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重、难点)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生用书P15])一、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18~P19)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二、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阅读教材P19~P20)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大脑皮层、B.小脑、C.脊髓、D.下丘脑和E.脑干等,它们分别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2.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阅读教材P20~P21)1.人的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如S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不同区域名称的英文字母,分别对应相关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W(write)、S(speak)、H(hear)、V(vision)。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①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②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连线2.判断(1)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分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分析:通过胞吐方式。

(3)(2016·四川绵阳高二检测)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取决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分析:应为膜的流动性。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分析: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5)W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分析:S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主题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生用书P16]突触的类型(1)A 类型为轴突—细胞体型,图示为:。

(2)B 类型为轴突—树突型,图示为:。

突触的结构(1)突触前膜: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2)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其内液体相当于组织液。

(3)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或树突的膜。

兴奋的传递过程及特点(1)兴奋的传递过程为: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突触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①原因:由于神经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③意义:使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兴奋可以沿着一定方向传递,即由传入神经向传出神经方向传递,从而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1)神经递质以什么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其意义是什么? 提示:胞吐。

短时间可释放大量神经递质,提高兴奋传递的效率。

(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时,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当火焰烧手时,a、b、c处会出现膜电位的变化吗?提示:a、b两处会出现动作电位,c处不会出现动作电位,但外正内负电位差进一步加大。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突触)的传递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速度快慢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递突触的结构1.如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②和①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兴奋只能由③传递到④,而不能反过来C.⑤内的液体是组织液D.⑥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解析:选B。

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①是受体,②是神经递质,③是突触后膜,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然后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地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或者抑制。

突触间隙实质是神经细胞间隙,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

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产生的小囊泡。

突触小体≠突触(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处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2.(2016·成都市邛崃高埂中学高二期末)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可以被3的某种物质特异性识别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膜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解析:选B。

在突触前膜中电信号转变为神经递质形式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故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故B错误;神经递质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故C正确;如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表面分布的是负电荷,故D正确。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这主要与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需要一定时间有关。

(2)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含量相对较多,这主要与其代谢及分泌功能有关。

(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此过程消耗能量),最终由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识别。

神经递质3.(2016·黑龙江双鸭山一中、建三江一中高二期末)你幸福吗?最近研究表明,当人感到开心时一种被称为hypocretin的神经递质显著增加;而当人感到悲伤时该多肽水平减少。

下列关于hypocretin的叙述,正确的是()A.hypocretin在突触后膜中形成B.hypocretin的合成和加工与高尔基体无关C.人开心时,较多hypocretin进入组织液D.hypocretin在神经元间双向传递解析:选C。

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中,A错误;由题意可知:hypocretin 是分泌蛋白,动物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离不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B错误;“当人感到开心时一种被称为hypocretin的神经递质显著增加”,说明了有较多的hypocretin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组织液中,C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具有单向性,D错误。

兴奋传导时电表指针的偏转问题4.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神经纤维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是()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解析:选A。

由于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有一个突触,所以当刺激A点时,兴奋无法从左神经元传向右神经元,所以甲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一次,而乙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

兴奋传导与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如图1)图1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表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如图2)图2①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表只发生一次偏转。

主题二人脑的高级功能[学生用书P17]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结合排尿反射的示意图分析以下问题:(1)成人能“憋尿”,但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主动排尿的过程:g→h→c→d→e。

(2)某病人高位截瘫,小便失禁,其排尿反射过程为:a→b→c→d→e。

(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是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功能完善下图,并分析下列问题:(1)S区受损出现不能讲话的现象,具体是指B(选填下列字母)。

A.口腔和声带不能运动,发不出声音B.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组织语言,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2)我们做英语试题(包括听力测试)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H区、V区、W区。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关系1.(2016·江苏启东中学高二期中)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其原因是()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损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解析:选D。

反射弧结构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传出神经没有受损,B错误;感受器正常,没有受到抑制,C错误;大脑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所以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使其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D正确。

2.聋哑人要理解同伴的“手语”所表达的意思,要依靠的中枢是()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视觉中枢③躯体感觉中枢④语言中枢A.①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手语”也是一种“语言”,受语言中枢的控制,同时要看见手的运动,二者配合来完成理解。

生理或病理现象神经中枢参与(损伤)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W区(高级中枢)“千手观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聋哑人学习舞蹈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植物人正常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核心知识小结[要点回眸][答题必备]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三部分。

....和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

....中枢,水平衡调节4.人脑言语区损伤症(1)W·区.——不能写字;(2)V·区.——不能看懂文字;(3)S·区.——不能讲话;(4)H·区.——不能听懂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