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突破训练一、单项选择题2019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
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2.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A.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D.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答案】1. B 2. A【解析】1.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
2.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A.冬季风势力强盛B.雨带停滞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D.受地形阻挡4.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答案】3. B 4. A【解析】3.读图可知,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说明雨带没有移动,一直停滞在该地,此时为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雨带停滞。
4.雨带位于①时,为我国春季,华北平原气温迅速回升,蒸发旺盛,且雨季还没有来临,所以干旱缺水;雨带位于②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黄河流域雨季还没有来;渤海位于温带海域,水温较低,不易形成台风,台风活跃的是我国东南的太平洋海域;东南沿海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不易出现沙尘天气,多沙尘天气的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读某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地区的所有山脉总称为()A.阿尔泰山B.祁连山C.秦岭D.昆仑山6.与西南侧相比,该山脉东北侧发育的河流多、流程长,下列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A.东北侧冰川条数多,冰川面积大B.山地降水东北侧多于西南侧C.山地垂直高差东北侧大于西南侧D.东北侧比西南侧地势平坦【答案】5. B 6. D【解析】5.根据经纬度、山脉走向等信息判断该地区的所有山脉总称为祁连山。
6.东北侧河流多、流程长与降水、冰川补给量、垂直高差有关;地势平坦不利于河流发育,与事实不吻合。
本题要求不合理解释,故D正确。
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C.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D.雨带的北移速度快于向南撤走的速度8.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雨带位于h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B.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C.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D.雨带位于b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答案】7. C 8. D【解析】7.雨带的向北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雨带移动到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A错;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短,B错;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夏季风的强雨带会迅速地移动到北方,夏季风的弱雨带会常期停留在南方,C对;雨带的北移速度慢于向南撤走的速度,D错。
8.雨带位于h时,已经到10月,东南沿海台风活跃期已经过去,A错;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受雨带影响,降雨多,B错;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处于单一气团控制,不受雨带影响,降水少,没有进入汛期,C错;雨带位于b时,华北平原正值春季,干旱缺水,D对。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根据各月流量变化情况推断,该河流最可能为()A.珠江B.长江C.湘江D.松花江10.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河流有结冰期B.该河流一年中有两次汛期C.该河流3、4月份流量增大是因为春季降水多D.该河流7、8月份流量增大是因为夏季降水多11该河流域所在地区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A.棉花花生B.甜菜大豆C.油菜棉花D.甘蔗大豆【答案】9. D 10. C 11. B【解析】9.从图中看河流一年中有两次汛期,在我国东北地区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夏季降雨多,形成夏汛,选择D。
10.河流一年中有两次汛期,冬季气温低于0℃,该河流有结冰期,A对;该河流一年中有两次汛期,B对;该河流3、4月份流量增大是因为春季积雪融水,不是降水多,C错;该河流7、8月份流量增大是因为夏季降水多,D对,选择C。
11.该河流域所在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甜菜和大豆,不适宜种植花生、油菜、甘蔗,选择B。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山脉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关于图中省区叙述正确的是()A.a的简称是陕或者秦B.b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C.c人口稠密、是我国壮族的集中分布地D.d西侧与四川省相邻,东临东海13.图中山脉均是我国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B.b山脉东侧是云贵高原C.c山脉北侧是准噶尔盆地D.d山脉南侧是四川盆地14.图中四城市所在地区属于图所示气候类型的是()A.太原B.福州C.拉萨D.武汉【答案】12. B 13. A 14. A【解析】12.从省的轮廓和城市、山脉可以判断省份。
a山西省,简称是晋,A错;b是福建,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B对;c是西藏,人口稀少、是我国藏族的集中分布地,C错;d是湖北省,西侧与重庆市相邻,属于内陆省,不临东海,D错。
13.a山脉是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A对;b山脉武夷山,东侧不是云贵高原,B错;c 山脉是昆仑山,北侧是塔里木盆地,C错;d山脉是巫山,西侧是四川盆地,D错。
14.从气候图可以看出最冷月在0℃以下,属于温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800左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太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福州和武汉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拉萨属于高原、高山气候,选择A。
由于中国各地纬度、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避暑型气候。
避暑型气候的重要指标是人体感知温度,由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多种因子构成。
下图为我国夏季不同避暑类型分布图。
15.影响我国东南地区避暑型气候分布少最主要的因素是()A.温度B.湿度C.风速D.太阳辐射A.中东部山岳型西南高原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B.西南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C.西南高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D.西北山地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西南高原型东北山地平原型17.根据上面判断结果,我国中东部山岳型气候的特点是()A.气温高B.湿度小C.风速大D.辐射强【答案】15. A 16. B 17. C【解析】15.由图可知,避暑型气候一般分布在高原、山地等地势较高的地区或者纬度较高的地区。
我国东南地区纬度低,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低,气温高,不适合避暑。
因此缺少避暑型气候。
16.从表中数据可知,①类型太阳辐射最强,最可能是青藏高原等地势较高的地区,即西南高原型。
②类型湿度最大,最可能是我国东部地区,即中东部山岳型。
④湿度最小,最可能是干旱的西北地区,即西北山地高原型。
则③是东北山地平原型。
故选B。
17.根据上题结果可知,②是我国中东部山岳型。
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类型具有气温低,湿度、风速大,太阳辐射少等特点。
故选C。
二、综合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萨河谷宽广平坦,平均海拔为3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却高于北京3℃~4℃,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北京10℃~11℃,因而气候更加冷暖宜人。
拉萨河谷的大气含氧量约为海平面的65%,外来人员总因高原缺氧而产生心理畏惧。
拉萨河水资源为105亿立方米,浇灌着河谷26万亩良田沃土,粮食年产量超过9万吨,农区的人均占有粮883公斤,是西藏三大粮仓之一。
(1)分析拉萨的气候与北京比更加冷暖宜人的原因。
(2)简述拉萨河谷成为西藏三大粮仓之一的有利自然条件。
(3)有人提出将拉萨打造成避暑的旅游城市,也有网友对此表示吐槽。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条件方面说明网友吐槽的理由。
【答案】(1)冬季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且白昼较长,太阳辐射强;谷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地势高,不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北京高。
夏季,因地势高而气温较北京低。
(2)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海拔较低,热量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等。
(3)(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缺氧);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解析】(1)根据材料,拉萨冬季气温较北京高,夏季气温较北京低。
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拉萨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同时白昼时间比北京长,获得太阳辐射多;北京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拉萨河谷位于封闭的谷地,不受冬季风的影响;夏季: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低。
(2)从拉萨河谷的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分析:河流冲积平原,有便于耕作的平坦地形,有肥沃的土壤,有便利的灌溉条件;同时相对高原表面,海拔较低热量较为丰富。
(3)拉萨打造成避暑的旅游城市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在气象气候方面:海拔3600米,空气稀薄,大气含氧量约为海平面的65%,氧气不足;空气稀薄加上多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低,日较差大。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局部地区区域图材料二2019年12月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 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1)我国有多条地理界线经过乙所示山脉,请列举两条地理界线。
(2)甲河流流出山口后,径流量沿途逐渐减小,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简述此次黄河乌海河段洪涝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