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写的《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

B.《邓稼先》是作者带有历史眼光、全球视野、传统意识、民族感情而写成的。

C.《木兰诗》是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壁”。

D.《黄河颂》是一首反应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表明了中华儿女向他学习的决心。

二、字词书写2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纤巧,别有特色。

群山逶(yí),阳光扑面而来,俯(kàn)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的露天体育馆。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上来。

(1)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宏B.洪(2)划线字“纤”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A.xiānB.qiān(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逶(yí)____ 俯(kàn)____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我那走过路的鞋子都知道走路要靠双脚,但真正踏在地上的不是双脚,而是脚上的鞋子。

鞋子为了人的走路前仆后继,牺牲了一双又一双。

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

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我也走了几十年的路,如果要问这些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要感谢为我做过很多双鞋子的母亲。

因为从不会走路开始,我就穿母亲做的虎头娃娃鞋。

告别虎头鞋时我上了小学,母亲也把她最拿手的虎头鞋改成了尖口鞋。

再后来我穿的,都是母亲做的粗布鞋。

直到我当兵之前……当兵走的头天晚上,母亲拿出一双鞋装在我的提包里,说是让我带到部队上穿。

我在灯下接过鞋子一看,是一双崭新的黑色条绒松紧口的千层底布鞋。

这是我以前从没穿过的好鞋子,在村上,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穿这种鞋的啊。

我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鞋我不带,部队上有鞋穿,留着让父亲穿吧。

”“咋啦,嫌娘做的鞋不好?”母亲有几分生气。

我赶紧说:“不是,父亲在家干活需要鞋,我到了部队,人家管穿鞋。

”“管不管也得装上,部队是部队的,这是娘做的,可以替换着穿。

”母亲的态度少有的坚决。

我不再说什么,在母亲的注视下,把鞋子装进了提包。

我是个粗心人,母亲什么时候做的这双鞋我竟毫不知晓。

后来是住在同村的大姨告诉我的,母亲知道我要去当兵之后,就开始整夜失眠,睡不着觉她就点上煤油灯为我做鞋子,一做就做到天亮。

我无法猜测母亲做这双鞋时的心境,但我能从那纳了密密麻麻的二千八百二十六针中感受到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无奈、母亲的祝福、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慈爱和牵挂。

到部队后要求统一穿配发的解放鞋,只有节假日才允许穿其它鞋。

每次上街,我都特意穿着母亲做的松紧口布鞋,母亲没到过城市,我想让城市的大街印满母亲做的千层底的鞋印。

我当兵七年,中间探过几次家,每一次,母亲都为我做好了一双条绒布鞋。

母亲的用心我感动不已,在部队虽颇多曲折但我从不气馁,一直踏实做人。

第八年的时候我提干了,发干部服的同时也发了一双军用皮鞋。

在战士的行列中,我能够一步步走过来,并坚持到最后,是因为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我脚下时刻有母亲的牵挂,才没有走偏路,才没有半途而废,才能脚踏实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

我第一次穿着皮鞋探家是1985年,那年母亲生了一场几乎致命的病,住进了医院。

看着我脚上的皮鞋,母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 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决不给您丢脸。

”母亲把目光从我脸上移开,看了会儿天花板又说:“娘老了,眼也不济事了,以后可能做不成鞋了,会挣钱了就别太仔细,发的不够穿就买着穿,皮鞋磨脚,别穿着它走远路。

“您说啥呢,娘,您还不到五十岁,哪就老了,我们战友都说您做的鞋好看呢。

”母亲真的没再为我做过鞋子。

因为从那次生病以后,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92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那年母亲才五十六岁。

如今我已是戎马倥偬三十载的老兵了,各式各样的鞋也都穿过,但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

3 . 文中提到母亲为我做的哪几种鞋?请分点回答。

4 . 下列加点文字极富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

①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

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②看着我脚上的皮鞋,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5 . 文中最后说“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西湖绸伞①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

②伞,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据说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制作。

古代的伞又称为“盖”,它和扇一样,最初是用鸟的羽毛制成。

随着丝织品的出现,才逐渐采用罗绢作伞。

发明了纸以后,油纸伞又风行起来。

明清时代,我国制伞业尤为发达,从这时起,不少小说和戏曲都有写到伞。

众所周知,《白蛇传》中许仙借伞的故事,就发生在杭州西湖断桥边。

③西湖绸伞创制于本世纪30年代初,据说是由都锦生丝织厂工人竹振斐创作的,由于选料得当,制作精细,别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们欢迎。

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现了第一家专门制造绸伞的作坊,这就是著名的“竹氏伞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办起了国营杭州西湖伞厂,又成立了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西湖绸伞组,有400多名职工,10多名研究人员,年产绸伞60万把上下,其中出口的占三分之二。

由于提高了制伞技艺,绸伞越制越精,目前国际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撑收自如的自动伞,但西湖绸伞仍以其独特风格,博得人们喜爱。

④西湖绸伞选料考究,制作精巧。

它的圆形是采用特制的伞面绸作的。

这种伞面绸薄如蝉翼,织造细密,透风耐晒,易于折叠,色彩瑰丽,单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绿、果绿等颜色。

仅仅是描绘山水、风光、花鸟、人物等图案就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龙凤、奔马、梅雀、蝴蝶等数十种,这是其他伞所望尘莫及的。

伞骨则采用江南独特的淡竹制成,这种竹篾质细洁,色泽玉润,有枣红、桃红、天蓝、桔黄等20多种颜色,烈日曝晒也不会弯曲。

在伞面上还采用喷、刷、绣、画等多种多样的方法。

制作一把外型美观的西湖绸伞,要经过选竹、制伞骨、上伞面三大阶段。

选竹,俗称“号竹”。

每年伞厂会派出有经验的老师傅,到余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产地,翻山越岭,在竹林中寻觅,挑选具有三年以上竹龄、粗细在五六公分、色泽均匀、没有阴阳面和斑疤的淡竹,过嫩、过老、过大、过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里挑一”,这样的淡竹每株仅取中段2至4节作伞骨。

加工成伞骨要经过擦竹、劈长骨、编挑、整形、劈青篾、铣槽、劈短骨、钻孔等到十多道工序。

一把绸伞35个根骨,每根骨4毫米宽。

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圆润,竹节平整。

上伞面要经过缝角、绷面、上架、剪绷边、穿花线、刷花、摺伞、贴青、装杆、包头、装头、装柄、打钉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必须全神贯注,不得马虎。

这样制成的伞重量只有半斤左右。

收拢时,彩色的绸面不外露,伞骨恰好还原成一段淡雅的圆竹,结节宛然,十分朴素大方。

撑开时,伞面五光十色,有的绯红如旭日一轮,有的蔚蓝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绿像碧水一泓,美不胜收。

⑤西湖绸伞的品种很多,有遮阳、遮雨的日用绸伞,有五彩缤纷的彩虹伞,有舞蹈演员在台上撑打的舞蹈伞,也有杂技团演员走钢丝用的杂技绸伞等。

(链接材料)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拓,新的制作方法、新的材质、新的工艺层出不穷,使得我国的民间艺术品种类越来越丰富。

但在这种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有两点担心:一是市场放开后,各类民间艺术品的传承人过于盲目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在“互学”过程中,自己一些本来非常有地方和地域特色的东西就给丢失了。

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手工的东西用机器来代替。

比如牙雕、玉雕、石刻等,一旦用机器代替,很快就能生产出来,批量赚钱,但手工的东西没了,内涵也就没有了。

6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是从创制历程、材料选择、制作方法和品种样式四个方面介绍西湖绸伞的。

B.最早的西湖绸伞是用羽毛制作而成的,后来才改成以竹作骨,以绸张面。

C.制作西湖绸伞,必须经过选竹、制伞骨、上伞面三大阶段的工序才能完成。

D.符合一定的竹龄、粗细、色泽要求,没有阴阳面和斑疤的淡竹才会被西湖绸伞选用。

7 .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8 . 结合链接材料,请你谈谈西湖绸伞受人们欢迎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灯光是一种毒品艾先立①1880年3月31日,人类的灯光第一次照亮这个世界。

从此,深邃美丽的夜空便渐行渐远。

如今,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就像游乐园一样,光点密集,熠熠生辉,尤其欧洲和美国夜空。

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一l0%的比率增长。

②这眩目的明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辨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对它们形成的误导常常造成致命的伤害。

据统计,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

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

明亮的灯光也会干扰蚕蛾的迁徙,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

“人工白昼”还致使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

③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

本来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

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上,这些微小的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

后果是,蜉蝣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他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清澈的水质受到污染。

可见,人工光的泛滥会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

④更糟糕的是,西雅图市弗莱德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他的研究还表明,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学家鲁塞尔·雷特说:“灯光是一种毒品。

滥用灯光。

就是在危害健康。

”⑤研究光污染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社会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光污染的程度。

相关主题