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根源的经济与政治分析

当前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根源的经济与政治分析

国际商务
当前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根源的经济与政治分析
李 兵( 副教授)
08 年 12 月 3 日, 争论多时 的欧盟针 对中国产螺钉和
杨秀清
林桂军( 教授)
在公开场合下都对贸易保护主义表 现出 了极度的 深恶痛 绝。 20 世纪 30 年代大 萧条时期的历 史经验和 教训表明, 各国为摆脱国内经济颓 势 , 纷纷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 主义政 策, 不 但未 能消 除各 国问 题 , 还 导 致了 大萧 条的 深化。然 而 , 既然各国都能够认识到贸易保 护主义的危害, 为什么欧盟仍然频 频对 我国挥 起贸易 保护 主义 的大 棒 , 让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化 为一句空话 ? 欧盟对华采取贸易保 护主义的根源到底来自哪里 ? 本文 将对此从理论渊源、经济发展和政 治利益角度等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 分析。 一、 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根源 ( 一 ) 世贸组织成立 之前的贸 易保护主义
虑 , 欧盟 必然 要采 取贸 易保 护主 义 , 以控制贸易赤字, 解决产生的 ( 二 ) 能源利益冲突 : 针对中 国经济 发展 对外 扩张, 出现 对抗 情绪 由于欧盟和中国均属能源短缺 的需求方, 对能源利益的追求均置 于战略的高度, 因此, 双边能源争 夺难免引发利益冲突, 尤其是对非 洲和中东地区产油国的能源开发方 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资 源性产品的进口需求大大增加, 这 区的经贸活动, 扩大了我国在这些 地区的影响力。而这些地区历史上 曾经是欧洲强国的殖民地, 是其传 统的势力范围。我国在这些地区影 响力的扩大 , 势必会引起欧盟的不 安和警惕, 担心自己的利益范围和 影响力被削弱。 伴随石油冶炼工业和中国的建 筑施工企业渐渐进入非洲驻扎, 中 国雇佣对于非洲经济来说是一个机 遇和挑战。中国不断对资源的需求 已经使非洲经济的增长受益匪浅。 同时, 当地工业、贸易和劳动力市 国际贸易 2009 年 第2期
20
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刺激出 口措施。但就在同一天, 欧盟在其 官方刊物上宣布 , 将对产自中国的 蜡烛和非合金钢丝产品征收为期半 年的临时反倾销税。 随后 , 在 2008 年 11 月 22 日 亚太 经济合作 组织 ( APEC) 第十
螺栓的惩罚性关税正式表决通过 , 成为针对中国的最大反倾销案表决 之一。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螺丝 钉和螺栓生产国 , 其中欧盟国家是 最大消费群体, 欧盟为期 5 年的惩
业压力增大 , 市场问题日趋严重。 一体化组织。而 1995 年 1 月 1 日
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却并没有消除。 贸易保护政策; 另一方面是欧盟在 这是因为, 虽然自由贸易可以在一 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 , 仍在 定程度上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 不断地针对其他国家大宗产品出口 41
国际商务
设置贸易障碍。欧盟大力推行贸易 自由化的领域通常是其具有绝对优 势至少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 , 如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 产业和服务业等。相反, 欧盟对其 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则通过放 慢市 场开 放程 度, 开 展反倾 销调 查, 甚至上调关税税率等手段加强 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公平的 贸易保护行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 家如中国所采取的。 二、 欧盟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 一) 对华贸易失衡 : 贸易保 护可 以控 制贸 易赤字 , 解决 失业 问题 进入 21 世纪, 我国 贸易进出 口总 量突 飞猛 进。虽 然我国 同日 本、韩国、东盟以及俄罗斯等周边 国家处于一定的贸易赤字状态 , 但 与美国和欧盟国家我国整体处于贸 易顺差, 且差距还在扩大。 据欧方统计 , 2003 % 2007 年欧 盟对华贸易逆差从 647 亿欧元上升 到 1598 亿欧元 , 5 年增长了 146% , 如表 1 所示。欧方声称 , 由于欧盟 对华的潜在出口受到阻碍 , 造成贸
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所 取代, 双边与多边谈判和协调成为 扩展贸易的重要手段 , 国家贸易壁 垒逐渐转向区域贸易壁垒 , 实行区 域内 的共 同开放 和区域 外的 共同 保护。 自 1967 年欧盟前身 欧共体成 立以来 , 以追求和分享区域集团排 他性利益为主体的战略, 始终贯穿
展带来利益 , 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 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 国内的经济和产业 , 会带来负面的 影响和后果。因此 , 尽管当今世界 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 , 但是各个 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 护政策 , 欧盟也不例外。 新时期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 新的变化, 即由公开转向隐蔽, 由
于一体化的各项计划和行动之中。 固定转向灵活, 由通过贸易政策保 欧盟的贸易政策与经济一体化以及 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 欧洲联合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欧 盟制定的进口贸易政策的核心就是 通过为内部产品消除流通障碍 , 并 尽量阻止外部产品的进入 , 以保证 欧盟成员国产品能够在欧盟市场上 的自由流通。典型的政策体现诸如 关税同盟政策、共同农业政策、对 于特定产业的补贴政策等。战略性 贸易政策理论被大量应用 , 如欧盟 对于大型航空公司 ! 空中客车∀ 的 战略性补助 , 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 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 把超额利 世界贸易组织 #乌拉圭回合最终文 件∃ 的生效, 使得像关税、配额、 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 来越难以发挥作用 , 非关税壁垒开 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 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 秩序 的销 售 安排、安全、卫 生防 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 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 , 从而更能 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 是欧盟还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 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 某种程度上
材料、检测以及市场监管等问题。 2008 年 , 欧 盟对我 国发 起反 倾销
立案调查达 6 项, 反规避立案调查 1492 年 哥 伦 布在 ! 发 现∀ 美 1 项 , 初步 裁定 2 项, 最 终裁定 4 洲大陆之后 , 国际贸易成为当时欧 项 , 临时措施 1 项 , 通过课征惩罚 性关税的议案 1 项 , 涉案类别涉及 铁或非合金钢焊缝管、螺钉和螺栓 等碳钢紧固件、味精、柠檬酸、蜡 烛及其同类产品、预应力非合金钢 件、铝箔、无缝钢铁管、柑橘类水 果罐头、盘条直径超过 80 毫米的 块状焦炭、冷轧不锈钢平板等多种 产品。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 各国 洲大陆尤其是西欧的主要经济增长 点。重商主 义成为 18 世 纪在欧洲 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 虽然贸易 自由主义的斯密和李嘉图对重商主 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但重商主义 所推行的贸易管制政策却成为贸易 保护主义的萌芽, 对当今欧盟的贸 易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 19 世纪初期作 为一个落 后的封建农业国的德国 , 发展水平 远比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英、法两 国际贸易 2009 年 第2期
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 以 可以借机剥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 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 中国家 的比 较优 势, 保 护其 传统 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产业。 ( 二) 经济全球化 背景下的新 发展 1993 年 11 月 1 日, 随着 #马 斯特里赫特条约∃ 的正式生效 , 欧 盟正式成立 , 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 国家集团之一和最发达的区域经济 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 , 则标志着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阶 段。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 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 , 当前欧盟的 对于欧盟而言 , 欧盟内部成员 之间 的市场 开放程 度要 高于 非成 员 , 因而, 在经济全球 化进程中, 虽然整个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 了 , 但这种贸易自由只是一种相对 自由, 绝不是绝对自由。贸易自由 上的相对平等性必然决定贸易保护 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歧视性。这种 针对性和歧视性突出表现在 : 一方 面是欧盟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公平 竞争的政策 , 对外则实行歧视性的
资料来源: 欧盟统计局网站 EU database http: / / europa eu
织品贸 易纠纷 , 2006 年 的鞋 业和 汽车 零部件关税之 争, 到 2007 年 年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玩 具、蜡烛、 钢铁等一系列产品发出新一轮的安 全指令和反倾销裁定等案例, 都已 经充分表明 , 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的 确已成为欧盟成员国的一大心病。 同时, 我国在国际分工产业链 上逐渐从低端向中上游移动, 进一 步增加了欧盟企业的竞争压力 , 进 而强化了贸易保护的情绪。我国企 业不仅在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等 劳动力成本等方面, 与欧盟同类企
罚性关税首先将对双方经济发展、 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 各成员 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据 国领导人又就全球经济发表声明, 估算, 中国可能因此每年损失 4 亿 万个就业岗位。而欧洲的消费者也 将失去一个获得物美价廉商品的机 会,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 下, 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将变得更加 沉重。 祸不单 行的是, 2008 年 12 月 18 日, 欧 盟又通过 了新的 玩具安 全指令 , 内容涉及儿童玩具的生产 由于 ! 中国制造∀ 占据欧洲玩具市 场大部分份额, 因此中国玩具企业 成了重点监管对象, 使经济危机中 艰难求生的中国企业雪上加霜。 就目前的事件来说, 欧盟对中 国的贸易保护有愈演愈烈之势。具 有讽 刺 意 味 的 是, 二 十 国 集 团 日达成金融和经济改革行动计划并 发表宣言, 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 更应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反对为投 资或商品和服务贸易设置新壁垒 , 反对采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采取 40 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各成员 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 新的壁垒, 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措 施 , 在各领域均不实施包括刺激出 口措施在内的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 则的举措。可 是时间不到 1 个月, 欧盟接连出台了上述多项针对中国 的贸易保护措施。 据 商 务 部 不 完 全 统 计, 仅 欧元的外 汇收入 , 同时将 丧失 80 国领导人同意, 在未来 12 个月内,
( G20) 金融峰会在 2008 年 11 月 15 丝和钢绞线、手动叉车及其主要配
国际商务
国落后 , 而且与已进入工业革命阶 段的美国 和荷兰 等也 存在 相当差 距。德国受到英、法等国自由贸易 政策的冲击 , 大量廉价商品涌入德 国的市场, 因而 , 怎样摆脱外国自 由竞争的威胁, 保护和促进德国工 业的发展, 成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 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起因。他强 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 且最 终目的是实行自由贸易, 这对于当 时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发展, 起了 推动作用。 19 世纪末至 第二次世 界大战 期间, 欧洲形成的垄断代替了自由 竞争, 对于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 得激 烈。超 保护 贸易 政策开 始形 成, 保护的对象不再是国内幼稚工 业, 而是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 的垄断工业 , 保护的目的变成了垄 断国内外的市场。凯恩斯的宏观经 济理论 , 尤其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为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理论基 础。凯恩斯主义者认为, 需要由政 府对总需求、总供给和进出口进行 干预和调控 , 国家应该对进出口进 行干 预和 调控 , 为了 增加有 效需 求, 实现充分就业, 政府应采取鼓 励出口、限制进口及保持顺差的贸 易保护主义政策。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 , 欧 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经历了两次经 济危机 , 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 , 就 美国从贸易顺差开始转为逆差 , 且 差额迅速上升, 率先转向贸易保护 主义, 此举引起欧洲各国和日本纷 纷效尤 , 致使 ! 新∀ 贸易保护主义 得以蔓延和扩张。所谓 ! 新∀ 贸易 保护主义, 其显著的特点在于保护 措施由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接贸易 国际贸易 2009 年 第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