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实验中学 尹德娟
‘细菌和真菌”专题包括第五单元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其中主要包含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五个板块。
分析近年中考试题,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第一,细菌和真菌的结构会联系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考查;第二,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食品的腐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经常以实验题或资料分析的题的形式出现;第三,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会结合生态系统的知识,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针对命题特点,“细菌和真菌”专题复习中既要做到夯实基础,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生活和中考,加大学生知识转化、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生存条件。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阐明细菌和真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4、描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举例说出人类在实践生产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图文转换等思考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乐于参与、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
主要知识点并将主要知识归纳为要点图解。
将目标转化为概念图,可培养知识转化和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对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
要点梳理
一、
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和真菌的比较一、细菌的发现
两位著名科学家—设疑:(1)17世纪后叶,谁
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他发现
了什么?(2)19世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做
了怎样的实验?为什么称她为“微生物学之
父”?
一个核心实验—鹅颈瓶实验:
煮沸煮沸
(1)实验前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2)图中甲、乙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
组,实验的变量时什么?
(3)甲、乙两组哪组能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为什么?
(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1、展示比较表
比较项目细菌真菌
不
同
点
分部
大小
形态
菌落
细胞组成
细胞核
特殊结构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1、回忆学过的知
识点,回答老师
提出的问题。
2、对核心知识进
行概括。
3、提升设计实
验、分析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的
能力。
1、采用回忆、联
想等形式,独立
完成表格。
2、学优生独立完
成,中等生如果
自己回忆、联想
完成有困难,可
借助教材和一些
资料,学困生若
无法独立完成可
1、以“两位
著名科学
家、一个核
心实验”来
引领学生复
习细菌的发
现,易于记
忆。
2、培养学生
勇于探究和
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1、采用比较
和分层教学
的方式,促
进学生在这
节的复习课
中都有最大
程度的收
获。
2、比较表涉
及细菌和真
菌的分布、
智能检测
1.(2010·临沂市)2009年至今,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蔓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
多不便。
下列关于其病原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 离开寄生的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C. 在结构上,只有蛋白质外壳,不含遗传物质
D. 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2.(2010·临沂市)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 食品本身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
C. 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 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3.(2010·三明市)香菇和木耳都属于真菌,以下属于它们共同特征的是 A. 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都是单细胞动物 C. 细胞没有细胞壁 D.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4.(2010·莱芜市)近年来,我市将兴建沼气池作为新农村建设项目之一。
池内微生物能将
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沼气。
生产沼气所应用的原理是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扩散作用
D .蒸腾作用
5.(2010·南京)发酵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酿制葡萄酒利用了 A.醋酸菌的发酵 B .乳酸菌的发酵 C .霉菌的发酵 D .酵母菌的发酵
自然界中 的作用
人类利用
板书设计
6.(2010·长沙市)与真菌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
7、放久的馒头会生出“白毛”或“黑毛”,这些霉菌来自()
A.空气中飘来的孢子
B.空气中飘来的菌丝
C. 面粉中携带的孢子
D. 面粉中携带的菌丝
8、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
请你帮助他判断
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
A. 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的
B.菌落大,呈绒毛状
C.菌落大,呈青绿色
D. 菌落大,呈绒毛状
9、科学家们利用一些细菌来消除石油泄漏的水面和有汽油泄漏的土壤,以便于净化环境。
这些能净化环境的细菌属于()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分解者
D. 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10、将食物放在冰箱中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A. 冰箱中无空气
B. 冰箱中无微生物
C. 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低温杀死了食品中的微生物
11、李飞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如图):将甲、乙装置安好后,分别用酒
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
若干天后,得到了肉汤的保鲜方法。
请问:
(1)能够保鲜的装置是________。
(2)李飞用酒精灯加热是_________消毒法。
(3)李飞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甲组实验在整个实验中
起到________作用。
(4)实验完成后,李飞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若
干天后,肉汤仍然是新鲜的,从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
(6)你认为保存食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