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
小猴子下山
(第1课时,共2课时)
【正文】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去,摘了桃子扔玉米,摘了西瓜扔桃子,见兔子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

这篇课文的构段特色很明显,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课文后面的习题也要求学生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个语言形式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不能三心二意。

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第三至第五段的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识字,学词,读句,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在学习中渗透本文的构段特点,第二课时重在体会本文的构段特点,并能根据这一特点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同时从中得到启示。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会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因此,本课重在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读一读句,做一做动作来学习文本,理解词句,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读懂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三)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掰、摘、扛、扔”这些动词,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注意朗读,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难点: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掰、摘、扛、扔”,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桃子形的生字卡片,玉米、桃子图片,玉米地里、桃树下、瓜地里词语条。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语:今天,王老师带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图片)瞧,这是谁啊?(课件出示:小猴子,认识生字“猴”,读好轻声)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补充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路线
1.第一遍,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完标出自然段。

2.第二遍,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划出来。

3.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贴词条。

4.课件出示填空,梳理小猴子下山路线。

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里),再走到一棵(桃树下),
接着走过一片(瓜地里),最后看见了一只(小兔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猴子下山去吧!
2.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下山来到了哪里呢?指读第一句。

指名回答。

认识生字“结”,强调是第一声。

3.结合图片,理解“又大又多”。

总结:“又大又多”告诉我们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指导朗读。

引语:那像这个的词,你能学着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西瓜、苹果图片,指名说。

(1)西瓜_____________。

苹果_____________。

(提供主语)
(2)独立用“___________又()又()”说话。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文本只是提供一个例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说会写。

在教学中,我结合课堂作业本的习题,确定了()又()又()的语言训练内容。

在练习时,我先出示了西瓜和苹果的图片让学生看着说,从评价中引导学生可以从大小、形状、颜色和味道来说,当学生打开想象后,让学生自由想象说。

像这样的分层训练,学生经历了比较充分的言语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训练的面,又实现语言的增量。


4.引语:小猴子小猴子,看到这又大又多的玉米,你的心情怎么样呀?
理解“非常高兴”,“非常”就是特别、很的意思。

指导朗读。

5.尝试想象:小猴子,你心里在想什么呢?这么高兴。

6.联系课文:文中的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呀?瞧,这儿就有一个大玉米,谁来把它掰下来?指名学生上来做动作。

如没有做对,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掰”字。

总结引导:原来,像他一样,用手把玉米和杆子分开,就叫“掰”,难怪这个字既有分,还有手呢!生字卡片带读,掰,掰开,掰断,掰玉米。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一直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而“掰”又是这篇课文中学生最难理解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又特意找来了实物,再让学生上台来演一演做一做,以此来突破难点。


7.理解“扛”:拿实物,让学生做做动作。

像他这样,把玉米放在肩上,就是扛。

认识生字“扛”。

8.掰了大玉米,想出了扛的好办法,它不只是高兴,还很得意呢!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9.结合板书梳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了一块(玉米地里),看见了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玉米,(扛着)往前走。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注意第一段的结构特点,引读括号内容。

)它又走到了哪里呢?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出示思考题)
(1)自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

(2)完成填空: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

他看见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

学生试填。

指名填空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