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建铁路白阿铁路白城至乌兰浩特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改建铁路白阿铁路白城至乌兰浩特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改建铁路白阿铁路白城至镇西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发布日期:2010-8-27一、项目概况改建铁路白阿铁路白城至镇西段扩能改造工程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境内,起点为既有白阿铁路白城站外,沿既有白阿线新建二线至镇西,沿途经过五家户、平台、平安镇,终点为镇西站外CK47+720,正线长度为46.93km。

本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该区域与国内外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项目及后方通路全部建成后,通过白阿铁路与锡乌线接轨,开辟了一条蒙东资源输入东三省的快速通道,同时将东三省及口岸的物资运输到蒙东,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优势互补。

另外,本线延伸到阿尔山口岸,与蒙古国铁路相连,形成一条新的国际通道,对于加强中蒙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实现两国间的经济优势互补、促进两国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加强两国间的睦邻友好合作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此外,本项目对于加强沿线旅游开发、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建设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将拓展快速客运网覆盖半径,既可充分发挥客运效益,也能满足沿线快速客运需求。

同时,本项目是伊尔炧~白城~长春~吉林~图们的中蒙大通道中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本项目作为锡乌铁路、两伊铁路的后方通道,对于保障锡乌铁路、两伊铁路的煤炭外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自2011年1月初开工,2012年12月底竣工,工期2年。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防护措施1.生态环境(1)工程永久占地包括区间新建路基、站场、桥涵等工程永久征地。

工程永久占地共计202.64hm2,新增征地类型中主要以交通运输占地和耕地为主,其中交通运输用地95.39hm2,占47.07%,耕地84.52hm2,占41.71%,住宅用地22.73hm2,占11.22%。

工程占用土地,将会破坏原地貌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工程将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防护,减小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全线土石方总量543.28×104m3,其中填方423.43×104m3,挖方119.85×104m3,利用30.01×104m3,总弃方89.85×104m3,其中31.85×104m3表层土作为绿化用土重新利用,58×104m3作为永久弃土弃于弃土场。

工程将采取离集中取弃土方式,并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予以防护。

(3)工程位于地形平坦开阔地段,沿线桥涵分布较少,多为跨越农田灌溉及排洪渠沟所设。

工程设置框构桥1545m2/8座,涵洞35座,平均每公里0.75座。

桥涵的设置满足人员出行、排洪灌溉、动物通行等各方面要求。

(4)工程涉及水源地1处,为白城市城区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源地。

工程沿既有线穿越白城市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之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在CK4+370~CK5+000段以路基形式穿越二级保护区,长度630m;在CK3+176~CK4+370、CK5+000~CK8+824段以路基形式穿越准保护区,长度5018m。

目前,建设单位已与白城市人民政府沟通,白城市自来水公司正重新选址,待新的水源地确定后,工程涉及第二水源地将废弃,工程建设不会对城市饮用水源产生影响。

2.声环境经预测,距离拟建线路外轨中心线30m处,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均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之昼间70dBA、夜间70dBA标准要求。

功能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根据敏感点规模及地形条件等因素考虑采取声屏障、隔声窗、实施搬迁等措施进行噪声控制。

工程措施有:设置声屏障9090米,隔声窗4500平方米,房屋搬迁179户。

3.振动环境经预测,工程运营后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及以外区域振动预测值VLzmax评价量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标准。

4.电磁环境工程实施后,列车采用电力牵引,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电磁污染,对铁路沿线以高架天线收看电视广播的居民住户的电视收看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铁路通过高架桥或高路基路段时,对沿线以高架天线收看电视广播的居民住户的电视收看效果产生遮挡、反射作用。

建议对敏感点中受该工程影响的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

5.水环境五家户站、平台站、镇西站新增污水均为生活污水,污水经化粪池、SBR处理达标后,修建储存塘收集回用,可以进行站区绿化等,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6.大气环境工程采用电力机车牵引,不产生流动大气污染源。

平台站、镇西站既有锅炉拆除,各新增1台0.7MW型煤锅炉。

五家户站既有0.14MW锅炉置换为相同容量型煤锅炉,烟囱口烟尘、SO2排放浓度均满足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三、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综上所述,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能源结构政策和铁路行业技术政策,虽然对所在区域的生态、声、振动、电磁、水、大气等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设计中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报告又结合当地环境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只要这些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可以降低到最低程度。

因此,本次评价认为,本项目在落实设计及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的条件下,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改建铁路白阿铁路镇西至乌兰浩特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发布日期:2010-8-27一、项目概况白阿铁路镇西至乌兰浩特段线路全长33.7km,位于内蒙古境内。

线路从镇西站引出,采用直线跨越的方案跨越洮儿河,后继续与既有线并行,线路到达大黑山附近,设长度为3090m 双线隧道穿越大黑山,继续与既有线并行引入乌兰浩特站。

本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该区域与国内外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项目及后方通路全部建成后,通过白阿铁路与锡乌线接轨,开辟了一条蒙东资源输入东三省的快速通道,同时将东三省及口岸的物资运输到蒙东,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优势互补。

另外,本线延伸到阿尔山口岸,与蒙古国铁路相连,形成一条新的国际通道,对于加强中蒙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实现两国间的经济优势互补、促进两国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加强两国间的睦邻友好合作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此外,本项目对于加强沿线旅游开发、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建设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将拓展快速客运网覆盖半径,既可充分发挥客运效益,也能满足沿线快速客运需求。

同时,本项目是伊尔炧~白城~长春~吉林~图们的中蒙大通道中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本项目作为锡乌铁路、两伊铁路的后方通道,对于保障锡乌铁路、两伊铁路的煤炭外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自2011年1月初开工,2012年12月底竣工,工期2年。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防护措施1.生态环境(1)工程永久占地共计137.46hm2,新增征地类型中主要以耕地和交通运输占地为主,其中耕地77.02hm2,占56.03%,交通运输用地56.52hm2,占41.12%,另有少量住宅用地、林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工程占用土地,将会破坏原地貌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工程将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防护,减小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全线土石方总量358.66×104m3,其中填方257.22×104m3,挖方101.44×104m3,利用18.11×104m3,总弃方83.33×104m3,其中11.8×104m3表层土作为绿化用土重新利用,71.53×104m3作为永久弃土(渣)弃于弃土(渣)场。

工程将采取离集中取弃土方式,并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予以防护。

(3)白阿线镇西至乌兰浩特改建线路全长33.668km,铁路桥梁全长 3.649km,占全线的10.8%。

桥涵的设置满足人员出行、排洪灌溉、动物通行等各方面要求。

(4)工程全长33.68km,新建双线隧道1座,位于宁家镇与乌兰浩特之间,隧道进口里程CK73+130,出口里程CK76+220,隧道全长3090m,占线路总长的9.2%。

隧道出渣合格填料可作为路基、站场利用方,弃方弃于弃渣场。

弃渣坡脚设浆砌片石挡渣墙。

渣顶设截水天沟,并做好渣场排水系统,以防止弃渣流失,污染环境。

(5)线路途径小靠山屯日伪碉堡遗址,涉及两处,在CK77+916处,以桥梁形式占压一处;在CK78+470处,碉堡位于工程桥梁左侧22米处。

目前,建设单位正与兴安盟文物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将会对碉堡进行拆除,在积极办理相关法律手续的同时,做好文物地貌保护。

2.声环境经预测,距离拟建线路外轨中心线30m处,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均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之昼间70dBA、夜间70dBA标准要求。

功能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根据敏感点规模及地形条件等因素考虑采取声屏障、隔声窗、实施搬迁等措施进行噪声控制。

工程措施有:设置声屏障7070米,隔声窗1312平方米,房屋搬迁181户。

3.振动环境经预测,工程运营后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及以外区域振动预测值VLzmax评价量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标准。

4.电磁环境工程实施后,列车采用电力牵引,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电磁污染,对铁路沿线以高架天线收看电视广播的居民住户的电视收看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铁路通过高架桥或高路基路段时,对沿线以高架天线收看电视广播的居民住户的电视收看效果产生遮挡、反射作用。

另外,新建牵引变电所会产生一定的工频电磁场,产生电磁辐射影响。

建议对敏感点中受该工程影响的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

5.水环境葛根庙站、宁家站新增污水均为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后排入附近沟渠,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乌兰浩特站新增污水均为生活污水,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6.大气环境工程采用电力机车牵引,不产生流动大气污染源。

本工程葛根庙站、乌兰浩特站各新增1台型煤锅炉,大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等,满足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三、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综上所述,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能源结构政策和铁路行业技术政策,虽然对所在区域的生态、声、振动、电磁、水、大气等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设计中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报告又结合当地环境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只要这些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可以降低到最低程度。

因此,本次评价认为,本项目在落实设计及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的条件下,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