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马汉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的影响•海权论的核心概念——制海权•所谓制海权(sea power)——一个国家控制航海的能力。
“伟大的公路”:•制海权是争霸世界的关键,谁控制了海洋,特别是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海道和海峡,从而取得海权,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
一战中德奥匈的失败就是例子。
••1、一、海权的必要条件•1.优越的地理位置——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海权,首先它必须在地理上便于进入世界的海洋。
•2.国家的自然结构合理,其中包括合理的生产结构和优良的海港。
•3.适当领土范围——一个国家领土范围的大小对发展海权至关重要。
•4.拥有众多的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要想建立一只持久的海上力量,必须有同海岸线长度成正比的充足的人口分布。
•就人口而言,这并非仅仅是指纯粹的总数,而是指从事于海洋事业的人口数量,或者至少能够迅速为航海业所使用且从事海洋物质生产的人口数量。
这些必须加以计算。
•5.对于海洋利益有渴求的民族特性——人口众多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人口的活力和素质。
建立一只强大的海上力量不单是靠一些人的意愿,关键还在于全体公民对海上商业利益的渴望和需求,他们必须以追逐有利可图的海外商业贸易。
•6.政府性质——即政府发展海上力量的决心,亦即整个民族的文化取向问题。
•二、获得海权的充分条件•认为海上贸易是致富的重要途经,是民族繁荣和强盛的主要因素,因此任何一个大国都要有自己的海上活动自由,控制海洋。
而控制海洋的前提是国家要拥有足够的商品进行海上贸易,拥有足够的商务船只和基地,拥有足以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强大海军。
•1.一个国家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必须要不断扩大生产可供对外贸易的产品。
•海上权力真正建立在和平与广泛的商业基础上,所有的人都寻求收获并且或多或少地追逐金钱。
然而,寻找收益的方式却会对居住于一国之内民众的历史与商业运气造成显著的影响。
•2.拥有进行海外贸易的大规模的船只。
•3.必须有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海军来保护海外基地和殖民地与本国基地间的交通线。
殖民地和基地应能够保障扩大和保护船只的运输。
马汉理论的影响•马汉的思想在上个世纪初对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代世界各国海军第一主义思想几乎都起源于《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 年1783 年》这本书。
•对美国的影响:根据马汉海权思想,美国在19世纪末大力开展国际贸易竞争和渗入国际市场,美国先后占领菲律宾、吞并夏威夷、关岛等一连串太平洋岛屿。
又控制了加勒比海、关塔那摩,全力保卫萨摩亚群岛、巴拿马地峡。
发展强大的海军•1908年,美国海军实现了从沿岸防御战略向远洋进攻战略的转变,即从浅蓝海军、发展为深蓝海军。
其实力跃居世界第2位。
1915年,威尔逊总统援引马汉海权论,促使国会通过“海军法案”。
以此为背景,美国在二战中成功地击败日本舰队,成为世界上第一海军强国,从而取代了英国霸主地位。
•第二题麦金德的大陆心脏地带学说的内容及其在美国的发展•《历史的地理枢纽》于1904年1月份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则影响到世界政治。
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唐斯在其名著《改变近代历史的16本书》中,把此文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潘恩的《常识》等十六种书并列,称为“十六本改变世界”的“巨著”。
•一九一九年发表『民主的理想与现实:重建政策的研究』•••《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论文所以能影响世界政治,被人们作出这种或那种评价,是因为麦金德在文章中提出了“枢纽地带(pivot)”的论点,这个概念是以后更加著名的“心脏地带”概念的前身。
他是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
•他的观点得到德国纳粹地理学家豪斯霍费尔的赞赏,成为德国地缘政治学的思想来源之一。
麦金德后来为自己辩解说:在他宣读这篇论文的时候,“远远在有任何纳粹政党问题之前”。
但是,我们知道,思想的传播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的。
•1943 年,《巨大的世界和和平的赢得》,主要讨论如果俄国战胜德国,战争将使他的地缘政治论提前二十年或者四十年前更加有效和有用。
麦金德公式•麦金德试图通过对国际和各国局势变化的历史观察和思考,寻找一种“至少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公式,而这个公式应当具有透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对抗势力的适用价值。
”•一、通过对欧亚大陆争霸史的分析,麦金德首先基于俄国的自然地理来寻找他的公式——欧亚核心区非常地适合马匹和骆驼的机动性。
•1.从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而言,欧洲文明是反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结果,欧洲之所以实现它的文明,正是源于外来野蛮人的压力,因而欧洲的历史应被看作是隶属于亚洲和和亚洲的历史。
•2.欧亚大陆以十分引人注目的水系分布为特色,核心区域连绵的草原适合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二、通过东西方世界关系的分析,麦金德认为铁路给欧亚大陆带来了新的优于海洋的机动性。
•1.作为核心区域的边缘地带——新月形地带——由海路可以到达——尤其是蒸气机和苏伊士运河的出现•海洋力量的发展把东西方世界的关系颠倒过来,西欧的航海民族以他们的舰队控制海洋,在大陆外缘定居,并在不同程度上把亚洲的海洋边缘区变成属地,•2.铁路的出现改变了陆上强国的机动性•三、麦金德公式:•谁控制枢纽地区(心脏地带),谁将成为世界帝国。
•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四、麦金德公式的两个推论。
•其一,如果德国和俄国结盟,那么这个世界帝国就有望了;其二,假如中国被日本组织起来,推翻俄罗斯并且征服其领土,那时他们既有广大的陆地资源,由于辽阔的海洋资源,这种双重优势是俄罗斯人所见不到的,那么他们必将成为威胁世界的黄祸。
陆权论的主要内容•1.整个世界由海洋和岛屿组成,亚非欧组成了一个战略单位——世界岛,南北美洲是另外极具作用的小岛。
•2.世界的核心力量来自于亚欧大陆心脏地带。
麦金德认为,欧亚大陆这一核心地带是世界政治的真正支柱,在世界事务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侵略、角逐的危险地带。
•3.通过陆地控制海洋比通过海洋控制陆地要容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包括许多国家,试图通过控制海洋来控制陆地,都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主要原因在于基地不断地被陆上力量所控制。
•4.如果没有领土根基,海上力量的机动性和扩张将不复存在。
富饶而安全的生产基地是根本,生产基地不仅是船只装备,而且也是与航海相关的一切陆地服务的支柱,对海洋的控制基于强大的陆地资源。
•5.依靠海洋力量为主要手段向外扩张的哥伦布时代已经终结。
•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Spykman)是美国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地缘政治学家,一生著述极多,其中1942年出版的《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America’ s Strategy in World Politics)和1944年出版的《和平地理学》(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是其代表作,其主要论点包括:•第一,推崇契伦等人,积极宣扬地缘政治学的重大作用。
他曾经写道:“有些学者歪曲了地缘政治学这个名词的含义,但不能以此作为否定地缘政治学方法和实质的正当理由。
实际上地缘政治学是一种分析方法和一些论据的适当名称,这种分析方法和这些论据在外交政策某些方面进行明智决策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斯皮克曼著,刘愈之译:《和平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17页。
] •第二,修改了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提出了“边缘地带”学说。
斯皮克曼认为,世界性位置以气候带、海陆分布等条件作为划分标准,大致包括内陆、岛屿和边缘三种;区域性位置主要根据邻国间的相对关系和实力地位来划分,大致分为较强、较弱或相当三种。
他在对各种不同的位置组合进行探讨后指出,最受重视的是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国家[陈力:《战略地理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46—47页。
]。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并非是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造成了对海权国家的威胁,而是位于心脏地带和西方势力控制的沿海地带之间的缓冲地带。
因此,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是各强国占领和控制的核心地区。
这一分析的必然结论是抛弃麦金德的口号。
斯皮克曼提出的口号是:•谁控制了边缘地区,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能决定世界的命运。
•第三,斯皮克曼企望他的理论成为政治行为的实践指南。
在这一点上,他与麦金德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他认为,美国任何战略的制定都必须基于这一认识——在无休止的权力斗争中,国家之间应相互制约。
因此,他认为正义、平等和宽容等价值观在政治家们身上已荡然无存,武力成为支配国家行为的主调。
•所以他积极鼓吹美国建立强权政治,以武力征服世界。
在论述美国的外交政策时,斯皮克曼强调政策制定者们推行“均势”政策的重要性,美国要在均势体系中充当“平衡者”(Balancer)的角色。
而要获取这一地位,美国惟有保持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优势地位,因为这一地理区域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包括苏联垂涎已久的某些通向沿海地带的地理屏障和通道。
•正是由于斯皮克曼极其强调地理学与政治权力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因而赢得了“美国的豪斯浩弗”的绰号。
但不管怎么说,在冷战期间乃至以后美国历届政府所奉行的“遏制”战略中,我们都能找到斯皮克曼边缘地带学说的踪影。
第三题分析石油资源对地缘政治的影响石油正在改变世界地缘政治力量对比1. 近年来国际油价的不断飚升及高价位运行催生了新的地缘政治棋手首先是俄罗斯。
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高额利润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迅速恢复。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大国信心也得以恢复,开始在国内政治民主、国际事务等诸多领域大声向美国说"不"。
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内格罗蓬特在国会作证时表示,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使得俄罗斯成为"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更难缠的对话者"。
最近"石油卢布"对"石油美元"发起的挑战更是意味深长。
•其次是伊朗。
•创纪录的石油收入进一步增强了伊朗的实力,使得伊朗成为海湾地区名副其实的"长腿"。
据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估计,石油价格每上涨5美元,伊朗每周的石油输出所得将增加8500万美元。
如此一来,"伊朗领导人将更趋大胆,对真主党的资助也变得更轻松"。
•再看委内瑞拉。
•石油使得委内瑞拉近几年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地区影响迅速扩大,不仅试图争取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还高调与美国叫板。
查韦斯以大笔石油美元支持古巴,联合拉美左派政权对抗美国,在国际上进行反美串联,大造对美"反围堵"的声势。
• 2. 石油富集地区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重中之重经济全球化下石油成为全球性战略资源,是诱发世界大国博弈石油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