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10)一、单选题1.(2019·甘肃一模·24)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
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
甲骨卜辞()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2.(2019·江西名校学术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25)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
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
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3.(2018·河北衡水四月大联考·26)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这反映出()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C.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4.(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27)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反映了()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5.(2019·山东菏泽一模·28)下图反映了1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C.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D.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6.(2019·四川达州一模·31)《辛丑条约》签订后,士大夫们对严复《天演论》的解读,逐渐指向革命。
这说明()A.严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B.达尔文进化论直接影响广大国人C.时局变化影响思想变迁D.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7.(2019·山西一模30)1932年,苏区政府建立“中华钨矿公司”,负责赣南地区的钨砂生产并将钨砂运到广东交易。
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620万元的财富。
这一举措()A.调动了苏区人民生产的积极性B.改善了根据地的民生C.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8.(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13)下图为1952年和1957年中国工农业生产情况(部分)示意图。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借鉴苏联的发展模式B.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C.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国民经济布局逐渐优化9.(2019·甘肃一模·32)有学者认为,西西里远征失败以后,面对惨痛的失败,雅典的部分演说家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
由此可知,这些演说家的活动()A.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其自身的堕落B.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公民的非理性心态C.造成公民与演说家间的恶性互动D.促使城邦理性精神和公民精神逐渐消解10.(2019·广东一模·34)18世纪的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而拥有土地的乡绅则将其土地收入积攒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商人与地主联手控制了经济B.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性较强C.资本活跃在诸多经济领域中D.地主仍是社会的主导性力量11.(2019·福建厦门一模·35)苏联长期是谷物净出口国,但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
与此同时,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
据此可知()A.西方的滞胀危机迅速波及世界B.苏联的发展模式亟需转型C.苏联已无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D.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12.(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35)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
这说明()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扫清C.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D.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二、材料阅读13.(2019·福建厦门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市镇统于州县,例无设官”。
为解决治安与税收上的困难,明清两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
于是,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
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同一功能的自治组织之间亦有地域分割的痕迹。
各市镇有自办的公益性学校,有独立的城市保护神——城隍,有完整的市镇历史记载——市镇志,表明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
——据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材料二中世纪晚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改善日常生活,城市居民不断抗争。
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
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
行会制定规章,训练工人的职业技能,控制产品的质量、价格,为社会福利积累资金,并通过礼拜天祈祷和节日游行等公共仪式鼓励市民对行会和城市忠诚。
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市议会核准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
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
——据陈灿《论走向近代的英国城市职业市场变迁和行业规则的完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城市在自治发展上的相同原因及表现。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不同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对二者的走向加以评析。
(15分)14.(2019·广东揭阳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19世纪中期历史大事:上表为19世纪中期历史事件简表。
请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关联,史论结合,叙述合理)15.(2018·宁夏银川二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工矿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封建把头制,其中搬运、煤矿等行业尤为严重。
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了废除搬运业中封建把头制度的决定,以后在煤矿、纺织等企业中相继废除了此类制度。
国营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吸收工人参加,把一批有经验的工人提拔到管理岗位上。
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厂矿交通等企业民主改革的指示,提出“我们必须发动与依靠工人群众,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工矿交通企业内部残余反革命势力系统清理,并对旧制度进行民主改革”。
同时强调“对于曾经压迫过工人,但并非反革命的老技术工人、专家,必须在运动中予以保护,根据团结为主的原则,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当作工人阶级内部问题来解决。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初期国营企业民主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国营企业民主改革的作用。
(8分)16.(2018·江西上饶二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
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触。
一一整理自《国家公祭日》【资料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
(9分)17.(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一模·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西汉宣帝(前91年一前49年)亲政后视“霸王道杂之”为必须遵行的“汉家制度”。
因出身微贱,知道百姓对贪腐官员切齿痛恨,所以他在诛杀一批地位很高贪污官员的同时,还派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者”对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对郡守级官吏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
他曾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诏令分给“流民还归者”公田,贷给种子与食物,并不要他们出算赋和给徭役。
他的“厉精为治”取得了卓著的文治武功,被誉为“中兴”君主。
但宣帝为了打击霍氏集团的权力,任用外戚、宦官,统治后期贪图奢侈逸乐,“颇修汉武故事,官室、车服盛于昭帝”,也为西汉末期政治混乱埋下祸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宣帝推动汉代出现“中兴”局面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宣帝的历史功过。
(7分)1.【答案】D 【解析】由材料“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
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可知甲骨文中关于自然与人关系的探索和记录影响到后期天人关系思想的形成,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故选D 项;甲骨文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意义,“真实状况”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早期自然崇拜给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非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由材料“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可知影响的是秦汉以后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