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课件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内科领域预防用药 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 有效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病毒性疾病、昏 迷、休克、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14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 使用
祥云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丁岳钰
1
探讨内容
抗菌药物的发展史
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问题
抗菌药合理应用——优化抗生素治疗策略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性应用的原则
2
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 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抗菌药是国内耗量最 大的药物。
3
我国与国药品销售比较
抗菌药物所占全部药物份额
我国:超过总量的1/4(25.38%)
其中抗生素占3/4以上,头孢菌素近一半。 世界:以调脂药、抗精神失常药占多数 头孢菌素及抗菌复合物制剂仅占2% 销售额前10位药物
我国:有4种抗生素(多为头孢类抗生素)
且排名第一、二、四、五位 世界:没有抗菌药
20
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①对部分
何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该不该用--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选药对不对--所选种类和品种是否合理 使用正确不正确--给药方案是否正确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与否的评价标准
有明显疗效
安全风险低--毒副作用少 能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费用经济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危重患者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 基础疾病 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17
可靠、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WHO要求:50%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在
用药前须进行标本(合格标本)的细菌培
养,而我国此比例低于30%。
18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药物的分类 药物的特点
19
青霉素类
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 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 林等,但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本类药 物耐药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 药物特点制订
10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选用 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给药途径:
6
不断涌现的耐药性问题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 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
16
分级使用权限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具有严格的用药指征或诊 断依据,且须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 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 但仅限于1天用量,且事后必须报告具有相应使用权限的 医师并由其补签字同意
12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 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指征: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 重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 由于药物协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 量减少 必须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滥用误区
抗菌药=消炎退热药 抗菌药预防所有感染 新、贵品种的疗效优于老、廉品种 一种抗菌药物即可达到药效的却用2—3种 口服抗菌药物可达到效果的却用静脉注射
使用超广谱抗菌药,临床效果好说明用药正确?
疗程长才保险, 定植菌当致病菌治疗 虽然全部耐药,但有感染总要用些抗菌药
卫生部的控制要求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 30分钟至2小时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轻症感染:口服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初始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及 早转口服给药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给药次数: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 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 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 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5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 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 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 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类略高 特殊使用: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 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 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 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 相对较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