问题:✧你见过哪些和电脑有关的设备?✧电脑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1、独立探索先让学生看教师准备的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音像资料或者演示课件,要求他们记住其中自己知道的物品。

然后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记忆各种设备的名称及其基本功能。

再后,教师通过计算机演示并简介一些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让他们了解软件的作用,理解软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示内容和介绍,要注意突出重点,忌面面俱到。

2、协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们交流、讨论都叫什么名字,能够做哪些事情。

教师要参与其中,适当点拨。

3、演示操作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打开计算机和关闭计算机的步骤和要求,注意强调开机和关机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4、协作学习布置小组同学讨论开机和关机的具体步骤和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在小组充分讨论后,学生练习开机和关机。

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和监督,保证安全操作。

四、学习总结、构建知识框架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二课时】上机操作【课后反思】【第三周】第三课认识电脑的“仓库”第十六课 认识电脑的“仓库”【教材分析】知识点:存储器的分类、容量计算,外存储器的作用、特点,软盘的使用,通过“开始”按钮查找文件。

知识结构:【教学重点】计算机外部存储器的特点、作用,软盘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存储器容量的计算。

【学生分析】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外观、作用及安装位置外部存储器 硬盘 软盘 光盘 容量 写保护 使用 注意事项学生年龄小,思维不成熟,对一些抽象理论不易理解。

但学生对电脑感兴趣,尤其是总想了解它的内部都有什么,是干什么用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存储器的作用和特点。

2、掌握软盘的使用方法。

3、掌握通过“开始”按钮查找文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按要求规范操作和爱护设备等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进入问题情境,引出新知。

通过展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动画,提出问题,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演示动画(有许多身上贴着“信息”两个字的小卡通人,一起向电脑跑去,当小卡通人跑到电脑附近时停下,屏幕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师:动画中的这些小卡通人是居住在电脑中的信息公民,它们正要进到电脑里面呢!那么,这么多的信息公民,它们居住在电脑里的什么地方呢?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呀?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其实,在电脑中有一些存储信息的“仓库”,叫做存储器,这些电脑中的信息公民就居住在存储器这些“仓库”里。

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存储器是什么样子的吧?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参观一下电脑的“仓库”,认识认识电脑的存储器。

(二)搭建学习支架播放一段关于存储器知识的音像资料(如果没有相应条件,可用挂图或者自制课件代替)。

(教师展示实物并简介)电脑中的存储器是存放信息的“仓库”,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其中,外部存储器包括软盘、硬盘、光盘等。

说明存储器容量的几个主要单位,并讲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1、外存储器的作用、特点(1)自主探索学生参照教材中的比较表,学习外部存储器的作用、特点。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围绕如下问题看教材,并最终完成任务:✧电脑中存储信息的“仓库”是什么?✧常见的外部存储器有哪几种?分别叫什么名字?✧软盘的容量多大?读取速度快吗?携带方便吗?✧硬盘的容量多大?读取速度快吗?携带方便吗?✧光盘的容量多大?读取速度快吗?携带方便吗?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如下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电脑中的信息小公民,要使电脑能够正常运转完成人们布置的工作,就需要经常在两个地方活动,一个地方是内部存储器,那里是信息小公民上班的“工作室”,另一个地方是外部存储器,那里是信息小公民居住的“家”。

(2)协作学习教师先讲解软盘各部分的作用(重点说明写保护的作用和操作方法),介绍软盘和软驱的使用,并强调注意事项,提醒软盘的存储容量小,给学生协作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学生分成小组,参照教材,共同完成在“资源管理器”中向软盘中发送文件的操作。

根据学生接受的和完成操作的情况,可适当扩展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提示学生应用上次课学习的复制方法操作一下,比一比异同。

2、通过“开始”按钮查找文件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上次课通过地址路径查找文件的方法,引出本课中更方便的查找文件的方法——通过“开始”按钮查找文件。

教师首先简介“查找”窗口各部分作用以及基本操作,然后布置学生查找已知名字的文件。

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小组内的同学研究、讨论后,分头进行实践操作,完成通过“开始”按钮查找文件的任务。

(教师应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实战演练,巩固新知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将学生分组进行一次比赛,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

(比赛组织方法参见评价建议部分)比赛结束后,教师简单总评,强调本课的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指出今后要不断地练习,才能使操作更加熟练。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与“电脑”交上了好朋友,虽然我们知道了它的“外貌”,了解了它的组成,可是你们知道吗?计算机其实就像一个好大的“仓库”一亲,里面可以存放许多文件,这些文件都存放在不同的地方,这就是需要内在储器和外存储器,电脑正是因为有了它们,它才能够变成一个知识丰富、内容广泛的大“仓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大“仓库”吧!二、存储器的认识生看书第一部分汇报(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内部存储器(内存)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外存)1、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装置,它同CPU一样安装在主机箱内的主板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