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一、杜甫生平:杜甫生于“奉儒守官”并有深厚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却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
虽后世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但在唐朝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
杜甫写“初唐四杰”的《戏为六绝句(其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中不乏诗人的自比。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
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当朝宰相李林甫为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
杜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因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他在此段时间的见闻,成为不朽作品“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至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资助下,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后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最后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二、杜甫诗作名句欣赏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4、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春望》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9、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登岳阳楼》10、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1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1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1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15、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18、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1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2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贵心二首(其一)》2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25、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江村》2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三、“诗史”杜甫与“诗圣”杜甫1、“诗史”:杜甫以诗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非常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他的诗歌记录了历史,佐证了历史,弥补了历史,堪称唐朝由盛而衰的诗史,又有同时的史书所不及者,所以被称为“诗史”。
2、“诗圣”:杜甫被尊为“诗圣”首先源自对其人格品质的赞誉。
杜甫一生人格高尚,忠君爱国、心忧天下,爱民如子,具有深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杜甫虽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抱有积极的入世热情,对社会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即使自处困境,却总是悲己及人,终身情怀博爱。
是为“圣”。
其次,杜诗是集大成之作。
他的诗歌创作,无论从体例、题材、内容、风格、章法、造语等各个方面都有登峰造极的突出成就,所谓诸体无不兼备,无体无不精工,内容博大精深,风格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诗艺精湛。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无人能够企及。
因而被后世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成就极高。
四、杜甫诗歌赏析1、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简介1)忧念时局,关心社稷,突出表现杜甫的爱国思想。
2)描绘山水,题画咏物,托物言志。
3)咏物讽谕,针砭时事,揭露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警策意义4)抒写爱子情切,伉俪情笃,兄弟情浓,友朋情深。
《北征》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开词句锤炼风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杜甫《船下夔州郭宿…》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洗红蕖冉冉香。
--杜甫《狂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一、解题:这首七言乐府诗是至德二载(757)春天,杜甫陷于叛军占领的长安时所作。
此诗的诗眼是“哀”字,主要描写作者身陷叛军之中,春日独自潜行于曲江,有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之事,抚今追昔,触物伤怀,感叹李唐王朝的盛衰巨变,充满了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
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经过唐开元年间的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艳,每到春天,彩幄翠幛,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榖,真是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
---现在呢?少陵老人忍气吞声地抽泣不停,春日里偷偷到曲江深处漫行。
曲边江的宫殿千门紧锁,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他们都为谁而绿?想当年皇帝的旌旗仪仗浩浩荡荡,来到芙蓉苑,苑中是万物生辉,风光无限。
昭阳殿里最受宠爱的人,与皇上同车出入陪伴皇帝左右。
御车前矫捷的女官,人人背带弓箭,白马嘴里衔嚼全部是黄金做成。
有个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一箭就射中了一对比翼齐飞的鸟。
眼睛明亮,牙齿洁白,美貌异常的杨贵妃而今何在?可怜她成了满脸污血的游魂,只有在旷野荒草间飘荡,欲归不得了。
清清渭水不停地向东流去,而入蜀道中的剑阁是那么深邃;贵妃和玄宗一去一留,生者死者彼此永无消息。
人生有情,想到世事变化,有谁不泪落沾襟?江水流呵江花飘,年年依旧,岂有终境?黄昏时,胡骑往来践踏,尘埃满天,想往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二、层次:可分成三层:第一层: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长安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内心无限哀伤与悲痛。
第二层:用追叙的手法极写昔日曲江之繁盛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诗歌以乐衬哀。
第三层: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
前四句直接承继第二层,感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后四句总结全篇,写杜甫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全诗以“哀”为题,也以“哀”为核心,笼罩全篇。
篇首第一句就创造出强烈的哀氛,接着,写春日潜行曲江是哀;睹物伤怀,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还是哀;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更是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哀;再转入叙述贵妃归天,玄宗逃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哀之极矣。
最后,不辨南北,也暗示着:那是极度哀伤的表现。
全诗的这种“哀”情,是复杂的,深沉的。
全诗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是李唐从盛世走向衰微的挽歌。
诗的结构跌宕波折。
诗人的视角由眼前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不断转换,给人造成一种纡曲有致,波澜起伏的感觉,读之令人感到凄切哀悯,肝肠寸断。
杜甫的《哀江头》,实际是借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来抒发自己对国破家亡的巨恸。
“哀”字是全诗的灵魂,以乐衬哀。
诗歌的结构安排,跌宕起伏,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意境深邃的特点。
月夜今夜鄜(fu阴平)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作于至德元载(756)八月初陷贼时。
本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
八月,杜甫闻讯只身奔赴行在,中途为叛军所执,拘于长安。
诗即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
诗人身陷叛军占领之地,安危难测。
当此之际,亲情最难释怀,于是写下这首五律,表达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思新奇,情真意切,明白如话,深婉动人。
可谓天下第一等情诗。
“今夜鄜(fu阴平)州月,闺中只独看。
”点题。
不从自己落墨,而是从对方着笔—体贴、挚切。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妻子一人在鄜州闺中独看。
开篇写得既突兀又形象。
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