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_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

产业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_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

产业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尹莉1,3,刘国亮3,臧旭恒1,2(1.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大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3.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本文对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

涉及博弈论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产业经济分析,垄断与竞争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策略的创新,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现实研究等内容,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关键词]博弈论;网络产业与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竞争策略;垄断与竞争[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 (2012)09-0089-072012年6月27—28日,“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山东大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

大会收到世界各地高校和研究院所学术论文80余篇,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大陆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苏州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本届研讨会主要围绕国内外产业经济学前沿理论的研究,旨在探索和研究新形势、新背景和新条件下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竞争策略的演变,并由此提炼产业经济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方法、新规律和新思想,同时也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会议采取主题报告、集中评论、分组讨论和自由发言等多种方式,就博弈论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经济理论研究、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垄断与竞争的新形势、企业竞争策略的创新,以及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现实研究等内容展开了为期两天的讨论。

一、博弈论的最新进展日本筑波大学政策与规划科学研究所Mamoru Kaneko 教授作了题为“通过社会角色和合作实[收稿日期]2012-07-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组织的重大问题与对策研究”(批准号12AJY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研究”(批准号12AJY006)。

[作者简介]尹莉(1976—),女,四川资阳人,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国亮(1965—),男,山东莱州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臧旭恒(1953—),男,山东海阳人,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山东大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产业经济】2012年9月第9期(总294期)Sep.,2012No.9China Industrial Econom ics现的超个人认识”的主题发言,他使用归纳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一个人利用在博弈情形下积累的经验来探索他的信念起源。

他的研究限于两个角色的(策略)博弈,实验中两个人临时的角色转换可进行多次,每个人通过角色转换可以积累起两个不同角色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每个人在角色转换中对他人看法的来源。

另外,在角色转换中的互惠意识对于校正自己和他人看法至关重要,即一个人会用这些意识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以便达到人际协调均衡。

当互惠的程度上升时,合作将会出现。

他还提到,一般合作博弈理论让所有可能的联盟合作,并通过他们的合作实现收益。

这种做法显然背离了关于人的有限能力的基本假设。

而且,对能力有限的人来说,个人观点的内在结构对于目前的研究和未来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关注的重点是,“信念”这一表述既不是一种类型也不是一种主观概率,而应该用经典的博弈论来阐述,一个人信念的目标是一个博弈的结构,包括常规的行动和多次的权衡。

专注于研究人的信念结构会将研究引向对人的逻辑推理,包括归纳和演绎推理最终得出的明确处理结果,同时也要避免“常识”的干扰,因此,信念结构可以用认知逻辑方法的格式化语言加以描述。

最后他指出,如果将博弈扩展到超过两个人的情况将存在很多困难,随着人数的增加,角色分配的数量是成倍增加的,甚至在三个角色的情形中就有很多角色分配,从有限的认知角度看,处理所有的角色分配非常困难。

尽管如此,两个人角色转换的结论对于研究三个人甚至更多人的情形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约克大学经济系鞠源博士做了题为“推己及人—黄金定律的实验研究”的报告,阐述了人们是否能够接受别人怎样待自己,自己也要怎样待别人的实验测试,我们称之为角色互换的一致性。

在他的试验中,受试者在标准的最后通牒博弈的校正版本中扮演两个角色。

结果发现,试验中超过3/4的受试者能够保持角色互换的一致。

此外,他还发现在角色互换前,如果受试者知道其他人接受他对待他们的方式,或者知道别人怎么对待他,相比起如果得不到这些信息的情况下,能实现更高度的角色互换一致性。

同时他也发现,在预测其他人是否接受他对待他们的方式时,角色互换一致性的受试者比起角色互换不一致的受试者的结果更为准确。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鲁靖锋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内生和随机进入中的竞赛”,研究了内生和随机进入竞赛的最佳(努力最大化)设计。

他通过一批固定的潜在投标人做出的战略决策加以说明,比如是否应缴纳入场费,以及他们入场后如何出价去争夺不可分割的奖品。

他应用了达斯古普塔和马斯金的理论(1986),在一大类竞赛的技术条件下,建立了二维的非连续博弈的对称均衡,包括将全支付拍卖作为极限状态。

结果表明,即使没有赢家选拔机制,每场普通的竞赛都会存在“第一最好的”,这意味着竞赛中可能得出最高的整体出价。

在塔洛克竞赛中,他进一步明确要求进入后具有纯策略项招标的对称均衡存在(不存在)的条件。

基于这些均衡分析,他建立了一个结构良好的能够得出第一最好结果的塔洛克竞赛。

此外,他还发现,塔洛克竞赛的鉴别力非单调地影响整体的预期出价。

因此,一场诱因较弱的投标的吵闹者竞赛,可能诱发更多努力。

最后,他的分析进一步揭示竞赛的设计师应该驱逐会诱发更高出价的潜在投标人。

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经济系Subir.K.Chakrabarti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凹收益随机博弈中的纯战略马尔可夫均衡:有限状态空间”,他认为在博弈者的行动中,当单期博弈者的收益为凹时,存在纯策略均衡。

众所周知,在随机博弈中,这不足以保证纯策略均衡的存在。

问题是,即使单期收益为凹,均衡的持续收益也可能不为凹,从而需要我们寻找何种条件下的均衡持续收益为凹。

如果行动中的单期效用函数为凹且状态变量单调增加,就存在纯策略中的静态马尔可夫完美均衡。

状态空间被假定是有限的,转移概率在高收益状态也被假定为具有凹性。

存在的结果关键要取决于转移概率分裂成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状态的凹凸部分这一假设。

这种情况连同状态中的单期效用函数递增的假设,对这个结果至关重要。

然而,结果仍然取决于状态空间是有限的这一事实。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经济系Youngsub Chun教授作了题为“排队问题中的非嫉妒、平等和策略防范”的主题报告,他提出,策略和规范的方法是看待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在研究中已通过好的策略属性和好的平等属性的研究机制,采取措施将两种方法整合。

他详尽描述了非嫉妒机制的类别和满足非嫉妒和策略防范的类别,并区别了满足非嫉妒和策略防范的机制的子集,称之为E*—维克瑞—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

这个子集包含许多满足其他权益特征如预算均衡或者弱集策略防范的机制。

他认为,非嫉妒与平等的等价通常并不一致。

即使平等的等价、策略防范和决策效率机制的集合非空,这个组合中的机制也不能满足预算均衡或更强的非操作性概念。

即,虽然非嫉妒和预算平衡性或者弱群策略防范一致,但是,平等的等价与它们均不尽相同。

总之,非嫉妒作为平等的概念可能与其他更加广泛的属性一致。

二、企业竞争策略的新趋势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经济系和山东大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秦承忠教授基于对某些垄断企业故意将短缺作为质量信号的观察,展开了“为什么限制价格或供给”的发言和讨论,他分析了一个生产新产品的垄断企业通过适当的定价和诱导短缺来发出质量信号的可能性。

与耗散型广告不同的是,对于不同的质量,诱导短缺的成本也有所不同。

对于一个生产新的不可分割的产品的垄断企业来说,通过适当的定价和限制供应来表明质量信号从而导致短缺,比起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价格和耗散型广告的高品质企业利润更高。

在垄断企业的两阶段模型中,该企业生产两种可能质量不明的且不可分割的产品,并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

由于消费者的异质性,根据参数值,高品质企业通过价格—短缺组合来体现质量时,在产品的导入期会将其价格制定得比完全信息的垄断价格稍低一些。

这使高品质企业获取了所有在导入期就购买产品的高品位消费者的全部消费者剩余。

结果为,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垄断企业在导入期会使用较低价格与发行限量版的组合。

香港岭南大学经济系和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林平教授最近关注的是“非对称差异化寡头中的圴衡并购”,他通过建立一个非对称的差异化商品数量竞争模型,探讨产品的影响因素之一,即非对称寡头垄断产品的可替代性如何影响单边效应及决定横向并购的均衡。

虽然凭直觉判断生产高度替代品的企业之间的合并更有利可图。

然而,他却认为,对某些参数值来说,在古诺和伯川德模型中,当目标企业生产替代程度较低的产品时(即对收购的企业来说,它不是市场中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并购企业能从合并中获得更多利润。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满足目标企业之间替代程度较高且他们都与并购企业替代程度较低的条件,那么,与低替代参数的企业并购更有利可图。

(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制度与行为研究中心杨春雷研究员关注的是“合同设计中的承诺”,他提出了一种礼尚往来环境中合同设计的新方法来提高效率。

为了研究一个工人自己承诺的努力水平是否可以控制其实际的努力程度,在试验中他运用了四种处理方法来改变两种不同的因素:①谁(公司或工人)以申请人的身份提出合同;②是否拟议合同包含了对职工努力水平的非约束性条款。

据此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当工人提出合同且合同包括工人承诺的努力水平,工人的实际努力程度的选择是四种处理方法中最高的。

然而,当专注于把讨价还价作为关键变量,工人提议的处理方案将促使更多的工人产生对廉价会谈的期望,以及表现出对公司的最低尊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冯中越教授系统阐述了他关于环境规制下企业策略性行为的研究,在环境规制的类型及不同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的情况下,通过引入Fowlie(2008)关于不完全规制以及排污泄露的概念,并在Fowlie(2008)排污泄漏模型的基础上,扩展排污泄漏模型,研究不同规制政策工具和不同规制程度下寡头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得出基于市场的不同规制政策工具下,规制效果一致;不同规制程度下,规制效果不一,完全规制的效果并不一定优于不完全规制,不完全规制的效果不一定优于不规制的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