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90251英文名: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管理学原理等后置课:采购及供应、仓储管理等学分: 3学分课时: 48课时(含实验课8课时)主讲教师:吴志华宫丽等选定教材: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第2版)[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课程概述:《供应链管理》是研究供应链构建、运作及管理的基本规律、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管理战略及策略、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物流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和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 、掌握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匹配。

3 、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理论,能够初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4 、掌握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初步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构。

5 、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诀窍。

6 、掌握快速反应( QR )、有效客户反应( ECR )、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 CPFR )等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并能在物流管理中进行运用。

教学方法: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学习每一章节内容,通过开篇事例、资料快照以及经典案例对各章概念进行最新阐释,并且在教学中要针对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联系我国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

同时要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针对供应链的设计策略、库存策略、物流管理等不同议题进行探讨,并制作个案分析,提供学生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全面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供应链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以后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供应链管理导论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的基本知识,对供应链管理及其产生的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以期为后续学习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节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及其产生的背景一、供应链的概念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三、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1、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2、企业面临压力和挑战3、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弊端4、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第二节供应链的结构及特征一、供应链的类型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二、供应链的特征1、复杂性2、动态性3、交叉性4、面向用户需求三、供应链流程分析1、供应链流程的环节法分析2、供应链流程的推拉法分析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一、供应链管理的特点1、及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的特点2、及物流管理相比较的特点二、供应链管理要素及结构体系框架三、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1、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2、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实现第四节供应链管理教学一、供应链管理教学及其意义二、供应链管理教学的内容体系三、供应链管理学习及研究型教学思考题:1、考察一下从一家便利店购买一瓶矿泉水的情形,描述这个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及所涉及的供应链流。

2、考察一下当一名顾客在书店购买一本书的时候所涉及的供应链,明确指出这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及推拉边界的位置。

3、简要描述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4、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是什么?5、简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方法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业务外包、可扩展企业及供应链管理战略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业务外包、可扩展企业、供应链及其管理战略的基本内容、内在关系及现实表现等。

教学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环境下的业务外包一、业务外包的原因二、业务外包的问题三、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四、全球范围的业务外包第二节供应链环境下的可扩展企业一、可扩展企业的产生及定义二、可扩展企业的理论模型三、可扩展企业的目标及特征四、可扩展企业的采购关系五、可扩展企业的生产计划及控制第三节供应链管理战略内容及实施要点一、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内容及要求二、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三、供应链联盟战略思考题:1、现行业务外包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简述可扩展企业的理论模型及运用要求。

3、举例说明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有关内容及实施要点。

第三章供应链构建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业务流程重组的相关理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的特征、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组织形式的变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供应链构建的体系框架一、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模型二、供应链环境下生产运作及管理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四、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第二节供应链设计及供应链结构一、供应链设计的原则二、供应链设计及物流系统设计三、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四、供应链结构中的企业角色第三节供应链设计的步骤及策略一、供应链设计的步骤1、分析核心企业的现状及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2、明确供应链设计的目标3、分析组成供应链的各类资源要素3、提出供应链的设计框架4、评价供应链设计方案的可行性5、调整新的供应链6、检验已产生的供应链7、比较新旧供应链8、完成供应链的运行二、供应链设计的策略三、供应链设计案例分析思考题:1、供应链构建的原则是什么?2、供应链设计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举例说明。

3、如何识别供应链中的成员以及如何区分为重要成员和非重要成员?4、供应链设计的策略有几项?他们各自针对何种情况?第四章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及选择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相关概念,掌握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理论基础;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熟悉供应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三、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制约因素1、企业供应链五阶段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3、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第二节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一、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原则二、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方法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采购成本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算法。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步骤四、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及选择五、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三节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改善一、处理好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的若干问题二、供应链企业合作的策略模式三、供应商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思考题:1、简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定义。

2、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原则是什么?3、如何对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评价?第五章供应链物流管理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供应链物流战略的内容。

理解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生产、储运等管理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物流及其管理战略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二、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第二节企业流入流出物流一、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二、供应链管理下的销售物流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储运管理1、传统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2、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及库存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策略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管理第三节企业内部物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及控制一、传统生产计划控制及供应链管理思想之间的差距二、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控制的特点及方法三、基于供应链的大批量定制生产及延迟制造思考题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有何特征?2 、运输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如何?3 、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问题有哪些?4、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原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 、VMI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如何实施 VMI ?第六章供应链信息管理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供应链中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控制、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掌握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供应链信息管理一、供应链中的信息构成二、供应链中有效信息的特征三、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控制四、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第二节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一、基于EDI的供应链信息组织及集成模式二、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信息组织及集成模式三、基于RFID的供应链信息组织及集成模式第三节电子化供应链管理一、E供应链及其结构二、E采购三、E配送交付四、E同步化供应链第四节基于网络中介的电子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一、传统供应链运作模式及其发展二、电子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三、基于网络中介的供应链动态运作模式思考题1 、信息管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是什么?2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的控制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流控制的特征是什么?4 、什么是供应链 IOIS ?5 、构建供应链 IOIS 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供应链管理方法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快速反应(QR )、有效客户反应(ECR )和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 )这三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快速反应(QR)一、 QR 的概念二、QR 的产生背景三、QR 的优点四、QR 的实施步骤第二节有效客户反应(ECR)一、ECR 的概念二、ECR 的产生背景三、ECR 系统的构建1、营销技术2、物流技术3、信息技术4、组织革新技术企业内部革新技术;企业间的革新技术;成本会计的革新技术第三节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一、ECR 的概念二、ECR 的产生背景三、ECR 系统的构建1、协同2、规划3、预测4、补货四、CPFR 的实施1、CPFR 供应链的体系结构2、CPFR 实施的框架和步骤思考题:1 、快速反应( QR )和有效客户反应( ECR )出现的背景 ?2 、快速反应( QR )的含义、特点是什么?3 、快速反应( QR )的实施步骤有哪些?4 、有效客户反应( ECR )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5 、有效客户反应( ECR )系统构建需要的要素有哪些?6 、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 CPFR )的本质特点是什么?7 、如何实施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 CPFR )?第八章供应链的组织、运行及控制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快速反应(QR )、有效客户反应(ECR )和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 )这三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的特征及业务流程重组二、BPR对组织的要求三、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组织形式的变化主要包括:传统物流管理组织结构;简单功能集合的物流组织形式;物流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一体化物流组织形式;从功能一体化向过程重构转移四、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确定首要的企业流程重构的项目;分析和评价现行作业流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和建立作业流程的原型系统;取得合作伙伴的支持和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