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规定高校、科研单位本科专业名称,硕士点、博士点 均按二级学科设立,为此,“产经”涵盖和取代了原有 的部门经济专业。 “产经”在中国是新兴学科,发展势头很好。国内研 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国外研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我研究产业经济学的起因和历程。 “产经”的兴起与发展与产业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实 践、产业理论研究直接相关:1. 产业经济发展的三个 阶段:2. 产业政策20世纪70年代席卷全球;3. 产业经 济思想反映产业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代表人物:配 弟、马歇尔、费希尔、克拉克、库茨涅兹、钱纳里、 罗斯托、里昂节夫、霍夫曼、梅森、贝恩、泰勒尔、 卡尔顿等。从结构学派到行为学派到新制度学派。
三、“产经”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意味着有与众不同的分析角 度和方法,向人们揭示事物不同侧面的性质和特征。“产经”是 一门研究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以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企业的 集合”的形式存在的人类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具有相 同属性的企业集合叫着产业或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替代性的 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企业、产业、部门、行业等概念比较。 “产经”下至企业,上至国民经济之间划分出若干层次建立产 业概念,形成结构系统(产业间、产业内、地区间),并以结 构为中心形成基本研究领域。其目的是追求结构效益,资源配 置的帕累托最优。从产业间讲,协调各产业间关系,结构合理、 高度化;从地区讲,发挥优势,资源区域配置公平有效率;从 产业内讲,企业结构合理。
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下载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新发展
1、 结 构 的 重 要性 :
( 1) .产 业结 构是 “产经 ”的 基本 内容, 其地位 和作 用 在 发展中 国家 尤为重 要; ( 2) 结 构的 功能。 经济发 展一 是总量 增长, 二是 构 优化。 结构 是经济 增长的 变量 ,不同 的结构 有不 同 的 经济增 长效 应。 1992 年 经济合 作与 发展组 织 OEC D) 研 究报告 : “结构 性变化 与产 业绩效 ”, 揭示结 构变 化 与 国内最 终需 求、进 出口、 技术 变化, 经 济增长 的密 切关系 。结构 是一 个国家 资源禀 赋的 转 换 器,结 构调 整是让 比较优 势发 挥作用 ; ( 3) 结构 的地 位。是 国民经 济深 层次问 题,是 经济 结 构 的基础 和核 心; ( 4) 当 前结 构调整 进入了 一个 新的时 期。世 界产 业 转 移和调 整在 深化。 中 国产 业结 构调整 由适应 性调 整转入 战略性 调整 。结 构 调整是 经济 发展的 主题和 主线 。
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下载
几大理论板块:1. 以同一商品市场(产业)的企业关系结 构为对象形成产业组织理论,即同一商品市场中产业发展问 题,如何使产业组织保持有效竞争的合理化状态。在内容上 似乎相当于微观部分,但研究侧重占及体系框架不同。 2. 以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相似性、相关性为依据的产业关 联结构为对象,形成产业联系“理论”,即产业间关联、联锁、 传递和波及关系,反映这类问题的产业发展理论称“产业联 系理论”。这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里昂节夫开发的理论,该 理论和方法将一国一定时期内的产业关联活动借助一个表, 产业联系表,即投入产出表,对产业之间在生产、交换、分 配、消费上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主要反映中间投入和中间 产出的关系。亦可叫纵向一体化。
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下载
3、产业结构演进的两种方式:渐进式和突变式(跨越式)
1、结构演进的一般性:渐进式 指按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内在要求而循序推进的模式,如先 行国英、法,是上述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英、法工业化 前后用了近200年。 2. 结构演进的特殊性:跨越式 (1)含义。结构演进在时间上并非匀质过程,是渐进和突变 的统一。跨越式是一种非连续方式演进,其间跳过一些阶段 和步骤。跨越最早用于技术跨越。在技术创新、跨越的基础 上,基于特定条件(如后发优势),后进国(或后起国)通 过选择某种先进技术,促进某些产业,如主导产业优先发展, 缩短结构演进中某些发展阶段的时间,比先行国更短的时间, 更低的成本完成某一阶段的升级;后进国还可跳过先行国曾 经出现的后进国不必重复的某些环节,超常规发展。这两种 方式都是跨越的内含。日本、韩国分别用了15-30年完成。
从世界发展来看,出现三次后进国追赶先行国的成功范例: 第一次,美国用43年追上英国,1820年美国人均GDP相当 于英国的73.3%,尔后起飞,到1913年超过英国。 第二次二战后日本用40年赶上美国,1950年人均GDP相当美 国的19.6%,到1992年相当美国的90.1%; 第三次6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韩、台曾是殖民地,典型 农业国)用30年追赶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后,面临后发优 势向后发劣势转换的困境。原因是没有将潜在的后发优势转 换为现实竞争优势。 D.信息化。信息化优化了诸生产要素;促进了技术和制度的创 新,信息产业成主导产业;信息技术改造了传统技术。 中国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2000年十五计划建议:“大力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 优势,实行跨越式发展”。
(2)雁形产业发展理论。动态比较费用论只是从理论上论 证后进国的幼小产业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得到发展,实践中通过 什么途径?赤松要60年代通过日本棉纺工业发展研究提出了 “雁形形态说”,后起国利用低工资优势,即“进口——国内生 产——出口”,在图形上象三只雁在飞翔。在许多产业结构著 述中还可以用该“形态”作为产业发展序列,从消费资料产业到 生产资料产业,从农业到轻工业再到重工业。 (3)佐贯利雄的高加工度化理论。指在重化工业化中,工 业结构表现为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向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 一般加工向深、精加工为中心转化。表明工业增长对原材料依 赖程度相对下降,对技术依赖程度相对增加,迂回生产增多, 生产结构呈层次化,附加值率增高。对自然资源和能源依赖程 度农业为90%,工业为60%,信息业为20%。佐贯利雄的战略 产业(主导产业)领先增长理论,分析了电力工业、机械工业 及电子工业三组主导产业的变迁。
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一、产业经济学学科简介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三、产业经济学的方法论更趋实证和实用 四、当前特别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产业经济学学科简介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产经”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背景、地位、对象、范围、方法 等。
一、“产经”的兴பைடு நூலகம்与发展
它是以产业理论分析和产业政策实践为背景新兴的应用经济学 科,是西经的应用分支(杨治85年产业经济学导论)。
(2)跨越式原因或理论依据
a. 产业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其演进是一系列非均衡发展的结 果。主导产业更替和结构变动部门差异的结果。 b. 创新:技术与制度。熊彼特:创新是“导入一种新的生产 函数”,包括5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市场、获得新原料、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创新是对均衡 的突破。科斯认为,制度创新就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 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 c. 后发优势。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学说。后进国可以吸收, 引进和模仿先行国的成熟技术和制度,吸取失败教训,模式设 计可有选择性。没有技术经济范式和制度路径依赖的制约。把 本国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缩短演进时间,也可同时完 成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任务。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外部条件 和外溢效应。
“产经”在西方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最重要的专业学科之一。许多 学校必考最多的四门课程是:宏观、微观、计量经济学和产业经 济学。西方指产业组织学,西方形成发展较早。 我国98年专业调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将“产经”作为 新设学科。在经济学下设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下设6个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设10个二级学科, 其中包括“产经”。
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下载
产业经济以其结构和关系为中心形成的研究领域
企业 产业 等同 部门 国民经 济
微 观 经 济学
产业 内
产业间 纵向关系
产业 横向 关系
宏 观 经 济学
价格理论 产 (一般均衡理 业 组 织 理论 论) 微观
产业联系 理论 中观
产业结构 国民收入 理论 理论 宏观
结构主义和结构学派的兴起和发展。发展经济学主要限于二 元结构。20世纪60年代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自称采用的 既不同于古典的“个量”,也不同于凯恩斯的“总量”分析,而采 用的是部门分析。提出主导产业理论。库茨涅兹、线纳里都对 结构进行了研究。对一个产业内部企业结构的研究是产业组织 理论。 企业的集合是产业,产业的集合是国民经济。产业是介于 宏观和微观的中观层次,是联结宏观和微观经济的中介。微观 在于搞活;宏观在于协调;结构在于增长和效益。产业理论本 质上是供给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把国民经济理解为一个整体的 同时,又赋予这一整体以多重的结构内容,结构性的特点。
2. 产业结构理论的近期发展
60年代后进入近期发展阶段。库兹涅茨(美)1965年《经济增长 与结构》,1966年《现代经济增长》,1971年《各国经济增长》, 对经济增长的总量,速度及结构进行研究,提示结构在增长中的作 用。库还对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进行研究。钱纳 里的研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和部门的生产活动的系统变化,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所作的工业化过程的国际比较分析成为产业 结构分析方面的成功典范,其代表著作有《部门间经济学》,《发 展模型,1950~1970年》,《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比较研究》、《结 构变化与发展政策》等。钱纳里等人还把产业部门划分成23个部门。 罗斯托(美)的主导产业理论,罗提出著名的“近代经济增长本质 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的命题。经济增长率常常取决于一些关键部 门,罗称之为主导产业部门,其特点是:引入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 即引入新的生产函数,该部门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部门,对其它部 门有较大诱导作用。
二、产经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 现代经济学是一个拥有大量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从窄的含 义讲一般指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各有各的研究对象和领 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观层次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中是被 抽象掉的。 几种学科的比较。古典:均衡价格;微观:企业、个人,厂 商理论; 宏观:总量分析。凯恩斯的贡献和局限,打破“微观” 的一统天下,总量分析揭示了经济的不平衡性和市场调节的有 限性。凯局限在于: 1. 短期静态分析,无法容纳长期经济变动; 2. 总量而不是部门分析; 3. 总量主要涉及需求不足及对策。 产业及产业结构既不在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 也不在凯恩斯的经济学视野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